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孔維來到龍灑完小探望學生 (王國樑/攝)

2012年,5個畢節流浪兒童,在寒冬裏躲進垃圾桶燒火取暖,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時隔4年,當地又有4名兒童因家庭困境喝農藥自殺。兩場駭人聽聞的社會新聞“像刺一樣”扎進她的眼睛。“如果我們更早地發現,去關愛他們,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孔維說。

體驗官 | 秦寬

騰訊穀雨特約撰稿人,香港浸會大學碩士,曾任職於香港01、新京報等媒體。

編輯 | 秦旭東

體驗項目 | 資教工程築夢童心

體驗時間 | 2018年12月11日-14日

傳夢資教工程龍灑完小三位資教老師,李曉曼(左3)、楊學良(左4)、彭安超(左5)與捐贈意向人合影(王國樑/攝)

他們圍坐在低矮的木桌前,地點是大山裏一間破舊而空蕩的彩鋼房,後面的牆早已被柴火燻黑了。

落座共有四人。一個是剛剛休完產假、唱歌中氣十足的年輕媽媽;一個是富有繪畫天分的胖墩大漢;第三個,皮膚黝黑、常年奔跑在賽場的90後;最後一個,女演員,化着淡妝。

他們都來自雲貴地區,這幾年每年冬天,四人都會齊聚在偏遠的小山村,品着騰騰的熱菜,分享過去一年來的感受、困惑、期盼與希望。

他們分別是李曉曼、彭安超、楊學良和孔維。前三個,都曾在最好的青春告別家鄉,奔往城市求學,或因對故土的眷戀,或因現實選擇,又不約而同地在擇業的節點,迴流到家鄉,並站在鄉村小學的講臺上。

孔維,一個在演藝事業巔峯時期突然淡出幕前的演員,因受2012年貴州畢節兒童死亡事件的震撼,在2014年決定投身支持家鄉的教育,開啓了一場漫長的尋找教師行動,堅持不懈地爲雲貴兩地的留守兒童創造“七彩的課堂”。

他們的心願在2015年相交。

自2014年孔維創立傳夢公益基金後,截至2018年11月,該基金已爲雲貴兩省的34個鄉村學校尋覓了139名教師。教師們爲留守兒童帶來了英語、美術、音樂、體育乃至計算機等輔助課程,受益學生累計達13000多名。

據基金會執行祕書長黃晨樂介紹,目前基金會主要承擔資教老師的工資發放,每年投入資金近900萬元人民幣,而資金主要來自孔維的私人關係,有與她交好的企業家,也有像黃曉明、袁泉等昔日同窗。當然,他們還需要公衆的捐贈。

12月的雲南騰衝,太陽高照,溫暖如春,正像大家的心情。11日,我們一行人跟隨孔維走上探訪資教工程學校的旅程。隊列中,除了我,還有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陳娟,幾位志願者和有意向的捐贈人。

中午,雲南騰衝龍灑完小的小廚房內,竈臺上冒起濃煙,桌上的飯菜浮起淡淡的白色熱氣。午飯時間,幾位資教老師和孔維寒暄問好——這是一個過去三年反覆出現的場景,只是時光已逝,基金會和老師們都有了新的訴求和擔憂。

“課表上寫滿了課,但沒人來教”

“我們的項目是‘資教’工程,資源的資,是希望打破傳統的支教,給孩子帶來軟性的教育、持續的教育。”這是公益旅程一開始,孔維對我們說的第一句話。

孔維化着淡妝,套着件靛藍色羽絨服,個子很高,聲音也很高。12月11日,我們從騰衝縣城出發,穿過綿延的大山,前往70公里外的龍灑完小。陽光灑在石路上,染了金光的道路蜿蜒起伏,一個半小時候後,在一座山上,我們抵達了龍灑完小。

12月11日,孔維來到龍灑完小探望學生。(王國樑/攝)

1994年成立的龍灑完小位於雲南騰衝縣新華鄉,它招攬了來自龍灑村六個村民小組和龍源新村的三個村民小組的子弟,目前共有141名學生,配有7名公辦教師和4名資教老師。在2015年資教老師到來之前,和很多鄉村學校一樣,由於地處偏遠、工資待遇不高,龍灑完小根本留不住教師。師資的缺乏,也直接影響了孩子們接受教育的質量——在保證語文、數學等科目課程的前提下,所有音體美等課程均沒有老師上,形同虛設。

“我們去之前,去看課堂裏的課表,科學類的課程課表上都寫了,但一問誰來教,他們只能告訴你,我們沒人上這課。”孔維告訴我,在她所支持的34所學校中,若沒有資教老師,其中的24所學校都只有語文和數學課。在如今城市孩子紛紛報各種名師興趣班時,這些大山裏的孩子連基本的音體美教育都無法保證,教育的鴻溝由此拉開。

