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分析一下,你會發現這兩張照片的顏色並不匹配。可以看出是兩張照片合成的 。就是我們常說的PS。下面我粗略的演示一下這種照片的製作方法。首先先找兩張照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在photoshop中我們把第二張圖片逆時針旋轉90度 並稍微往下移做到位置匹配,然後用蒙版划出不需要的部分,就得到題主所說的效果了。

話不多說,直接上圖當然,由於時間關係可能做得有點粗糙,但是就是這個原理啊。


  近幾年,攝影這件事兒在我國以飛一般的速度在廣大的老百姓中蔓延開來。  在大家的印象中,攝影似乎已經不是一件「高大上」的行為,單反相機也已經不是什麼稀罕玩意兒。出入任何的場合,我們都可以看到掛著相機的攝影愛好者,關於攝影的技巧他們會侃侃道來。  在書店裡,關於攝影技法的書籍也層出不窮,大家似乎都想搖身一變,成為一名專業的攝影師。    那麼,攝影到底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看待攝影這件事情?怎麼樣可以提升自己的攝影水平?  為此我們採訪了幾位攝影師、專家以及致力於攝影出版的出版社編輯、培訓機構來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大家可以參考下行業專業人事的觀點。  網際飛俠  「蜂鳥網」名師講堂特約專家,知名旅行攝影師,《攝影旅遊》特約攝影師,富士、Getty Images、CFP簽約攝影師,英國Hitech濾鏡全球認證攝影師,飛思相機優才攝影師。    攝影師網際飛俠  攝影是什麼?是數學題?是散文詩?還是最暢遊在美景中的樂趣。  我不會去糾結數學表一樣的超焦距表格,不會糾結於天地到底相差了幾擋的曝光,不會糾結於構圖是否符合傳統的規矩。    網際飛俠作品  攝影對我來說,是強身健體,是修身養性,我希望的攝影是一種宣洩,一種享受,一種自我的美好體驗。一個人,在山頂,在海邊,在路上,讓生活中和旅行中許多感悟會慢慢沉澱下來。用相機去凝固下撞擊我心靈的一個個瞬間,在感嘆萬物生靈的同時,我也變得更加的大氣與豁達。用相機表達心中的色彩,用相機記錄生命中的感動和精彩,真正的攝影,應該在路。  劉中  數碼影像後期處理資深專家,Adobe認證教師,Macworld Asia 2011、2012國際攝影論壇特邀演講人,「蜂鳥網」名師講堂特約專家。    劉中  我贊同這樣的觀點:拍照是一件很輕鬆的事。但是想要拍出好作品卻很難!照相機越來越智能化,價格也越來越親民。一些要經過長期、專門的學習和訓練才能掌握的曝光、光圈、快門等攝影技藝,現在相機生產商已經代為完成了,即使攝影初學者,想要拍出一張曝光準確,焦點清晰的照片並非難事。  然而,想要拍出一張出色的攝影作品,並非易事。好的攝影作品具備審美價值,體現出拍攝者的學識修養。這種學識修養需要積累——在觀察、體驗、立意和創意等方面的積累;需要學習——通過閱讀、實踐、探討學習。  閱讀是一條很重要的學習途徑(而且受外界局限性較小,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在沒有掌握攝影的操作基礎前,通過閱讀綜合技法類的出版物加上實踐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升階段要根據自身的情況,有選擇的看書:攝影鑒賞理論、攝影史、一些優秀攝影師的作品以及一些照片後期處理技術教程在這一階段必不可少。    劉中著作  再上升一個階段很多影友會遇到發展瓶頸,感覺怎麼拍都差那麼一點意思!這就需要在實踐、探索的同時加大閱讀量:看一些攝影名家的經典作品畫冊、一些包含攝影家拍攝心得的訪談,重點從立意、創意方面去學習。甚至閱讀一些姊妹藝術理論或作品,例如:繪畫。作為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攝影出版機構,應該豐富出版門類,協調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關係,真正的讓攝影人在閱讀中受益。  呂小川  創作型攝影師,其攝影作品含有一種專業美術的元素。他的攝影美學是獨特的,富有深沉的詩意。由於作品創作風格獨特,色調善以黑白、淡彩、灰度為主,被大家譽為「小川灰」。    攝影師呂小川  拍照其實是件輕鬆自在的事情!  攝影最初僅僅是一種興趣、一種喜愛、一種娛樂。相機只不過是人們為了娛樂創造出來的一種機器,一個機械產品。相機本身是沒有靈魂的,就是一塊鐵疙瘩。我們人是有血、有肉、有靈魂、有思想、有靈性的。我們拿著相機去用它拍攝,把眼前的景象或者你想拍的東西給拍下來,這就是我們賦予了相機神聖的使命,賦予相機的靈魂。彷彿此刻相機有了生命,其實生命是你——拍攝者!    呂小川作品  很多攝友被相機繁雜的功能所迷惑,至此感覺到攝影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你只要記住相機僅僅是一個機械產品,所有功能在短時間內都可以全部熟悉操作。最起碼你會記住光圈、快門、ISO在哪裡調節控制。