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影視劇里,黑幫老大的稱謂非常多,有話事人、揸fit人和龍頭等。拜TVB的《使徒行者2》大熱所賜,近期最為人所熟悉的要算是「坐館」一稱。除了「歡喜哥」之外,陳豪飾演的亦是「長興」坐館。

幾年前的《使徒行者1》中,許紹雄扮演的歡喜哥、林峰扮演的爆seed哥和佘詩曼扮演的阿釘,也曾先後擔任洪興社的坐館。而在更早之前的另一部大熱劇集《潛行狙擊》中,謝天華扮演的「laughing哥」與黃宗澤扮演的跛co亦友亦敵,前者卧底打入黑社會組織義豐內部,也曾與後者競逐過該社團的坐館之位。

「坐館」一詞古已有之,不過意指塾師。比如《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里有「劉千戶頗盡主道,送一套新衣服,迎接德稱到彼坐館」,《儒林外史》里有「家父歷年在外坐館,先母已經去世。」

這個詞用於黑道,有人認為是香港專利,指早年香港黑社會多以武館形式存在,在政府有正式登記,首腦即稱「坐館」。儘管後來警方取消登記,但稱呼仍得以保留。這種說法並不準確,香港黑社會脫胎於明清時代出現的黑幫,「坐館」說法也不例外。

不過,「坐館」在幫會組織里的地位並非一直是龍頭老大。《使徒行者》里的洪興和長興,雖都是虛構幫會,但肯定源出洪門。洪門最初的組織體系模仿朝廷,內部職銜以宰相、尚書和總督之類的官銜指代,後來則逐漸江湖化,形成自己的職銜體系。

早期幫會大哥一般稱山主(台灣至今沿用),對內也稱龍頭、大哥、大爺等,下設香主、先鋒、揸數和坐館等。其中,香主相當於總管事,先鋒負責對外武鬥指揮,揸數負責內部事務,尤其是財務,坐館則負責對外事務。由此可見,早期的「坐館」僅是社團中層。

如今的香港黑社會組織新義安採取家族世襲龍頭制,該組織內部的坐館級別沿襲早年洪門的標準,但職能不僅僅限於對外交往,而是主管轄區內大小事務,包括人事、財政和對外交往等。

新義安又叫潮州幫,源自1866年在萬安成立的潮州鶴佬幫。1919年,幫會分裂,義安幫另開山堂,並於1921年用「義安工商總會」名義註冊,後改為新義安。1953年,新義安大龍頭向前因涉嫌政治問題被遣送出香港,該幫一度分裂。後經整頓,到80年代重新崛起,設有五虎十傑,相當於幫中的領導班子成員,各自分管一區,下轄「坐館」和「揸數」。

上世紀90年代,《古惑仔》系列電影紅遍華人地區,其同名漫畫原著至今仍在連載。在原著中,「坐館」一稱也有出現。

主角陳浩南所屬的社團名為洪興,按漫畫版的設定,這是一個客家幫派,由蔣震於1930年在家鄉創辦。1950年,蔣震因應移民大潮,率門下眾人南下香港,先是當苦力。後來,因為反抗欺壓,在香港打出洪興社招牌。蔣震於1975年去世後,其子蔣天生繼任,進行企業化管理,創立「十二話事人」制度,分片區管理。至1992年,洪興旗下幫眾已達5萬人。

電影版《古惑仔》限於電影長度,遠遠未能展示漫畫原著的龐大構架,劇情上更是只能截取片段,如「十二話事人」這個洪興社核心元素,就未能呈現。在漫畫原著中,「十二話事人」制度可算是洪興社的核心競爭力,他們分居香港十二大堂口,彼此呼應。