真正將她猛地拉回雲貴兩地的,是貴州畢節兒童死亡事件。那是2012年11月,5個畢節的流浪兒童,在寒冬裏躲進垃圾桶燒火取暖,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時隔4年後,當地又有4名兒童因家庭困境喝農藥自殺。兩場駭人聽聞的社會新聞像陰影一樣籠罩了孔維,在多個場合,她與觀衆多次分享這兩宗駭人的社會事件,更在2016年登上熱極一時的演講類節目《超級演說家》。她說,這些新聞“像刺一樣”扎進她的眼睛,她不敢直視那些畫面,決定要做點兒什麼。

“如果我們更早地發現,去關愛他們,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孔維說。

2014年,她最終決定從改善鄉村的教育入手。在當地教育局的幫助下,傳夢公益基金啓動了一輪資教老師招聘,一句響亮的口號是——“尋找講臺上那個人,給孩子一個七彩的課堂。”爲了解決偏遠的鄉村學校留不住教師的問題,他們的策略是——招聘對家鄉有情懷的人,並給予適當的報酬。

通過探訪,我發現,這的確是留住鄉村老師一個可行性高的策略。對於這些鄉村老師而言,他們在城市裏讀書,但畢業後起點並不高,在城市發展有各種壓力和困難。與之不同的是,鄉村生活成本低,也是一個熟人社會,對於一些留在城市頗爲艱難的人來說,建設家鄉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

黃晨樂說,除了每月給資教老師下發3000左右的固定工資,傳夢公益基金還根據績效考覈,給每位老師每月最高1200元的績效工資,加上保險,每月收入5000出頭。而考覈的內容包括留守兒童家訪、不體罰學生、專業授課——不教授自己專業以外的課程。除此之外,他們還擁有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

“留守兒童從沒有人陪伴,到我們專業教師上萬個小時的陪伴,是會看到孩子身上非常顯著的變化的。”孔維笑說。

不再尿牀的女孩:“她就像媽媽一樣幫了我”

上午9點20,龍灑小學三樓內的一間教室裏傳出嘹亮歌聲。這是公益旅程中,我們旁聽的第一堂課。

歌曲是印度尼西亞的一首兒童民謠——《木瓜恰恰恰》。講臺上,音樂老師李曉曼聲音高亢,盡興演唱,臺下的孩子們也跟着節拍合唱,優雅的歌聲迴盪在教室四周。

音樂老師李曉曼正在給孩子講樂理知識。 王國樑/攝

音樂老師李曉曼還記得自己初次來到龍灑完小的情景。那是2015年,當時,龍灑完小破舊簡陋,僅僅由兩座簡樸的木製矮樓構成,周圍是泥濘的道路,和望不盡的大山。在通過面試、培訓後,她最終成爲騰衝25名資教老師之一。但激動的心情很快被眼前的現實所擊垮,龍灑完小“真的很破,很原始”,李曉曼如今說起來,哈哈幾聲笑。

也是2015年,體育老師楊學良加入龍灑完小。他當時正從雲南師範大學畢業,宿舍的兄弟都留在了昆明,或去做健身教練,或去賣保險,但相比於家鄉,城市生活完全不吸引他。“你看到這些小孩子都是你周圍叔叔伯伯的孩子,你到城市了,卻看着他們那麼苦,不忍心。”

英語老師姚正會羞澀、不善言辭。2015年以前,她曾在外面打散工,輾轉過奶茶店、超市、培訓公司,但始終覺得自己每天像“流水一樣生活”,並迫切想要找到人生的意義。正像這三個人的心情,美術老師彭安超從師範院校畢業後,他也想把一身畫畫的本領傳授給家鄉的孩子。

最終,在2015年秋天,他們站上了龍灑完小的講臺。四位老師不僅給孩子們教授音體美,還定期做家訪,教他們如何保護自己,也由此遇到了很多爲難而心酸的往事。

除了音樂課,李曉曼也承擔了給孩子們上女童保護課的任務。由於留守兒童長期處於父母不在身邊、缺乏情感關切、監護人看護失當的真空狀態,他們也是遭遇性侵頗爲嚴重的羣體。傳夢公益在引入音體美課程的同時,也適當教授性保護課程。

李曉曼記得,第一年參加學校的文藝演出,許多孩子換表演服裝時,居然當着衆人的面就把衣服脫光了。孩子們沒有建立自我保護的意識和邊界,“原來換衣服也要這麼小心啊!”李曉曼特意給他們找了一個隱蔽的房間,“一個換完,另一個再進去”。

