大腦拒絕起床,工作還沒有開始就感覺到勞累,因為我們對資產、投資、財務自由等的理解從一開始打開方式就不對。

這篇文章,將要講到:

  • 為什麼窮人越窮、富人越富?
  • 什麼是資產、負債、消費的區別?
  • 呵呵,你以為房子是資產嗎?
  • 股票的正確賺錢姿勢!
  • 為什麼低收入人群比高收入人群更容易財務自由?
  • 投資不要只看利潤率,工作不要只看死工資!

1、

「人不為錢工作,讓錢為人工作。」

這就是窮人越窮,富人越富的原因。

因為窮人雖然也會不停打工賺錢,但是他會把賺來的錢又全部消費掉,掉進資本設下的「甜蜜廣告陷阱」,然後又再繼續用自己的時間去賺錢,慢慢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這個概念在昨天的文章《時間、人造人和財務自由》已經提到。

富人呢,雖然也會消費,但是更注重投資理財,所以會把錢節省下來然後滾雪球般的賺錢。

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的區別越來越明顯。

所以,消費和投資,看似我們的錢都會往外投出去,但投資,是幫我們用錢生錢,是有回報的,有現金流會進來的,然而消費並沒有。

那些在說,花錢很開心,花就花掉了啊的人其實沒有想到過,錢沒了是可以再賺,但是你浪費了時間。

準確的說,是兩倍的時間。

然而,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過去也再也無法再生了。

另外,消費的時候捫心自問一句:

這些東西真的是必需的嗎?

2、

每個人最好能了解會計和現金流的概念。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記賬,比如我今天買了一個名牌包,那麼我的銀行存款減少,對應的不是資產增加,而是一筆成本費用的開支。因為持有這個包,並不會給我帶來任何現金流。

因此,我們要判斷一樣東西,到底是資產還是負債,訣竅就看它本身會不會帶來現金流入。

比如汽車。當我們擁有了一台汽車自用的時候,其實是多了一個負債,我們需要為它繳納每年的保險費,需要支付開在馬路上的各種稅費成本,部分隱藏在燃油稅或者其他不引人注意的成本支出裡面。即使停車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上海都足夠抵消打車的費用。

所以,有很多人開了一陣車或者新鮮感消退之後,發現養車的成本真的不划算。

而且,汽車的品牌越好,它的持有成本,包括保養、替換零部件等也更加昂貴。也就是現金流支出越多。

有別於企業會計,我們可以把這類自用的購車消費,作為一種負債。(當然它有殘值)

但今天,我們如果購買一台汽車用來經營投資,比如作為滴滴或者拉貨,那麼這輛車能不能算是資產?

不一定。我們要看這台車的帶來的經營現金流入是否能覆蓋掉它的成本。

如果可以覆蓋,那麼才算作資產。如果不可以覆蓋,那麼還是負債。

我們仔細想想負債是什麼樣子?

手上有一筆借來的錢,但我們不得不為它支付利息,也就是現金流流出。

不過如果今天有一筆借來的錢,我用它進行投資,它的低風險收益率,甚至無風險收益率高於我們所承擔的利息支出,那麼這筆負債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資產。

這種倒掛現象一直到收益率降低,或者利息成本抬高為止。

那什麼時候這種倒掛現象會出現?當有人在中間謀取利潤,並私下給與平衡的時候。你懂的。

3、

以現金流的概念,房子算是資產嗎?

和汽車一樣,如果是自用,它並不能算作是一個資產,因為沒有現金流入產生。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房子越大越好,其實就類似於汽車裡的品牌,超過居住需求的部分都會帶來不必要的成本。

如果不舉債購買房產,那麼現在也沒有太多的持有成本,水電物業還是比較低的。如果舉債,那麼自然利息支出就已經是一種負債。房子越大,貸款越多,負債的壓力也就越大。

最近,房產稅在立法上馬,意味著本來的平衡被打破了,也就是我們在持有房產的環節上多了一部分的稅收成本支出,現金流出加大。

現在大家都比較關心這個房產稅的稅率最後到底會是多少?會不會差額累進,比如說第三套房子、第四套房子稅率就非常高,因為持有多套房產的人90%已經不是自住的需求了,應該都是投資或者經營之用,所以他們會非常關注最後落地的稅率會不會很大的影響其現金流入。

