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小米2018年全年財報正式發佈,小米集團全年營收1749億元,低於格力電器2018年預計收入的2000-2010億元,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局”初見分曉。

這場始於2013年12月“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的世紀賭約,最終以雷軍的失敗告終,不知道雷總打算怎麼把這10億送給董小姐,是刷卡還是現金?

不管雷軍最後會不會如約奉上這10個億,在這場賭局中,小米已經不是輸家了。從2013年全年營收不足300億到2018年的1749億,小米依靠“極致性價比”起家,切入年輕人羣體深耕粉絲經濟,在開拓智能手機市場的同時,還放眼於智能傢俱、可穿戴智能設備、互聯網服務等領域,最終鯉魚躍龍門成功上市。在這短短6年時間裏,小米可謂進步神速。

但這場世紀賭約的失敗或許也能給小米提一個醒:在快速擴張的同時,缺乏高新技術、營銷手段單一、友商頻頻高調超車等問題已經逐漸浮出水面,在如今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下滑的大背景下,投資人的熱情正在消退,小米股價暴跌就是最殘酷的現實。

發展與隱患同在,小米在2019年迎來了更大的壓力,在上市後的半年裏,小米已經四次調整了組織構架,也許雷軍也正在尋找新的管理思路,希望帶領小米走出“更年期”。

雷軍從零開始,小米風光上市

時鐘倒轉至2010年,小米創立初期並沒有直接殺入硬件市場,而是在做基於安卓系統進行深度優化的第三方操作系統MIUI。由於MIUI能夠根據用戶習慣進行定製,並且用戶還可以在論壇與MIUI的開發者們直接交流,小米很快積累了第一批種子用戶。

有了MIUI粉絲的基礎,小米終於有了做智能手機的底氣。2011年8月,經歷重重困難的小米發佈了小米1。這款能夠媲美當時大部分主流廠商如三星、摩托羅拉、LG、HTC硬件配置的開山之作僅售1999元,比市場同配手機至少便宜近2000元。小米的“極致性價比”戰略一炮而紅,徹底引爆了年輕人的朋友圈,雷軍順理成章成爲了互聯網賣手機的第一人。

也許是雷軍早有遠見,亦或是小米恰好生逢盛世,中國互聯網手機掀起熱潮的那段時間,也正是小米急速發展的時刻。

短短的4年時間裏,雷軍帶領小米完成了從0到450億美元的飛躍,成爲國內風頭最盛、口碑最好、粉絲最狂熱的手機品牌,這也是雷軍當年和董明珠許下“十億賭局”的重要原因。

然而進入2015年後,小米迅速的滑入泥潭,而讓小米陷入困境的原因是手機廠商賴以生存的供應鏈和新產品研發。

2014年取得巨大成功後,小米的供應鏈團隊開始出現內部問題。傳聞在小米5發佈之前,三星半導體中國區的一位高層曾與小米的供應鏈團隊發生激烈爭執,三星拒絕給小米提供AMOLED屏幕,直接導致市場反應良好的小米5在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裏供不上貨,消耗了不少米粉的耐心。

新產品研發方面,2014年7月發佈的小米4和2016年2月發佈的小米5之間差了整整19個月,遠遠長於消費電子產品1年的平均更新週期,這段時間華爲帶着榮耀迅速超車,年出貨量超過1個億,從此穩壓小米一頭,將小米越甩越遠。

直到後來雷軍調整集團內部構架,調離原來負責供應鏈系統和產品研發的周光平,親自負責這兩條線之後,小米才實現了觸底反彈。

雷軍“御駕親征”可謂立竿見影,隨後發佈的小米MIX、小米6等口碑佳作幫助小米重振旗鼓,渠道方面則有林斌鼎力相助,大量的小米之家線下門店出現在大街小巷。2017年的小米實現了銷量大爆發,連續兩個季度平均出貨量超過2500萬臺,並且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億元營收的目標,當年的銷售增速穩居國內第一位。

在2017、18兩年時間裏,小米依靠海外及AI+IoT雙引擎戰略穩步前行。2017年開始,小米大力拓展海外市場,在東南亞有些國家甚至把小米認作了本地品牌;小米佈局的智能家居生態鏈也已經漸成氣候,雷軍計劃用五年時間孵化100家智能硬件公司,小米的產品覆蓋樂智能手環、音箱、風扇、插座……可謂是全方位滲透;同時互聯網服務也成爲小米盈利的重要來源,2018年達到160億元,同比增長61.2%。

