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意義上說,中國的綜藝大片時代是由戶外遊戲類綜藝開啟的。尤其是「跑男」之後,各大平台瘋一般的開始大量上馬戶外挑戰遊戲類綜藝。如果你是業內人士,你也可以明顯的感覺到藝人的價格也是自此開始「水漲船高」,甚至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韓國人玩戶外遊戲類綜藝玩了十幾年還在常玩常新,可是中國的同類節目才被我們做了不到四年時間好像已經有些「強弩之末」的味道了。

有些解釋說,這是惡性競爭的結果,中國的競爭環境是不一樣的。這種情況2016年之前可能是這樣的。2016 年之後平台競爭其實已經大局初定。初步形成「三家網路平台」和「三家電視平台」均分天下的局面,而且網路平台有越來越強的趨勢。其他平台其實再難有機會進行競爭。

大量事實證明:在迷戀「大資本」和「高流量」明星的中國綜藝市場環境中,綜藝投資的風險正在變得越來越高,尤其是戶外遊戲類綜藝,已經變成一種風險極高的文化投資品類。

而與此恰恰相反的是,戶外遊戲類綜藝在韓國剛剛興起之初是一種「低成本」的綜藝品類。十幾年前的韓國大型棚內綜藝,你請不到十幾個藝人來參與,幾乎上撐不起偌大的演播廳,在加上舞美燈光等成本,那時「演播廳綜藝」才是韓國主流的「大綜藝」。戶外遊戲類綜藝則不同,一個主咖再加上幾個搞笑藝人,首爾郊區隨便轉轉幾乎就可以做成一期有趣的節目。最早的《無限挑戰》就是基於這樣的製作目的出來的。與中國戶外遊戲綜藝不同的是,他們的製作成本根本撐不起一線大咖價格,所以他們的戶外綜藝也很難靠蹭「高流量明星」熱度來保持節目看點。

這就逼得韓國編劇們只能通過一種方式來保證節目的收視率和話題度:沒話題,就找話題靠;沒熱度,就找熱度蹭。什麼?往哪靠?蹭誰?哪有話題就往哪靠啊,誰有熱度蹭誰唄~你是不是傻~

如果你是《無限挑戰》、《兩天一夜》或《Running Man》的忠粉的話,回想一下,在過去的節目中有沒有發現一個常見的現象:節目和韓國的社會熱點其實貼得很近。往往韓國在熱播什麼電視劇或者電影,或熱議某一項運動(例如足球、棒球);或熱衷進行一種社會活動。節目組肯定會第一時間跟進,策划出相應的主題的節目。比如幾年前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熱播的時候,《running man》馬上推出了「星你」主題的特輯。什麼?暫時請不來超一線的「千頌伊」做不了?不存在的!我請不來「大千頌伊」還請不來「小千頌伊」嗎?於是剛剛出道的「小千頌伊」金賢秀就成了當期的主題嘉賓完成了「星你特輯」。如果你留心觀察,類似的例子非常之多。

不但與影視作品相關,更會與首爾的都市生活息息相關。以韓國戶外綜藝的祖宗《無限挑戰》來說,該節目每兩年都會有一個「無限歌謠祭」的特輯,該特輯一般會用五期節目的量來展現韓國當紅的歌手和固定MC之間搭檔創作歌曲並街頭表演的內容。

「無挑」的主編劇文恩愛曾經在採訪中介紹說,這個創意其實最早來自首爾的街頭商業表演文化。2000~2007年是韓國自98年金融危機之後經濟快速發展的七年,07年韓國的人均國民收入首次超過兩萬美元,步入發達國家行列。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當時韓國首爾的商業街頭表演文化非常繁榮,也為大眾所喜聞樂見。所以「無限歌謠祭」才會在韓國觀眾中有如此的共鳴。

不可思議的是,中國竟然毫無保留的把這個環節「照搬」成了一個節目,而且還全部移到了演播廳內。也叫《無限歌謠季》,名字都懶得改,硬生生的把五期節目注水成了12期節目。既沒有音樂的專業性,也缺失了原模式中街頭表演的綜藝性。而是把整個節目做得很「高大上」。

對~「高!大!上!」敲黑板了,這是本文的重點概念,也是中國戶外遊戲類綜藝的通病。簡言之:中國戶外遊戲類綜藝沒有「高大上」的主題貌似就不能證明自己是綜藝大片似的。

但凡稍微關注中國戶外遊戲類綜藝的就可以發現,我們非常喜歡在節目用下面的這些主題:

第一種是重大題材類,選取中國社會中某些重大的社會事件當成節目主題,或者「經商」;或者「高考」等……這其實是中國特有歷史背景遺留下來的一種創作方法。在幾十年前,沒有圍繞社會背景創作的「重大題材」的文藝作品很難再中國公開發行。節目選取這樣的主題大多是為了「正能量」,可惜很多選得內容離現在生活「太遠」;節目內容看起來真的是「土、尬、傻」……

第二種遊戲科技類。一般情況下MC們會被某種神秘力量入侵或者控制;或者意外化身為某種遊戲角色,需要大家齊心協力來破解某種密碼或者打敗某種邪惡勢力才能贏得遊戲的最終勝利或者逃出神秘力量的控制。

第三種穿越破案類。一般情況下嘉賓們會意外穿越到某個時代或者是成為某種特定社會背景下的角色人物。在這種故事背景下他們一般需要努力相互營救或者是共同努力尋找齣節目中的「反派」角色達到自救的目的。

第四種情侶歌唱類。不用多說了,「情侶特輯」和「音樂特輯」已經成了這類節目的標配。

這幾種「主題」並不是孤立存在的,很多時候還會多種並用,來增加故事的「精彩」程度。這些「主題」不是說不好,但是在節目中偶爾使用是沒有問題的,觀眾們看著新鮮啊。但是當所有的戶外遊戲綜藝都這麼整得時候觀眾就受不了。納尼?怎麼都是這一套?!

其實上述這幾種「套路」綜藝是永遠玩不過影視劇和網遊的,原因很簡單,它們的角色永遠活在「假定真實」的戲劇場景中,而綜藝的MC們始終要在節目結束時回到現實中來的。通俗點說就是:你節目中設置的所有「危機」,在觀眾看來基本上都是「偽」的。

基於上述分析,棉襖認為中國的戶外遊戲類綜藝患上了一種「病」,叫「高自尊綜合征」。這種病拚命把自己困在追求自身主題「高大上」或者「戲劇化」的死角里不肯出來。在中國特殊的輿論環境中,製作方認為作為一部「綜藝大片」,就應該有「重大且安全」的主題。這種「緊箍咒」一旦戴上,你的「創作套路」馬上就會被觀眾所熟知並厭倦。

按這個思路反推,「綜藝大片」本身就是一個有bug的概念。綜藝就是綜藝,是一種文化快消品。它永遠不可能像電影一樣成為藝術品。它需要創作者放下自尊,認真的跟著當下的社會熱潮走。觀眾關心什麼我就貼近什麼,社會上流行什麼我就講述什麼。現在,中國戶外遊戲類綜藝其實還能「自救」的:放下身段,貼近熱點,讓觀眾永遠不知道你的下一顆糖是什麼味道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