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上》,這部張猛執導、周冬雨主演的電影,不但是周冬雨首次擔任出品人,同時也是她首次出演低智人士。該片之前在北京高校點映時,曾被大學生語帶批評地說:“爛片”。

3月15日上映之後,到3月19日13時,五天來票房收入僅360多萬元,被同期上映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過春天》兩部文藝片碾壓,而該片獨特的手持拍攝鏡頭語言,更被部分觀衆吐槽:“太晃了”、“看完吐了”。

有趣的是,一般來說,一部電影的貓眼評分會比豆瓣評分高。

但是在《陽臺上》這裏剛好相反,它的貓眼評分僅有5.2分豆瓣評分高於貓眼評分,有6.1分。

這樣的反差,大概跟這部電影十分明確的受衆羣有直接關係。

當有人吐槽:“我要被暈吐了”——

也有人讚賞:“膠片+手持+主觀鏡頭+鏡像和隔斷,和片中大量的偷窺/跟蹤戲非常契合。配樂也是可以競爭年度最佳級別的好。”

而同樣是豆瓣用戶,當有人認爲:“劇本太糟了。前後節奏失衡。男主身上有諸多標籤,疊加起來也是互相沖突的,最後的人物弧光完全無法成立”——

也有人看出了張猛導演的深刻內涵:“如果說《鋼的琴》是接軌庫斯圖裏卡,那麼《陽臺上》則是瞭望基耶斯洛夫斯基;孤僻的宅少年,玫紅色的後窗,以及沉默的望遠鏡。”

《陽臺上》的優點很明顯,缺點也很明顯。

它像一枚白色的試紙,在不同酸鹼度的液體浸泡下,就會在人們眼中呈現出不同的色彩。

這不是一部完美的作品,但卻是一部值得討論的作品。

就像片中男主張英雄一樣,他對世界的觀察,也在隨着自己的經歷而改變。

男主角“張英雄”扮演者王鏘,第一次拍戲,被很多觀衆吐槽不夠專業,但是他眼睛裏的“光”是導演張猛一眼就相中了的。

張猛覺得,“張英雄”就得找一個沒有表演經驗的新人,太油了不行,“也沒考慮太多的市場因素”。

周冬雨,飾演一位心理年齡卻只有10歲的“低智少女”陸姍姍。

在20多天的拍攝裏,周冬雨沒有刻意去做一些低智行爲,只在走路的時候表現出些許的“不一樣”。20多天的拍攝結束之後,周冬雨說,已經忘了原來的自己是怎麼走路的了。

爲了演好這個角色,周冬雨看了大量類似角色的紀錄片找感覺,“就跟洗澡似的,早晚各看一次,每條之前也看”。導演張猛要求周冬雨“正常一點”,“不要太傻了”。

說起來,周冬雨成爲出品人的過程,也跟吳京最終成爲《流浪地球》投資人的過程差不多。

《陽臺上》拍到一半,周冬雨覺得拍一部膠片電影挺不容易的,也想支持一點,最後由演員晉升爲出品人,自掏腰包參與投資了這部電影。

張猛導演,這位曾用膠片拍出了《鋼的琴》的導演,像過去一樣,在執拗地堅持着他自己的追求,這是一種當下殊爲珍貴的堅持。

只不過,這一次,在一貫的蒼涼底色上,張猛導演對生活、對弱者有了更多的暖意。

張猛導演在《陽臺上》片場。

《陽臺上》從劇情來看,就不是一部像《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那樣直面情緒的文藝片同樣也不像《過春天》那樣將視角聚焦大都市中某一個特殊羣體的生存狀態

電影改編自任曉雯的同名中篇小說,講述一個“弱者向弱者復仇”,但是最終卻未完成復仇的故事。幾天來,對於票房的不理想、對於觀衆的質疑,張猛迴應說:“我們在開始寫(劇本)的時候,就沒有考慮票房,《陽臺上》是一部比較小衆的電影,我一直對票房沒有太大的期待。”他說,“我沒想過拍得更商業,這首先得符合劇本提供出來的那種情緒,不是要把跟蹤細化到一定程度,或者剪得更碎,節奏感更強,敘事更激烈。我覺得那樣就不是這個電影的氣質,所以沒選擇那樣的拍攝方式。”

曾和張猛導演合作過《鋼的琴》的王千源說:很佩服導演敢拍這樣一部非常有衝擊力的少年內心題材的片子,直言導演心態“越活越年輕”。

編劇史航說:“是茫然把我們拴在一起,張猛如此緩慢柔和微妙的情境,白描出了大千世界”,並稱贊張猛“很猛很有勇氣”。

作爲一部珍貴的膠片電影,《陽臺上》拍攝過程中的難度,可想而知。現場四五臺機器,導演像春晚的總調度,拍攝前演員都要先排練幾遍,因爲NG實在太費錢了!某一次攝影師不小心碰到開關,結果幾秒鐘幾杯星巴克的錢就沒了。但張猛說:“我想讓年輕人去感受膠片的美好。”

的確,《陽臺上》最終呈現出一種屬於膠片電影獨有的視覺體驗。

但從另一個角度而言,《陽臺上》的呈現方式,尤其是獨特的鏡頭語言,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電影在更廣泛的受衆羣之中,被低估了。

有多少人是被網絡上“看吐了”、“鏡頭晃暈了”、“觀影過程難受”給勸退了?

實際上,張猛導演在這部少年視角的電影中,投射出來在社會和家庭都發生鉅變的背景下,年輕一代對生活的迷茫,話題是沉重的,但手法舉重若輕。珍貴的膠片所反射出來的,是我們身邊那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生活,我們都曾陷入同樣的迷茫……比起《前任3》那樣愛恨離奇的狗血故事,《陽臺上》更應該引起大多數人的共情。

今天,貓眼專業版給《陽臺上》最終票房預測是:505萬元

這個數字,相對於該片的投資來說,極大可能就是虧的。

而相對照的是,陳意涵主演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成本估計3000萬元,3月14日上映,到今天爲止票房4.53億,最終票房預計將突破13億元人民幣。

但一部電影在觀衆心中的分量,單看票房肯定是不夠的。

儘管此前,張猛和周冬雨在首映時,被大學生現場質疑“圈錢”,但實際上他們這部電影出發時,就沒做商業考量。對於《陽臺上》的票房,張猛心裏早已做好了準備:“反正就希望這部電影能好,希望真正想看這部電影的人能去影院看,這是比較重要的。”

就像周冬雨,有人在她臉上看出了少女感,也有人覺得太寡淡。

《陽臺上》太挑觀衆了,如張猛堅持用膠片那樣,在整個大環境下,你可以說他特立獨行,也可以說他不合時宜,但“圈錢”,這個真的有點委屈了。

今日主筆:某小刀。

@刀刀叨文藝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