由此之外只要把我們眼睛所看到的景象用相機定格拍攝下來即可。有朋友可能會問:哪會那麼容易就能把眼前景象成功的拍攝下來啊?我的回答是:成功的定義不同,你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成功呢?起碼是好看是吧!數碼相機在拍完之後都會立拍立現,馬上就可以看到拍攝的效果。拍的過曝、過暗還是偏色都一目了然。你只要再次調節光圈的大小或快門的速度等簡單必須的功能即可。拍到你滿意為止。    呂小川作品  我們要在拍攝中去體會樂趣,在研究中體悟智慧。我們也無需因為拍不出所謂的大片而煩惱,我們拍照是為了快樂,所以如果你被相機所迷惑和負累的話,勸您趁早扔掉相機,如同扔掉包袱!  胡岩  人民郵電出版社攝影分社資深編輯。  攝影能夠成為一項全民參與的藝術,主要原因是就是技術門檻低。早年間,攝影是門技術,一門手藝,調焦、測光、曝光、景深,拍完了還要衝洗、放大,程序非常繁瑣,而且相機、底片、放大機、放大紙、藥水價格不菲,不是什麼人都能消費得起的,況且還要一間暗房,總之早期搞攝影比較麻煩。  現在的攝影簡直太方便了,對焦有自動對焦,曝光有自動曝光,拍的好不好可以直接播放,如果搞不清是不是曝光合適,還有直方圖輔助判別。如果實在不會拍攝,中低檔相機還有各種場景模式供你使用,如果後期想搞一些創新,相機還有創意濾鏡,還有而且拍攝不像膠捲,還有成本,數碼照片只要卡還有空間,可以一直拍下去,幾乎沒有什麼成本。  攝影的技術跟其他技術一樣,最初階段沒有太多的訣竅,神槍手是子彈堆出來的,攝影師是照片堆出來,即使你掌握了再多的攝影知識,如果不實踐肯定是不行的。而且我主張多多嘗試,嘗試各種拍法。  攝影說白了,其實就是視覺那點事,要說竅門也有一些的。  第一,視覺新鮮感。視覺的新鮮感有時候比技術更容易吸引眼球。所以,我建議初學者先用用變焦鏡頭,最好是超廣角和長焦都有,至少兩頭的焦距要有,從超廣角到長焦帶來是視覺跳躍,會讓人覺得很神奇。用別人不常用的焦距拍同樣的東西,就會讓人感覺不一樣。  不同的拍攝角度也是增加視覺新鮮感的好辦法,我們習慣了站著看東西,所以你如果平視一個事物,視覺完全沒有新鮮感,但是如果你從高處俯拍,或者低處仰拍,就會發現事物還有另一面,這種新鮮感也會帶來不同的感受。你想想,為什麼航拍的照片總能讓你覺得不一樣呢,因為那個角度不是你平時看東西的角度。是「上帝的視角」,地面的一切是那麼的渺小,所以立刻讓你有一種大氣磅礴的感覺。  第二,有人說,攝影是減法的藝術。我的解釋是,畫面越簡潔越好,能夠突出主體。其實,這個道理也很簡單,我們看到世界都是通過眼睛反應的,而人的大腦對事物是有選擇性的,可是鏡頭是會如實反應客觀世界的景物。初學攝影的時候,我們會不假思索的拍攝,只要在取景器中看到自己要拍的對象就直接按下快門,拍出來再看的時候,往往覺得畫面雜亂無章,主體不夠突出。主體不夠突出這句話,說白了就是想要拍的東西在畫面中不夠大,或者顯得不夠重要。其實有一個特別簡單的辦法,就是讓它足夠大,足以能和背景區別開,另外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使用長焦鏡頭,它特別滿足初學者的需要,在一片紛繁的場景中直接截取一部分,而且,長焦鏡頭的特性,虛化背景,更讓主體突出。特別是拍風光,很多人出門必帶超廣角,生怕有特別廣闊的場景拍不下,其實,有經驗的攝影師最常帶的是長焦鏡頭,從一片風光中截取,才能帶給人不同的感受。  第三,等待光線。光是攝影的靈魂。沒有光線,景物平淡無奇。幾種光線你一定要拍拍看。一早一晚的光線,被稱為「黃金光線」,這時候光線角度低,色溫低,看起來金黃金黃的,甚至有彩霞的時候光線變得很紅,給所有景物披上了一抹金色的外衣,這時候你幾乎拍什麼都有感覺。夜景一定要拍拍看,很多地方你都是白天出去的,晚上在燈光的映襯下,賦予相同的地方,給人不同的感受。一些著名的商業街,很多燈光都是設計師精心設計的,夜色闌珊,不用多高的技術都能拍出不錯的片子。逆光一定要拍,平時我們看東西都是順光去看的,其實逆光、側逆光才好出片。它們會給人罩上一圈光環,顯得很神秘,很莊嚴。你看看一些宗教的畫,很多人都有光環,逆光就能有相同的作用。更為特別的是,由於逆光,樹葉、小草,一些輕薄的物體會被光線打透,看起來有半透明的感覺。如果你更狠一點。可以嘗試剪影,也就是純逆光,但是曝光的時候按照背景曝光,這樣你要表現的主體就是漆黑一片,只留下輪廓。這對於輪廓很美的物體和人非常有效果,或者運動中的人體用剪影表現都很有力度。不妨試試。  我覺得以上三點足以使一個初學者能夠在短期內速成一下。  不過,我通過自己的個人的經歷來看,我們很多人都在攝影之初急於求成,沒有認認真真地去跟攝影較真。比如,幾乎沒有幾個人去使用過包圍曝光,去切身感受不同曝光條件下景物到底是個什麼狀態。如果沒有特殊情況盡量使用三腳架以提高畫面的穩定性。在一個場景下沒有使用白卡自定義白平衡,而是更多地使用自動白平衡。同一個場景下,使用不同的曝光組合多試驗幾次,看看哪種組合最好。拿一盞燈真的360°圍繞一個東西照明,真正研究一下什麼光線才是最合適的。調焦的時候,把實時取景放大打開,精準地手動調焦。我相信我們很少去做這樣的事情。所以,我們的照片永遠看上去馬馬虎虎,不夠精緻,總給你帶來遺憾。  加揚  影想力攝影教育機構市場總監。    我們2013年開始做影想力(