2018年7月,小米在香港主板上市,市值一度達到4274億港元,此時的小米,正處於誕生以來的最高峯。

十億賭局沒有輸家,但小米已陷入更年期

小米2018年財報發佈後,“十億賭局”又在網上炒了起來,不過這次的結果很明顯,小米的1749億輸給了格力預計的2000億。雖然小米並不算是完全的輸家,但它內部潛藏的問題已經逐漸暴露出來。

第一,產品亮點始終跟不上潮流。萬衆矚目的“戰鬥天使”小米9還是沒能擺脫“PPT手機”的稱號:屏幕是三星最爛的產品之一;攝像頭輸給了OPPO的10倍光學變焦;力推的全息幻彩設計Vivo在2018年就已經採用;在vivo子品牌iQOO推出第六代屏幕指紋技術的時候小米9還是第五代……硬核實力的不足也許可以用超低的價格來彌補,但在如今這個科技至上的年代,小米還要繼續堅持性價比戰略嗎?

第二,自從友商都玩起了性價比,小米的市場份額就遭到了蠶食。2019年1月手機市場賽諾數據來看,小米僅排第六位,同比下跌4%,華爲、vivo、OPPO、榮耀整體銷量排名佔據前四。OV兩家近幾年深耕線下市場,又接連邀請流量明星代言、冠名爆款綜藝,積累了大批線下消費者,華爲和榮耀則是依靠品牌和技術優勢,一個注重中高端市場,一個側重性價比,雙管齊下狙擊小米。

第三,玩了八年的飢餓營銷已經引起了不少用戶的反感,就連一些忠實米粉也都紛紛表示不滿,認爲小米在日常“耍猴”。雷軍曾在小米9發佈會上說過小米9備貨充足,然而最終還是沒能實現承諾,很多人想起去年的紅米Note7,也就是說盡管小米的手機性價比很高,但一臺搶不到的手機也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了。

面對這些窘狀,股價和財報也許是最真實的反應。根據小米發佈的2018年度財報,小米集團經營利潤較2017財年122.15億人民幣,下滑至2018財年11.96億人民幣,下滑幅度90.2%,市值跌至2785億港元,對比最高峯下降了超過34%。

而這樣真實的數據,還是建立在“節約成本”的基礎上:小米宣佈從北京搬到武漢,很多老員工不得不放棄自己辛苦在北京經營起來的一切,承擔起對小米的信仰和忠誠,或多或少會有人因爲無法承擔這些風險而選擇辭職;脈脈上也有小米員工爆料公司從2019年1月1日開始就取消了下午茶和茶臺等福利,改爲發放生日卡福利。

所有的一切,彷彿都在講述一個事實:小米正面臨着一次大危機。

危機近在眼前,小米力求破局

上有華爲、三星、蘋果,下有OPPO、vivo、榮耀,小米已經不再是當年那個穩坐國內頭把交椅的互聯網手機一哥。上市半年之後,雷軍已經四次調整了組織架構,在一次集團會議上,雷軍強調要繼續強化技術立業,技術事關小米生死存亡,是小米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動力和引擎。

據說在2018年的前9個月,小米投入了40億元的研發費用,在AI領域投入了1500人,相機部門投入了幾百人,也許雷軍覺得這還不夠,在創新技術爲核心競爭力的今天,加大研發投入纔是硬道理,就像iQOO雖然不是驍龍855首發但仍依靠續航和拍照方面的不俗表現擊敗了小米9一樣,小米急需能夠力挽狂瀾的黑科技來找回場子。

在專注老本行手機業務的同事,小米仍可以繼續橫向發展,加強自己特有的生態體系。比如小米移動電源、空氣淨化器、電動代步車、智能穿戴設備等等,開遍全國的小米之家能起到極好的線下宣傳效果,同時又能和線上產品形成互補,促使用戶使用整條小米生態鏈產品,形成一個良好的正向循環。

除此之外,擺在小米麪前的機會還有很多。例如全民關注的5G手機,今年2月小米就在巴塞羅那發佈了5G版本的小米MIX3,雷軍在今年博鰲論壇期間也提到“小米肯定要成爲中國第一批5G手機提供者”;再比如時下火爆的摺疊屏,小米在3月27日晚間放出了雙摺疊屏的官宣視頻,跟上了華爲三星的步伐。5G和摺疊屏都是智能手機行業的新風口,只要在其中一個領域佈局成功,小米追趕華爲、OV並非不可能,甚至有希望重回國內第一的寶座。

小米創立至今已有九年,從最初的軟件到入局硬件再到現在的“硬件+軟件+互聯網服務”模式,小米經歷過輝煌和巔峯,也感受過迷失和低谷。小米將繼續在華爲OV的夾擊下隨風飄搖,還是抓住機遇破局突圍,在2019年這個智能手機行業轉變方向的關鍵時期,我們拭目以待。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