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Oct 2017 China 上海 黃浦江上最閃耀的明珠—上海

[ 越夜越美麗 夜上海 ]

 

旅行過許多國家 踏遍眾多城市 我居然離台灣最近的繁華商業重鎮沒來過

這也是這次行程我最期待的 上海 

原因不外乎就是 中國近代史最重要的發展之地之一

我腦海中也浮現許多民初 穿著講究的訂製旗袍

吹著波浪捲的復古髮型 還有那上揚的眼線 搭配著大紅唇

腳踩著三寸高跟鞋

姿態優雅 婀娜多姿的上海姑娘

那個 這個是戲劇效果啦!

現實中的上海姑娘們可是時尚又流行

然後瘦子滿街跑

 

 

[ 外灘 ]

 

跟團的時候就知道 可能就車子環繞外灘這樣的行程

因為旅行團有安排要去看什麼show之類的

不過 我還真的沒興趣

我比較喜歡歷史的痕跡啊!!

於是我跟團內兩個姊姊就脫隊去外灘走走

 

搭計程車這件事

在網絡已經很平凡的情況下 手機叫車是很普遍的

外灘也有一段路是車子無法靠邊停的

所以我們也是趁著一陣混亂快下車

原來外灘還要爬個樓梯才能看到黃浦江這片美景

沒來過還真的很意外

 

五顏六色的霓虹燈 點綴一片繁華的夜上海

沒有白天的霧霾 眼前的景真的很美!

由於歷史為租借區背景的上海港埠

許多建築物充斥著異國風情

不論是文藝復興式抑或是折衷主義古典現代的融合

放在外灘就是沒有違和感

街上也很多外國觀光客 很熱鬧

 

 

和平飯店

 

原為美國猶太人沙遜的沙遜大廈

1956年開業來 接待許多國內外的重要元首或明星賓客雲集

名媛上流社會的集散地

體面的門童、氣派的大廳、講究的設計裝潢

那樣的天花頂 讓我想到羅馬的萬神殿

而牆壁的華麗讓我想到佛羅倫斯的百花大教堂

文藝復興那樣創新的設計及花樣

我隨性地搭上電梯到樓上的bar

不過管制森嚴的飯店 就讓我們這樣匆忙一撇

雖說已是近代歷史的老飯店 但在上海人心中

和平飯店仍是不可動搖的佔據在他們的心臟地帶吧 

 

 

田子坊

上海特有的石庫門改建的文青創意市集地

混亂在這胡同小弄內的小店

特色的藝術創作品 或是來到上海都要買的雪花膏

還是藏身在那巷弄內的酒吧

抑或是五顏六色的燒賣

都會吸引我的目光 好奇的去拍照

不過 我覺得最適合在這的 就是糖葫蘆!

 

新天地石庫門

我覺得這就很像個藝文特區

比起狹窄的田子坊 新天地石庫門多了份從容優雅

更多文青與年輕人在這聚會的氣息

總之 石庫門是上海的歷史變遷的印記

人聲鼎沸的熱鬧 片刻的寧靜吸引我走上那講究的木製樓梯

原來 走了三樓 眼前是更加靜謐的書法房

文房四寶優雅地躺在那帶點香氣的木桌上

閉起眼睛 彷彿時間就靜止在這兒

 

直到一個大媽上來大聲問:“這是什麼啊!!”

 

我才被這尖銳的魔音打斷片刻的安寧 ==

離集合還有段時間 於是我就這樣愜意的到處晃晃了

看到些文創小店的東西真的不錯 但價錢 也真的不錯啊!!

 

 

 

白天的外灘

我覺得 少了那份上海味 反倒是多了很多霧霾

白天跟晚上真的差非常多!!

強烈建議:來到上海 一定要待到天黑啊!!

不過也巧遇了傳統的迎娶 我是鄉民來看看熱鬧啊! ((拍

 

 

城隍廟商圈

 

始於明朝的道教宮觀 近600年的歷史 人山人海啊!

市集賣著許多古玩、飾品等等

 

福佑門市場

 

這邊很像台北後火車站挖寶的地方

手機殼、飾品、襪子等等超多超雜的東西

真的都要多看多比較

不過都很便宜倒是

像我買了一串大約10個精緻的綁頭髮的 不過才80台幣

在台灣一個就要賣40-60不等吧

這果然是批貨天堂!

然後我默默在裡面也逛了1個多小時

 

可以推薦給批貨的商家~

 

 

 

後記

這趟的中國行讓我對於硬體上的進步真的開眼界

因為上次到中國應該是五年前的出差吧

但是去三線城市 還感受不到大城市的繁華

不過 聽著導遊說 雖說年輕人們都很有衝勁的一股腦地想發大財 賺大錢

無奈 在上海生活的年輕人 一樣很辛苦

房價 依然是困窘的所在

上海的女生要求要嫁 要嫁個有房有車的觀念

導致不少男方父母買不起上海房子 但為了自己兒子娶媳婦

反而把自己的房子給媳婦住 兩老則是去外租房子

在我們看來很不可思議的行為

但若真的沒有一些盤纏 在上海生活著實辛苦

因為 賺的薪水 可能一半多就要付房租

再加上昂貴的生活消費

若再有小孩教育費那些也是負擔得喘不過氣啊!

但 許多年輕人依舊懷抱著那繁華的上海掏金夢

因為在這霓紅燈照射的黃浦江下 顯得閃閃發光

讓人沈醉在這五光十色 紙醉金迷的

 

夜上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