比如,上海房產的租售比是1.2%,假如房產稅率落地是5%,那麼也就意味著房東需要額外掏出3.8%的稅收成本。他一想錢放到銀行里還能拿至少4點幾的利息,這機會成本一來一去就是8個點的差距。

相反,如果今天上海的租售比升到了5%以上,那麼自然對於投資者來說可以暫時打消出售的念頭,但對於租房者來說,5%的成本提高是很難接受得了的。一定會轉而選擇更便宜的出租房租賃。

很多人肯定會說,只要房價上漲,那麼房子還是屬於資產啊?

對的,但是你必須先把概念中的資產真正的變成可以使用的現金。

《九品芝麻官》里,包大媽給包龍興帶來了一把明朝的劍,無論它曾經多麼尊貴,代表了多大的權力,但是它不能用來斬清朝的官。

我們小時候看了很多香港社會片,裡面好人遭了暗算,都是跑到典當行把房契換錢來給黑社會還債。為什麼黑社會不收房子?因為房子的流動性不如現金可以隨處攜帶或花費。

來看一看蔡康永在奇葩說里對房子的獨到解讀。

我覺得

提出這個要求是錯的

因為你對於人生的想像是錯的

婚姻被你們搞成了一個毫無想像力的事情

我們有必要被房屋約束成這麼悲慘的狀態嗎?

房價這麼高

全部都是蓋房子的人的問題,

還是那些沒有房子就活不下去的人的問題?

如果你們稍微張開一點眼界

看一下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

很多國家其實沒有把房子當成是一個下面的資產

你若去查一下東京的房價比北京便宜

你去查倫敦市最精華地段的房價

今年掉了三分之一,

日本人放棄繼承他們父母留給他們的房子

因為為了繼承這個房子所交的稅

比這個房子本身還要高

所以只好不要

房子不是人生的全部

在座的各位才20多歲

你們的婚姻如果持續30年

你看看30年之後

房子還會不會這麼重要

如果現在把全部的心力放在

我們要結婚

我們要分享未來

我們就要分享房子

把房子當成是我們人生想像重要的依據

我覺得是這個出發點是錯誤的

就是你一提出這個要求

你對自己人生的想像就被限制住了

然後

你從此對於這個婚姻的一切想像

都依據這個社會約定俗成的態度來進行

你把你的人生

你的幸福感

交在了別人的手裡

這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你們能夠相信我

把房子的重要性從人生排除掉

你會去想更重要的事情

所以我站在這個出發點

我認為不只是房子

一切對於所謂聘金

對於嫁妝的要求

在我看起來都耽誤了

你們對於真正幸福的在意的重點

如果是這樣子這種態度

我認為是錯的

所以我最後講的就是

如果你真的盲目的相信你需要嫁妝的話

你要相信這件事

你就是唯一的嫁妝,

不是房子。

4、

股票上漲時很讓人熱血沸騰,我看最近出了個新聞,上海警方破獲了一個非法證券諮詢的案件,發現其非法獲利3000多萬元,就是給股民推2萬元一套的股票課程。

不炒股的人是很難理解他們的心理,但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的韭菜割也割不完。

從現金流角度來說,如果股票能帶來穩定的分紅,那麼它和理財產品的區別不大。但是一則國內股東沒有這個分紅習慣,二則來股市的誰還看得上固定回報,玩的就是心跳。

所以有時把股票當作去遊樂園玩過山車是一樣的,玩過山車你不得開銷支出嗎?