令她深有感觸的,是一個到了四年級還尿牀的孩子。在女孩很小的時候,父親酗酒,家暴把媽媽打跑了,至今都未歸家。這類現象在雲貴偏遠山區很常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女孩頻繁半夜尿牀,常常惹得自己一身異味。周圍的孩子排斥她,不和她玩,用言語侮辱她。李曉曼主動給孩子找藥方,讓女孩父親監督孩子按時吃藥。同時在班裏給女孩啓動幫扶計劃——下課了,讓女同學帶她上廁所;讓幾個同學主動找她說話,陪伴她。

三年後,越來越多的變化在女孩身上上演,她變得愛笑、愛說話,成績也大幅提升,並最終考取了當地的知名初中。李曉曼記得,畢業晚會上,一個念感謝信的環節,女孩說,她要感謝李老師,在她最艱難的時候“她就像媽媽一樣幫了我”。

美術老師彭安超正在教孩子畫畫。王國樑/攝

音體美課程給孩子們創造的意義也是彌足珍貴的。彭安超回憶,一堂美術課上,他讓同學們以“我想住的一個家”爲主題,畫一座房子。由於經驗欠缺,許多孩子無從下手。“他們住的都是毛坯房、磚房,他們根本想象不出什麼有創意的房子。”

經驗的侷限性掣肘了孩子的想象力。爲了打開他們的世界,彭安超則提出了很多創意,“天空的城堡”“人工智能家居房”……學生努力構想那個陌生的世界,於是被雲霧纏繞的城堡、擁有五官的家電出現在房間等所有想象統統躍然紙上。“其實,他們和所有孩子一樣,是充滿想象力的。”彭安超笑說。

在走訪的多個鄉村小學中,我發現,由於師資配備問題,孩子們常常只能在語文數學等課程的學習中周而復始。“但音體美教育恰恰給孩子們提供了另外一個起點。”隨訪的陳娟教授說。

在她看來,由於鄉村師資力量的薄弱,孩子們只能這裏缺字。音體美課程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起點和尋找自我價值的機會。更重要的是,等他們未來走出鄉村,涌向城市,不會因爲這些課程及其背後審美價值的缺失而感到自卑。

用孔維的說法是,中國應試的人才已經很多了,“我們不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個機器”。

資教老師成長,纔是項目更長遠的動力

12月13日,公益旅程走到了最後的探訪階段,我們在雲貴兩地走訪了三所學校,發現其實傳夢公益的資教老師們也會有擔憂,比如合約到期,未來前途選擇等問題。

龍灑完小的孩子吃完飯後正在洗碗。(王國樑/攝)

據黃晨樂介紹,根據以往經驗,除了繼續留任外,資教老師主要會有三種去向:考公辦教師崗位,或由傳夢基金會寫信推薦,去捐助過資教工程的企業,或者基金會的合作學校——中加國際學校任職。誠然,受制於自身能力和各種現實因素,大部分教師還是會選擇第一種路徑。

這些偏遠地方雖然對老師的需求很大,但受制於財政資金限制等原因,很多地方的公辦教師崗位並未滿員,還有不少空置名額,以騰衝新化鄉爲例,雖然該鄉共有149個公辦教師名額,但只有129人在編。目前,傳夢公益基金會在跟當地有關部門洽談,希望資教老師在考取公辦教師崗位時,能得到一定的政策傾斜。

黃晨樂說,他們還在努力,給資教老師們提供更多培訓和教育機會,從而獲得更多更廣的職業提升機會。年輕的老師資教之後得到成長,纔是這個項目更長遠的動力。

如果您想給幫助這些孩子們,請點擊【資教工程築夢童心】,或者微信登錄錢包,騰訊公益,搜索【資教工程築夢童心】,爲孩子們尋找講臺上的人,給孩子們一個七彩課堂。

【騰訊新聞邀您日行一善】

騰訊新聞邀您捐閱讀時長,愛心企業將配捐善款,幫助鄉村留守兒童尋找老師,給孩子一個七彩課堂,圓他們的藝術夢想。點擊超鏈參與>>

運營 | 袁媛 劉靜

暖冬系列策劃 | 汪曉爲 徐鬆 劉靜

出品 | 騰訊公益 騰訊新聞

統籌 | 劉靜

關於體驗官

騰訊公益體驗官項目是由騰訊公益和騰訊新聞聯合發起,將內容生產與公益體驗相結合的創新項目。

該項目通過邀請、組織具備新聞採寫能力並對公益實踐有濃厚興趣的作者,對公益活動進行觀察、體驗,生產出有思考、有深度、有觀點的多種形式的體驗“筆記”。

體驗官對外招募即將對外開放,敬請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