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大的事情,當然就是google宣布的Stadia

了。

雲遊戲

雲遊戲的傳說,已經有數十年。

雲遊戲的含義,就是把遊戲邏輯、畫面渲染等高強度運算放在雲端,通過伺服器渲染畫面,將畫面串流回用戶設備,而用戶的接入設備只進行最基礎視頻回放以及輸入採集。這樣用戶側可以用多種多樣的機器接入雲端遊戲,對設備性能等沒有太高的要求,而雲遊戲提供商整合計算能力,統一維護,出售給用戶。

雲遊戲滿足了大家隨時隨地享受高質量遊戲服務的需求,一直備受矚目。

然而雲遊戲的先行者並不順利。Gaikai、OnLive等服務推出很久,都很難得到發展,最終都以被收購落幕。

新一代的競爭者,Nvidia、微軟、Sony、Google,包括國內的平台,近年又站上前台,打算趁5G的浪潮,重新嘗試雲遊戲。

雲遊戲的未來會是怎麼樣的呢?到底有沒有機會?

短期我持比較悲觀的態度,但中遠期我覺得是樂觀的。

就像在線視頻最終取代了本地視頻播放一樣,雲遊戲未來也很有機會能取代本地遊戲。但這個過程會更漫長,因為雲遊戲的業務形態更複雜多樣,受到的限制也會比視頻播放多很多。

具體來說,我認為雲遊戲一直不成功,主要是兩大因素做到不夠好。一是針對用戶的,綜合用戶體驗一直不夠好,二是針對運營商的,成本和商業模式始終不理想。

綜合用戶體驗取決於方方面面的基礎建設。比如畫面質量方面,受限於帶寬和成本,最高就是1080P,而且是那種視頻網站口徑的「1080P」,實際畫質應該還不如。如果網路稍有波動,就變成720P了,相當不堪。又比如操作延遲,是一個老生常談,原則上沒有辦法很好解決。對於一些不要求快速反應的遊戲,還是可玩的,但是快節奏的FPS遊戲,格鬥遊戲等,遊戲體驗很差。5G時代也許在帶寬和延遲上都會有巨大的提升,也許是一個好的契機,提升綜合體驗。

商業模式方面,始終不夠理想。常見的模式,用戶按照時長付費,很難Cover運營商的計算、網路成本。還有更深層次的矛盾,比如遊戲版權怎麼辦?遊戲開發商的產品,為什麼放在雲平台上賣?AAA廠商每個遊戲賣60美金,如果是時長收費,玩家可能玩1小時就棄坑了,剩下的錢找誰要?如果玩家會長期堅持玩下去,那他為什麼不去買一個完整版的遊戲呢?日本公司也做了些探索,比如一個遊戲就出售限時的雲遊戲版本。我沒有統計數據,但感覺用那個售價,對廠商來說也是不划算的。所以商業模式方面,還需要各種財大氣粗的平台商做積極的探索,激進的補貼,消費者也需要逐漸養成習慣,雲遊戲才能真正普及。

Stadia

Google做了些什麼呢?

想必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Google的雲遊戲介紹文章已經刷屏,我也不費事展開,重複一遍各大媒體都報道過的事情了,他們一定講得比我清楚。

我就提一些有趣的點,開發者可能會更關注的地方。

Google的雲遊戲,提供了很多和Youtube整合,和直播聯動的功能。這些功能,讓雲遊戲更社交化,觸達更多的受眾。

State Share是一個我感覺很神奇的功能。玩家可以把自己的某一個遊戲狀態share到社交網路上,其他玩家可以直接點擊鏈接,從這個狀態繼續往下玩。我當時也是驚呆了,因為這個功能,意味著一個遊戲隨時可以存檔,讓別人隨時重新玩。

我懷揣著對黑科技的嚮往,去展台問了問小哥哥,小哥哥正色告知,隨時存儲什麼的,不存在的,State的功能,是需要遊戲開發者特別支持的,也就是說,State就相當於一個幾十KB的存檔,遊戲支持這個存檔就可以用了。

Crowd Play也是一個挺好的功能,適合遊戲主播。當玩家可以隨時接入主播的遊戲,一起玩多人遊戲。這個事情其實不難想到,身邊做雲遊戲、直播的團隊基本都想到了,就看誰做得快,體驗做得更好了。

我又去展台區域看了一下開發套件。感覺Google是有備而來。開發SDK很完整,提供了多樣的功能。

  • Visual Studio無縫銜接,很難分清楚是在Local還是Remote機器上工作。
  • 遊戲用的瀏覽器窗口,提供了多樣的開發輔助工具,Log工具,錄屏工具,方便做輕量級的QA工作。
  • Graphics這一端,也可以截取遠程的圖形指令流,進行分析調試。
  • Unreal集成整合也相當Smooth,修改一下Project Setting,然後Build時候選一下平台,遊戲Build,自動部署,運行,一切看上去都很自然。

由此聯想到,如果這個環境真的像演示那麼好用的話,也許今後的開發模式都可以變了。作為開發者,我其實很願意用這個系統工作,我的電腦就可以不用裝這麼貴的顯卡,也能輕鬆運行遊戲,這樣我的辦公位就不會這麼吵、這麼熱,我們把所有的負擔都放在機房裡面不好嗎?

什麼改變了?

仔細想想,Stadia改變了什麼嗎?

似乎沒有,Gaikai在當年也做過這些事情。這十年來,有什麼變得不同嗎?基礎設施更完備,計算能力更廉價了,但是基礎的模式,還是Gaikai和On Live當年定義的那些模式。

這個服務真能成功嗎?

作為消費者和開發者,我肯定希望它能更成功。新的遊戲平台,對於開發者而言,就是新的機會。對於消費者而言,就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但從以往數字的雲遊戲浪潮來看,我們還不好做這個判斷。基礎體驗肯定會有提升,但帶寬和延遲,也只是理論上滿足,實際是不是滿足,還有很多不確定性。Google的大力推動,肯定會讓更多的廠商投入,但Google有沒有解決好商業模式的問題,還是打算砸錢硬抗,誰也不知道。

未來如何,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