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因唐太宗李世民東征高句麗駐蹕而得名,素有“北方瓷都”之稱。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素有“冀東三支花”之稱的皮影、評劇、樂亭大鼓,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境內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5處。

1、清東陵:位於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佈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羣。 清東陵於1661年(順治十八年)開始修建,歷時247年,陸續建成217座宮殿牌樓,組成大小15座陵園。陵區南北長12.5公里、寬20公里,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2、天宮寺塔:位於唐山市豐潤區天宮寺塔公園內,始建於遼清寧元年(公元1055年),後經歷代維修。天宮寺塔爲平面八角形十三層疊澀密檐實心塔,高24.2米。塔基爲須彌座,束腰部分每面砌有壼門兩個,束腰上部爲平座斗栱承託着幾何、花草圖案的欄杆、欄板,最上面爲三層磚雕仰蓮承託一層塔身。塔剎也是磚疊澀而成。寶頂爲紅銅滲金,重鑄於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

3、壽峯寺:位於唐山市豐潤區城南老莊子鎮,始建於遼重熙年間(1032-1054年),現存無樑閣、藥師靈塔和文昌閣,三座建築呈一字排列,均爲磚制。三座建築坐落在車軸山之巔,面南背北,一字排開,佔地面積1261平方米,猶如沖天筆架,是豐潤標誌性景觀。壽峯寺其他屬於文物的有閣前的遼代陀羅尼經幢和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年)“增修車軸山無樑萬佛閣記”碑。

4、淨覺寺:位於玉田縣蠻子營村東,始建於唐代,重修於清代。該寺坐北朝南,分五個院落,主體建築集中於中院,由南向北依次爲門殿、碑樓、正殿、後殿、門房、鐘鼓樓、東西配殿、耳房、碑亭等。屬於皇家寺廟,被稱爲“京東第一寺”。

5、灤河鐵橋:位於灤州市灤州鎮老站村東北的灤河主河道上,作爲中國近代第一座大型鐵路橋,已走過120餘年歷史。灤河鐵橋是當時連接華北與東北鐵路交通運輸的關鍵節點,1892年由我國著名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參與設計施工,1894年2月竣工。全橋造價白銀57.5萬兩,由西橋頭引橋、東橋頭引橋和橋樑主體三部分構成,全長670.6米,包括16墩、2座橋頭、17孔。

6、李大釗故居:坐落在樂亭縣新城區大釗路,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釗的大祖父李茹珍監造的。故居坐北朝南,呈長方形。高階臺,黑大車門,分爲三進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冀東農村莊戶的格局。這裏是李大釗同志誕生和幼年成長的地方,在這裏,李大釗接受了嚴格的家教,對他以後思想性格的形成產生了很大影響。

7、開灤唐山礦早期工業遺存:位於唐山市開灤國家礦山公園內,由“中國第一佳礦”——唐山礦一號井、中國第一條準軌鐵路——唐胥鐵路肇始之處、中國最早的鐵路公路立交橋涵——達道,三大礦業遺蹟組成。

8、豐潤中學校舊址:位於唐山市豐潤區城南老莊子鎮車軸山村,辛亥革命後,豐潤教育事業迅速發展。至1912年辦起六所高等小學堂,爲解決學生升學困難,從遵化州官立中學分出豐潤預備中學,1913年春開辦豐潤中學校,李秋野任校長。1914年在車軸山,利用壽峯寺殿辦新校。1914年秋郭李航接任校長。郭任職期間,親自設計校園。依次建築了羅馬式兩層小樓的圖書館、高大寬闊的會議室、校長室、會計室、傳達室,最南邊是牌坊式鐵格扇大門。中軸線兩側,呈雁翅排開,修建了三百多間房屋,組成了各式各樣的教學區和齋宿區,爲後人創建了一座宏偉別緻的藝術園林式的校園。

9、唐山大地震遺址: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42分,河北省冀東地區的唐山、豐南一帶突然發生7.8級強地震,新興的重工業城市唐山蒙受慘重災難,被夷爲一片廢墟。現存地震遺址有理工圖書館遺址、機車車輛廠鑄鋼車間遺址等。

10、潘家峪慘案遺址:位於豐潤縣城東北35公里的潘家峪村,1941年1月25日,三千多日本兵和兩千多僞軍,在佐佐木二郎的指揮下,用刺刀、皮鞭、機槍、炸彈對手無寸鐵的村民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1230名潘家峪人慘遭殺戮,1000餘間房屋被燒燬,33戶人家絕戶。潘家峪慘案遺址不僅向世界人民展現了日本法西斯侵華鐵證,同時也提醒着中國人民不能忘記被侵略、被殘殺的歷史。

11、西寨遺址:位於遷西縣東部灤河北岸臺地上,爲新石器時代遺址,年代距今6000餘年。西寨遺址是一處集祭祀、居住、製陶、制石、漁獵於一體的大型史前遺存,反映了灤河中下游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徵及演化序列。

12、爪村遺址:位於遷安市城南灤河南岸,爪村西側和南側,佔地面積54萬平方米,海拔60米,四面是圓形低山,中間是呈較低平的盆地,屬於中國第四紀期間的主要河流沉積區,是灤河流域遺址,由爪村村南和村西上下兩個文化層構成,下層爲典型的小石器工業,上層系典型的細石器工業。

13、孟家泉遺址:位於唐山市玉田縣城東石莊村北,東西長90米、南北寬75米,原爲一水域廣闊的水泉,也是榮輝河源頭之一,1986年水泉出現乾涸現象,時有羣衆挖山取土,發現龍骨,即動物石,爲此被確定爲舊古器時代文化遺址。

14、萬軍山遺址:位於遷安市楊各莊鎮萬軍村北50米處的萬軍山上,遺址文化層東薄西厚,約1至2米,地表散佈着大量的陶器殘片和石器。陶片多爲夾砂褐陶和泥質紅陶,紋飾以壓印“之”字紋居多,條紋、席紋次之,繩紋素面較少。

15、龜地遺址:是商周聚落遺址,位於唐山市豐潤區火石營鎮後劉城子村東北300米處的還鄉河南岸二級臺地上,是研究商周時期的文化面貌的重要遺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