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熱了,又可以吃到那款火爆的開胃小冷盤了——涼拌海蜇。爽口勁脆,吃第一口,食慾大開;吃第二口,如浴清泉;第三口,根本停不下來.......

海蜇,水母!關係傻傻分不清楚

海蜇,也可以稱為「水母」,但是,水母不一定是海蜇!(別懵,聽小編娓娓道來)

魚兒的保護傘?

印象里的水母,傘狀的透明精靈,忽閃忽閃,高貴又悠然的在水中徜徉!這種比較常見的水母屬於刺胞動物門(Cnidaria)缽[bō]水母綱(Scyphozoa)類海洋浮游生物。缽[bō]水母綱,「缽」這個字形象的表現了水母的形態,《白娘子傳奇》中法海手舉一缽:「白蛇,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白娘子答應了!(~~~~(>_<)~~~~)

哎嗨?你倆怎麼成一夥的了!

水母的「頭蓋」就像一個倒放的玉缽,輻射狀對稱,有刺細胞,布滿水母「頭蓋」下的觸角上,水母形體較大,沒有緣膜。觸鬚(即刺細胞)上盤繞鉤狀的細絲,噴出去可以刺穿並麻醉獵物,然後坐享美食。當然,蜇人也靠這個「毒」門暗器!

刺細胞有刺絲囊,當水母觸鬚接觸到獵物或人類,刺絲囊就會發射出來,直接釋放刺細胞中的毒液

常見的代表種類:

霞水母(Cyanea nozaki)

海月水母( Aurelia aurita)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等。

純正的海蜇品種,屬於缽水母綱

根口水母目 (Rhizostomeae)

根口水母科( Rhizostomatidae)

海蜇屬(Rhopilema)下的海蜇。

中國可供食用的水母有:

海蜇(學名:Rhopilema esculentum)

棒狀海蜇(學名:Rhopilema rhopalophorum)

黃斑海蜇(學名:Rhopilema hispidum)

也就是說,海蜇屬於水母的一種,只有一部分水母叫做海蜇,但水母的其他種類就更廣闊了!

吃海蜇,你吃明白了嗎?

晶瑩通透、看似柔弱的浮游生物,如女人一樣,是水做的,水分太大,海洋捕獵者好像也不需要解渴,加上「毒」門暗器,其他海洋生物都敬而遠之,就這樣穩居海洋食物鏈頂端!直到被我們「吃貨大軍」發現,「毒手終無效,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吃貨饒過誰!」

為什麼有毒,人們還能吃?

因為,好吃!(你好好說話,我不打你~)

因為海蜇不僅具有營養價值,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雖然有毒,但海蜇的毒素在刺絲囊內貯存,人們在捕撈後,要經過加工處理,使毒性可消失,方可食用。所以,未經加工的鮮海蜇是不能食用的!

提起吃海蜇,我們一定想到的是海蜇皮海蜇頭,但都是由海蜇拆分,經過鹽和明礬加工泡製而成的。

海蜇頭:此頭非彼「頭」,是指水母的觸鬚部位,也就是海蜇的「觸足」,你稱它為腳丫子也行,肉質比較厚,營養豐富,涼拌食用口感較好。(感覺慌慌的~~)叫「海蜇腳」得了!

海蜇皮:此皮也非彼皮,是指海蜇傘狀的那個部位,呈片狀,大多數都會切成細絲食用,口感Q彈。(其實真正的皮,是海蜇傘蓋上的「膜」,也叫海蜇衣,那個才是精華哦!平時市場上很少見到)

買海蜇,慧眼識真假!

因為海蜇的美味與營養,總有人魚目混珠,使人造海蜇絲出現在市場上。人造海蜇絲是用硅藻酸鈉、硫酸鉀鋁、明膠等化學物質製成,與海蜇沒有半毛錢關係!人食用後,體內易產生氯氣和結石,有害於人體健康,長期食用危害大,不建議食用。(我們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海蜇產品!)

那麼平時選購我們應該怎麼挑選呢?(備好沸水)

優質海蜇皮:呈白色或黃色,無紅衣、較光澤,無泥沙。稍腥而不臭,質地堅韌。沸水浸泡時,長度縮短,掐斷有韌性。

人造海蜇絲:呈白色透明狀,有些像水晶粉,沒有咸腥味。 沸水沖泡,大小無變化,膠體軟化。

愛吃,別貪戀她的美

溫馨提示

自己別抓海蜇

外出遊玩,在沙灘上,別招惹或碰觸海蜇,死海蜇也不能掉以輕心,24小時之內其毒液還會有作用。

若被蜇傷,切記不要用淡水沖洗患處,淡水會使毒液釋放更快。應用手邊衣物擦去附著在身體上的觸足和毒液,若海蜇依附在身上,要緩慢使其與身體分離,不要強拽。清理患處可用碳酸氫鈉(小蘇打)或明礬,儘快去醫院就醫!

海月水母祝大家的生活色彩繽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