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政府機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首次針對「野雞期刊」出版商的起訴在持續了近 3 年後,終於迎來判決:被告 Omics 出版集團及其子公司因商業欺詐行為被美國法院判罰 5000 萬美元,其主要盈利來源如論文出版、學術會議組織等商業活動也被永久性叫停

Omics 於 2008 年由印度人斯里努巴布 · 葛德拉(Srinubabu Gedela)創立,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成長為開放獲取(OA)出版界的一股「強大勢力」,其官網聲稱旗下擁有 700 多種 OA 期刊,以及 5 萬多位知名科學家編委和審稿人。遺憾的是,在當前全球學術界努力打破學術出版壟斷、推進開放獲取運動的大潮中,Omics 打著推倒論文付費壁壘的旗號,用實際行動給 OA 期刊的名譽抹了黑。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圖片來源:undark.com

荒誕的學術發表

根據 FTC 向法院出示的證據,Omics 出版公司的行為用「臭名昭著」來形容也不為過。他們聲稱自己出版的論文都通過了同行評議流程,但是有些學者的論文提交後幾天內就能收到審稿意見;有些學者投稿之後,在沒有得到任何通知的情況下發現自己的論文不知什麼時候被 Omics 的期刊發表了。

《彭博商業周刊》早在 2017 年的報道就披露了一些例子: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教授克里斯多夫 · 巴特內克(Christoph Bartneck)曾向 Omics 舉辦的會議提交了一篇毫無意義的論文——文章是用 iPhone 程序自動編寫的,開篇第一句:「原子物理與我長短不一樣的單獨部分也不會有同樣的問題。」這篇「論文」在提交三個小時後就被接受了。然而 Omics 創始人葛德拉辯解說,巴特內克的文章只是個意外,因為他是在會議的最後提交期限時投稿的。

那些被 Omics 列為編委或編輯的科學家們的證詞更加令人感到荒謬:很多人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收到過來自 Omics 的論文審稿請求,還有些人在 FTC 找上門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成了他們的編輯。例如,NIH 位於巴爾的摩分部的結構生物學課題帶頭人阿米娜 · 伍茲(Amina Woods)被安上了 Omics 的生物和醫學主編的頭銜,但她表示自己從未同意擔任過這一職務。伍茲表示她一直在努力讓這本雜誌把我的信息從它的網站上刪掉。記者轉而採訪葛德拉,詢問為什麼伍茲仍然被編輯,葛德拉回答他完全不清楚這件事情。一天之內,伍茲的名字和照片在網站上消失了。

Omics 官網首頁

更糟糕的是,Omics 旗下期刊未被 SCI 引文索引資料庫收錄,卻利用 Google Scholar 上的檢索數據給自己旗下所有期刊都算出了 Journal Impact Factor,成立滿 5 年的期刊甚至擁有「 5 年影響因子」。此外,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的 Medline 醫學文獻資料庫、NCBI 的 PubMed 檢索系統也慘遭「碰瓷」—— 明明沒收錄任何一種 Omics 期刊,LOGO 卻出現在了對方的網頁上,而且這些期刊根本不理睬撤銷請求。

由他們組織的學術會議存在同樣的問題。該公司在宣傳學術會議時給出的嘉賓名單上不乏業內著名科學家,然而很多人都是被參會——根本不知道世界的某個角落裡還有個學術報告等著自己來做。那些真正花錢註冊並且參會的學者則感到的是失望,因為這些會議的報告水平令人不敢恭維。

「期刊打假」七年之後,孤獨鬥士悄然離場(附掠奪性期刊完整黑名單)?

www.linkresearcher.com

黑名單之路

Omics 的創始人斯里努巴布 · 葛德拉是一位來自印度農村的「草根」博士。2006 年在印度安德拉大學讀博士期間,葛德拉深受學術期刊付費牆所苦:學校的圖書館無法負擔頂刊的訂閱費用,他只能乘坐通宵巴士往返於學校和海德拉巴市(Hyderabad)的科研機構:頂著 35 攝氏度的高溫,窩在破爛不堪的巴士里 12 個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看上最新出版的期刊。

葛德拉坐在位於印度海得拉巴市的公司里 | 圖片來源: MAHESH SHANTARAM FOR BLOOMBERG BUSINESSWEEK

當時,開放獲取(OA)期刊開始衝擊學術交流的商業模式。葛德拉擱置了手上的實驗研究,把精力集中在如何推進期刊的開放性獲取——建立自己的公司。他花了 200 盧比買了域名,招募了幾個合作者共同創建了一個網站。他將網站命名為 Omics 在線出版(Omics Online Publishing),後來更名為 Omics 國際(Omics International),這一命名來源於用於表示生物學某個分支領域的後綴「omics」。 2008 年 4 月,網站的第一篇論文正式上線。自此,葛德拉開始了他所謂的「知識傳播之路」:2016 財年,Omics 的收入已經達到 1160 萬美元,利潤約為 120 萬美元。來自 FTC 的證據則顯示,研究人員在 2009 年至 2015 年期間至少花費了 2660 萬美元在 Omics 出版及其會議註冊費用上

