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芳先生冒出了一個“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英語就是一件廢物技能“的高論,引發了一場罵戰的同時,也讓該不該讓孩子學英語的爭論又一交浮上了桌面。堅持完全不學英語的人並不多,他們知道這行不通。於是就有了一個看似很有道理的說法,英語應該選修,誰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這些人可曾想到,任由孩子們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他們能知道將來英語對他們的作用嗎?他們不學肯定就不能從事那些些用到英語的工作,這樣受影響最大的會是哪些人?

  儘管花千芳把主張學習英語說成了自我矮化,但是有條件的家長是不會信他那套的。他就是說下大天來,有條件的家長仍然會堅持讓孩子學習英語。可以看到的事實是,現在城市的孩子,從小就開始了英語學習,中小學生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語的孩子並不在少數。即便是學校不開設英語課程了,高考不考英語課程了,這些家長仍然會讓孩子學習英語的。這就像他們讓孩子學鋼琴,學畫畫一樣,並不是都想成爲音樂家和畫家,他們就是在培養孩子的一種素質。

  學校教育是利用公共資源提供一種公平的教育,如果學校將英語課改成選修,甚至不修。有條件的孩子仍然會繼續學習英語,可是農村的孩子呢,由於條件限制和缺少了強制性,就會出現大量的孩子放棄英語的學習。這對我們農村的孩子就是一種極大的不公平。直接限制了農村孩子發展的空間,減少了農村孩子向社會上層移動的機會,強化了的社會階層固化。這樣底層民衆的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差距就會更大,他們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機會就會更少,這是一個殘酷的事實。

  千萬不要相信花先生,英語就是一件廢物技能的鬼話,那是因爲學法不對,學得不好。咱們就還說什麼從事科學研究,也不說到國際化企業工作。你就是在老家辦個家家樂,如果你想吸引外國遊客,你會那麼幾句英語也比不會英語更有優勢,何況是在開放的國際大都市找工作。一個很明顯的情況是,對於大部分行業來說,在同樣的情況下,會英語比不會英語職業上升空間會更大。

  真的不知道花千芳這位以傳遞正能量自詡的網絡紅人是出於什麼目的,更不明白有那麼些人,說什麼法國、德國和日本爲什麼不強制學英語,他們應該是連一個簡單的事實都不知道,當中國人在這些國家旅遊時,用英語和他們交流大部分情況下是可以的,他們民衆的整體英語水平要比我們高得多。一個民族在掌握自己的母語之外,掌握一種外語,這是一個民族強盛和自信的表現。

  ”追趕時間學習可以,取而代之的時候就必須改變“。這也是花先生的豪言之一,這就真的不能不說這位花作家的無知了,他也許在想着讓全世界的人都來學漢語吧,可是如果中國人都不會外語,誰來教外國人學漢語啊?其實學習外語不僅是向外國人學習,也可能更好地宣傳中國的文化,當每一箇中國人都能用流利的外語向世界各國介紹中國的時候,世界不是能夠更好地瞭解中國嗎?

  關注教育新聞熱點、分享個人觀點,拙木侃教育,感謝您的關注、閱讀、評論和轉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