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社民黨、基進黨與綠黨共組政黨連線,希望以整合方式爭取地方議員席次。不過,在「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度下(SNTV),小黨結盟能否樂觀看待,政治學者有兩派看法。台灣師範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范世平較為悲觀,他認為目前小黨發展已經有難度,貿然結盟恐怕會模糊品牌形象,反而更難在大黨之間彰顯特色;而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廖達琪則是較為樂觀,她認為今年是最有利小黨選舉的政治氛圍,但由於選舉涉及技術面的實作,如果沒有好的品牌或資源,小黨要出線還是有些許難度。

由於地方議會選舉是採行「單記不可讓渡投票」制度(SNTV),也就是每選區會有多個當選席次,候選人依照票數高低依次當選。為了爭取地方議會席次,最近出現小黨結盟的發展趨勢,而在當前選制下,小黨能否出頭天,不僅政治學者各有看法,甚至也成為國外政治學者關注的焦點議題。

台師大政治研究所教授范世平認為,小黨必須要訴求特定議題才有機會出線,如果小黨沒有考量特殊性就進行結盟,反而會模糊品牌形象;此外,如果訴求的理念過於小眾或不合區域特性,只會提高當選難度,因此,他認為小黨結盟對政治結構的影響並不大。范世平說:『(原音)小黨事實上知名度都很低,就算結盟就更失去特色,因為這種大選區制,一般是說如果候選人特殊性高,是有可能當選的,但你又跟人家合再一起,那特殊性會很難出來。』

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廖達琪指出,從近來各家民調可以發現,聲稱沒有政黨立場的選民接近過半,加上地方議員選舉採用SNTV制度,所以只要小黨理念獲得一定民眾認同,還是有機會可以當選。

廖達琪進一步分析,包含同婚、廢死、年改、環保、能源等議題,正好拉開一半的正反意見,這對小黨來說其實是有利條件,她認為今年可以說是台灣歷次選舉以來,對小黨最有機會的選舉氛圍。廖達琪說:『(原音)今年地方選舉環境應該是對小黨有議題的、懂得行銷的小黨是有幫助的,但也要注意一下,因為這議題,比方說台北有發酵空間,因為網民多,年輕世代多、議題導向人口多,比方說台東,這些議題就環境,這些議題都要跟地方選民結構有關係。』

雖然大環境有利,但廖達琪認為,沒有明確品牌、太多小黨競爭以及經費不足都會是不利小黨出線的因素;她也說,台灣小黨發展已經吸引國外學者關注,未來也會是政治學探究的主題之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