在丹佛科羅拉多大學(University of Colorado)的圖書管理員傑弗里 · 貝爾(Jeffrey Beall)看來,創辦 Omics 這樣的掠奪性期刊十分容易:「你不需要任何投資和開銷,只需要創建一個網站,我們今天就可以開設一個。」 2008 年,當時正在爭取教職的貝爾注意到一些他從未聽說過的 OA 期刊:這些期刊出版商對稿件來者不拒,很少甚至不進行同行評審,它們所有權和收費都是不透明的。貝爾在個人博客上描述了這件事,成為了第一個使用「掠奪性」(predatory)這一目前被廣泛接受的術語來描述這些「嫌疑犯」出版商的人。雖然在掠奪性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不一定都是都是垃圾,但是不良的學術產出稀釋了優質的科學論文,降低了科研投入的成果價值和可信度。

貝爾還製作了一份掠奪性期刊的黑名單,Omics 的大名也赫然在列——雖然 Omics 沒有完全壟斷市場,但是卻被貝爾稱為「全球的寄生蟲」和「罪惡之王」。《彭博商業周刊》2017 年的報道稱,2013 年葛德拉曾威脅貝爾,要起訴他賠償 10 億美元,因為貝爾的博客「企圖蓄意詆毀」 Omics 。雖然葛德拉最後並沒有這麼做,但是貝爾說,他在 2017 年 1 月迫於學校的「壓力」關閉了博客,因為有機構對他的學校提出索賠。

「騙子博士」怎樣騙了 48 家騙子期刊?

www.linkresearcher.com

誰在支持?

《彭博商業周刊》的記者在 2017 年的調查文章中發現了一個事實:

Omics 主頁精選的在線期刊中,充斥著語法錯誤和低解析度的大頭照。儘管如此,來自一線製藥公司的研究人員,包括阿斯利康(Arbitrary),百時美施貴寶(Gilead Sciences),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s)和默克(Merck)等知名製藥巨頭,都向 Omics 期刊提交論文並參加過 Omics 的會議。輝瑞(Pfizer),這家美國最大的製藥公司,自 2011 年以來通過 Omics 至少發表了 23 篇論文,其中有 2 篇還是在 FTC 2016 年提出訴訟後發表的。

《彭博商業周刊》對此事這樣評論:

製藥商是否在故意假裝不知道 Omics 的臭名昭著,還是被大量的不可靠的期刊蒙蔽了雙眼,我們並不清楚——沒有人願意討論這些製藥公司與 Omics 之間的牽連。學術界的科研人員出版論文是為了晉陞和評級,但是製藥公司也希望發表論文,從而獲得與醫生交流的機會。《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和《柳葉刀》(Lancet )等頂級期刊既吸引眼球又具有影響力。但是像 Omics 這樣標準較低的出版集團為那些並不很具有突破性的研究論文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刊發場所,因為它們還不夠資格發表於那些頂級期刊,或者這些公司不希望論文經過嚴格審查,甚至希望論文能夠儘早刊發從而避免審查

除去眾多葯企,葛德拉和他的公司還得到了印度當地政府的支持。據調查,2017 年 Omics 已經擁有約 2000 名僱員,其中超過三分之二是女性,並為員工提供補貼食品和免費交通工具。印度當地的報紙文章稱頌葛德拉的事業,印度商業和科學協會也為他頒獎。Omics 公司所在地——印度海得拉巴市高科技園區的經濟特區為他提供了大幅度減稅的優惠政策,政府正在他投入大量資金的土地上幫助他建設新的總部。

Omics 印度海德拉布市高科技園區辦公室 | 圖片來源: MAHESH SHANTARAM FOR BLOOMBERG BUSINESSWEEK

作為董事總經理和公司的主要擁有人,葛德拉這個來自印度小村莊的男孩開著豪車,與富有的外籍人士住在一起,名下有一所 3500 名學生就讀的私立學校,他還捐款建造運河和印度教寺廟,涉足了風險投資和電影製作領域。

葛德拉 2017 年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創建公司的靈感來源於過世的祖父。 「『永遠不要欺騙別人』——這是我祖父的信條」他說道:「我祖父一直說,傳播知識是善行。」

希望這次來自美國政府 5000 萬美元的罰金和永久性禁令能告訴他,什麼是真正的善行。

參考資料:

arstechnica.com/science

bloomberg.com/news/feat

omicsonline.org/

en.wikipedia.org/wiki/O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