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圖/記者陶本和攝)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圖/記者陶本和攝)

記者陳詩璧/台北報導

今年度第一期稻榖採收期,雲嘉南不少農民擔心豐收價跌情況,對此,農委會今(11日)下午舉辦記者會,對外表示,只要不搶收、不青割,稻榖溼度維持在30度,農委會還是以每台斤950元來收購。

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第一期預計有17萬公頃,每公頃的產出比預期的好,只要農民配合,不搶收、不青割,溼度維持在30度,農委會保證,會以每台斤950元來收購,也請農民不用擔心,政府的收購價格還在。

陳吉仲說:「我們擔心今年各種網路消息和傳聞,讓農民緊張,農委會特別強調,保價收購,今年仍有,提醒農民不要擔心,不要搶收和不要青割,以免影響到稻穀的品質」。中央氣象局預報本週雨量充沛,陳吉仲說「接下來的大雨天氣,農委會會啟動災害收購跟災害現金救助,再次呼籲農民不要搶收」。

▲稻穀不青割,農民收益好。(圖/取自農委會臉書)

▲稻穀不青割,農民收益好。(圖/取自農委會臉書)

至於南部出現有收購價為880元/台斤的狀況,農委會表示,此為農民青割,溼度太高,才會導致價格偏低的狀況,農委會也說,青割的稻榖,溼度較高,要烘乾的時間會拉長,只要稻穀水份含量每增加1%,烘乾時間約需拉長2小時,以水份含量32%為例,較28%的稻穀約增加7-8小時烘乾時間。農民若將「青粒米」比例高的稻穀銷售市場,由於烘乾成本高且成品率較低,除直接反映到價格外,也影響到其他農友烘乾的權益。因此農糧署特別呼籲稻農,等稻作成熟再收穫。

農糧署強調,因颱風、豪雨前,收穫機及烘乾機能量有限,應優先提供給稻子己經成熟的農民使用,稻穀未成熟跟著搶割,反而造成烘乾中心大塞車,不但自己收益受損,也影響其他更有需要的農民,呼籲農民切勿搶割,等稻穀熟了再收割最有利。

▲稻穀不青割,農民收益好。(圖/取自農委會臉書)

▲農委會強調,一但稻作受天然災害影響,將啟動災害榖收購。(圖/取自農委會臉書)

 農委會記者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