但在著名的「福田製藥廠」一戰中,十二話事人中八人參戰,陣亡六位,其中包括弧稱「洪興戰神」的佐敦區話事人太子,曾在電影版里出現,由「Laughing哥」謝天華扮演的觀塘話事人大天二,以及北角話事人灰狗、九龍城話事人亦龍、屯門話事人生蕃和荃灣話事人山下忠秀,僅重傷的主角陳浩南和大飛(電影版中由黃秋生扮演)二人奇蹟生還。

此後,洪興一蹶不振,不再是香港第一幫會。第四任龍頭韓賓(就是在電影《洪興十三妹》中迎娶十三妹的那位)為了重振洪興,進行重組選舉,一人一票,選出新的「十二坐館」。換言之,在《古惑仔》漫畫里,坐館相當於話事人,但僅僅是社團中的各堂口首腦。

但《使徒行者》和《潛行狙擊》中將坐館定義為黑幫龍頭,也並非無的放矢。在現實中,香港最大黑幫和勝和的老大就稱「坐館」,每逢選舉,往往引發動蕩。和勝和源自十九世紀80年代,原本是守望相助的同鄉會,1930年以和勝和之名獨立,成為黑社會。

與新義安的家族世襲制和14K虛設龍頭的「聯邦制」不同,和勝和的坐館權力很大,通過幫中元老一人一票選舉產生。

與影視劇不同的是,坐館並非一人,而是兩人,一個管社團大小事務,一個管社團財政,原本兩年一任,2006年改為三年一任。為了避免幫內一派獨大,也為了不給外界留下「人才凋零」的印象,所以坐館只可做一屆。當選者拿到「龍頭信物」,便可登上坐館之位。前些年,杜琪峰拍攝了黑幫史詩電影《黑社會》及下篇《黑社會之以和為貴》,片中的許多設置,都被人視為對和勝和的影射。

在片子中,王天林等幫中元老常常將「和」字掛在嘴邊,與和勝和幫名相應,下篇更是以「以和為貴」為名。片中的「龍頭棍」也與和勝和的龍頭信物相應,因為是否拿到龍頭信物意味著能不能成為老大,因此一場爭奪就此展開。片中還提到雙話事人的想法,也與和勝和的雙坐館相應。而和勝和的「坐館不得連任」制度,也讓人想到了阿樂任期結束後為謀求連任而掀起的血雨腥風。

極具張力的《黑社會》其實頗為寫實,現實中的黑幫選舉,也免不了明戰與暗戰。所以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情況:《黑社會》電影有影射和勝和之嫌,但反過來,黑幫選舉又成為《黑社會》的現實版,種種橋段極為相似。

比如2009年,和勝和元老尤伯去世,當時角逐坐館的幾路人馬都藉機在靈堂拉票,據統計有兩千多人現身靈堂,絕對是影片中黑社會「曬馬」橋段的現實版。


坐館,本意為坐在中間的人。是社團中的最高領導人。在中國的傳統習俗中,家中桌子的主位一般都是地位最高,能主持家中各種重大事的人才能坐的。

所以在社團,也就是稱黑幫中的大佬,才能坐在最中間的主位。主持決幫中一切事務,同時擁有最高決定權。

其實在其他香港影視劇中也常用到這個詞語。比如香港電影《阿嫂傳奇》中因養父去世被迫「坐館」的小女孩菲比,第一天去就被眾人質疑沒有「坐館」的資格。由此可見「坐館」人要德高望重,需能力出眾。

在影片中黑幫中向來明爭暗鬥,「坐館」人也非等閑人物可勝任。既使真的坐上那個位置也要小心謹慎,防備暗殺,背叛,平衡社團中的各方勢力。對外又要爭奪地盤,捍衛社團地位。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電影,有一部份美化了黑幫社團,一部份人甚至刻意去模仿電影情節。特別是古惑仔系列的爆紅,對80,90年代的青少年產生了強大的影響力。

電視中依稀看到那時社團的風光與勢力。現如今的影視早己不具備當年的風韻,這與社會的發展也是有關係的。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早已不再跟風,看別人逞兇鬥狠,少部分人只是在回憶自己的少年情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