國內股票市場主要的獲利模式就是低買高賣,當股價下降時,真正的投資者非常開心,因為他們有了可以低成本入場套利的門票,至於股票何時能漲起來,就不那麼重要,任何一個周期向上的時候都可以輕鬆拋售。

很多人對於這一點是有認知障礙的,所以我們看到股票上漲的越瘋狂,反而殺進去的人越多。

另外,指數基金和股票一樣,在數字套現成現金之前,並不能算作是嚴格意義上的資產。最多只能算是投資工具,但這兩個投資工具和房子相比,流動性都要好很多,當天或隔天就能變現。這樣投資者的心裡是有底的。反觀目前的房產,上海的售房周期拉長到半年以上,不狠心割肉是很難快速變現的。

投資還有一個要點是關注ROE和現金流,而不是利潤率,前者更加直觀。

5、

現金流不僅是判別資產、負債屬性的訣竅,還是很多人追求財務自由的核心密碼。

但我們常常有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收入越高的人一定越富有,就越容易實現財務自由。而實際情況恰好相反。

高收入的人群,他們的開支也會相應的提高,也就是慾望很大。比如你看到一個中產階層,會選擇讓它的孩子上國際學校,買賓士寶馬當座駕,出去吃飯只挑環境優雅的餐廳,一年到頭旅遊好幾回,這樣的生活在朋友圈裡讓人看了艷羨,甚至他們也會留下一部分現金流作為資產投資,但是因為開支放在那裡,慾望無法抹去,所以他們要達到財務自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

而低收入人群,他們的開支自然不會很大,只要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投資資產,會比高收入人群更快的實現財務自由。

所謂財務自由,就是有足夠的「被動收入」流入,而它完全覆蓋了生活必需的開支。

什麼是被動收入呢?

就是我們第一段所講到的,用錢來為我們工作:我們的資產定期給我們帶來現金流,而不需要我們花費心力去耕耘。

工作不屬於被動收入,所以我們才會有恐慌和不安全感。

6、

我們有時候對於「自由」這個詞可能有一些誤會。

實際上,每一個人都無法真正自由,無法按他自己的意志去生活。反而,如果我們想要自由,就必須先承擔該承擔的責任和道德。

不是說我們今天有了足夠的資產,就一定會無憂無慮;也不是我們找到了光鮮亮麗的工作,就一定會人生巔峰。

如果光線亮麗的工作,需要你付出很多隱性的成本,那麼這並不能算作是一種自由。

自由,是你有可以說不的權力。

即使我們有了足夠的被動收入,但如果無法有正確的財富觀,無法控制多餘的慾望,那麼被動收入終將也難填欲壑,再次變成現金流出的人生。

另外,健康對一個人來說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沒有健康,在沒有積累被動收入的情況下,勢必會削減日常收入,增加成本支出,進而影響財務情況。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定期進行鍛煉,而不要因為工作已經很累,就放任自己在自主時間裡的懶惰。

謹記健康的或有成本,常常會讓你好不容易已經積累的財富一夜返貧。

7、

關於工作。

如果我們對現在做的這份工作抱有怨言,沒錯,怨言是沒錯的,比如工資太少了,加班太多了,老闆太古怪了。

那說明,我們是時候該去學一點新技能。

抱怨雖然容易,但是抱怨不會改變別人,相反,相比於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何嘗不是一種更高效的方式。

如果家裡的水管壞了,你抱怨它也於事無補。碰到問題,儘力去解決它,儘力完善自己。

清楚了這一點,自然就明白與同事、普通朋友走得太近,是沒有經濟利益的,而且會徒增成本。

在完善自己的過程中,不合群現象會日益嚴峻,彼此關注的焦點會產生差距。但不用焦慮,新的圈子會在另外一個地方展開。

過了新年後,有很多人會困擾於到底是跳槽還是留守等待升職。不要掉進類似普通的陷阱,應該要花費精力的是如何使自己升值,同時開創更多的「被動收入」來源。

只有你自己升值了,前方的路才會越來越寬。

說了那麼多關於財商的東西,希望有所幫助。

文章首發公眾號《南半球聊財經》

你覺得累,因為一開始打開方式就不對?

mp.weixin.qq.com
圖標
時間、人造人和財務自由?

mp.weixin.qq.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