www.fotoforce.cn

),作為一家新生的攝影教育、攝影培訓的服務機構,關於怎麼學攝影,我們想了很多。在我們看來,攝影培訓服務未來必將像小區健身房一樣,學攝影和去健身、練瑜伽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都是為了豐富自己的業餘生活,滿足自己進階的精神需求。就像渴望擁有一個好身材一樣,渴望學會攝影。  學攝影應該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我們會把屋子用黑膠條密封起來,在窗帘上鑿一個小孔,讓外面的街景的影像投影到屋裡的牆壁上來,通過很多這樣的真實實驗,讓大家了解攝影的物理原理;我們會教大家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紙質的相機;比一比誰能更快速度拆開一個鏡頭再組裝起來,我們給學員一人發一台膠片相機一卷彩色或黑白膠捲,重溫舊時代膠片攝影的魅力。    影想力課程  學攝影培養的是興趣,如果把學攝影變成一個枯燥乏味的事情,就完全背離了攝影的初衷。其實攝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它彷彿是一門美術、又像是一種魔術,它可以記錄歡樂,也可以刻畫哀愁,它是拍攝者的一種的表達方式。攝影是畫家的畫筆,也是魔術師的帽子,希望每個人都能畫出自己生活的笑臉,變出自己喜歡的兔子。  結語  拋開商業化的、學術化的一些概念,我個人一直都覺得拍照是一件很私人化的行為,看到了,拍下來,就是一種最好的情感表達。也有很多專業的攝影師這麼說,但是想做到隨隨性、自由也並不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  踏實的功底、開闊的眼界、豐富的知識儲備等等,都是構成以上這種狀態的必要因素。

大樹倒了,那個人的單手撐著大樹造型,然後拍攝的。

注意他的身體重心。

這張是搜出來的。一時沒找到專業名詞,以前看到很多,光看圖了。。。


這張照片不是PS的,就是正常拍攝的,是攝影師和我們開了一個玩笑。一棵大樹倒下了,巨大的樹根掘起了地面,在照片左側形成了一堵牆。片中的主人公側卧在樹榦上,腳踏著「土牆」用有力的左臂支起了身軀,攝影師即刻按下了快門…。看看樹榦右邊滿地金黃的落葉,再看看樹榦左邊的落葉,由於地面立起,地上的落葉都堆在樹榦和地面的夾角處…。明白了吧。這就是一張「錯位攝影」作品。


根據衣服的下墜的方向,我們可以把手機順時針旋轉90°,可以看到和衣服的下墜方向相同,還有就是他站的地方邊緣有斷層,這棵樹應該是太大被風連根拔起,沒拍到地方應該就是露出來的根和下層泥土,所以,主角是手撐著倒地樹榦拍出來的,一個視覺假象。


你這張這是通過雙重曝光合成的,沒有拍攝照片的本質意義,純屬藝術欣賞而已!附圖欣賞:


後面的背景才是正常的,大樹連根倒下,樹盤土沒散。人的左手用力撐起自己拍的!可以看看照片中男人腿部腰部的衣服褲子,不是自然垂下的,而是垂向了樹榦!把照片右轉向90度就還原了真相了!


首先,圖片後面可以看到屋頂,說明大樹是倒的,另外,腳站的邊緣地帶有跟周圍隔開的痕迹也可以佐證,

現在,臂力驚人的人。完全可以擺這個姿勢,仔細看他右腿,還有衣服,都有重物下垂的痕迹,也能說明人是橫著的,牛頓定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