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意義啊

大多數航炮口徑在20-30mm,榴彈彈體直徑小,裝藥量少,靠無線電近炸也就是在敵機附近爆炸產生破片,那麼這些破片的數量太少,體積太小,無法有效殺傷敵機。

所以航炮榴彈引信普遍採用碰炸引信,靠炮彈直接撞擊目標出發引信起爆,讓榴彈彈頭打到目標內部爆炸,增大毀傷效果。

無線電近炸引信要發揮作用,得用在大中口徑榴彈上。比如美軍在二戰後期是在127mm高平兩用艦炮上率先配備無線電近炸引信的,後來陸軍的90mm高炮,海軍的76mm高炮也開始使用。這些大中口徑高炮榴彈殺傷目標的方式和小口徑航炮榴彈不同,是飛到一定高度自己爆炸,靠破片殺傷的。它們的彈體大、彈頭內炸藥多,爆炸產生的破片也多。

在無線電近炸引信出現之前,大中口徑高炮榴彈是靠時間引信確定起爆時間的,預測飛到敵機附近需要的時間,給引信裝定這個延期時間,炮彈出膛後開始計時,到點就爆炸。

有了無線電近炸引信之後,就不必預測裝定時間,直接朝目標射擊,炮彈飛到目標一定距離內引信就自動啟動爆炸。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彩雲的機械整備間。

公眾號以淺顯的科普短文為主,介紹槍炮彈藥知識。


在航炮當打的年代,近炸引信塞不進彈頭裡面。美國人二戰後搞出來76.2mm的MK33,一路用到八十年代,就是因為40mm的博福斯裝不下VT引信。

現在華強北發達了,電子元件體積小了價錢也便宜,但是爆炸要產生殺傷力,炮彈口徑也有個下限,AHEAD彈藥用線圈定時省掉了VT引信節約空間,口徑是35mm;以前兔子鬧著搞雙重命中體系,那是因為拿得出手的只有雙37,等有了730,再也不提什麼雙重命中什麼間接殺傷了。現役戰鬥機航炮口徑最大也就30mm,作用也就是個聊勝於無,犯不著為了個引信把社會主義殲星炮再請出來。


沒有,需求有限,導彈時代以前機炮備彈充裕,導彈時代來了之後機炮就是刺刀了,有就行了,要什麼自行車?

當然未來也有可能會有激光機炮或者自帶導引頭的機炮炮彈,但是目前沒這個需求,你總不能說步槍刺刀拼不過長矛所以要配發新式刺刀吧?
蘇系30陸炮榴彈裝葯49克,空炮海炮略小於這個數字。再搞個複雜的引信,這個裝藥量近炸要起作用,基本就快打中了。美系20/25更不要講了。

30口徑的編程彈空炸彈確實有,那是陸軍打步兵用的


  • 在幾百米上對飛機大小的目標,小口徑速射航炮不需要近炸引信就有足夠的火力密度。大口徑高平兩用艦炮射擊空中目標時,實際上是單發威力嚴重過剩、密度嚴重不足的,所以需要近炸引信這種玩意來提高命中。
  • 小口徑炮彈基本塞不下近炸引信。
  • AHEAD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對抗彈藥,而雙35的射速好像只有一千多。所以需要更高的密度,犧牲一些威力。

另外需要注意,厄立孔的AHEAD更類似於榴霰彈,裝葯只起到分布破片的作用,破片主要的能量還是來自於發射動能。這和高爆榴彈是不一樣的。

有些回答說機炮不是主要武器,這是不對的。從二戰中後期無線電近炸引信應用,到七十年代中後期格鬥彈靠譜,航炮在中間將近30年的時間都是主要武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