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羅王欣的社交美夢,抖音多閃的未來謀劃

  媒體界,把2019年1月15日稱作宣戰日。這一天,三個公司各自發布了自己的社交軟件,組成“復仇者聯盟”磨刀霍霍向微信。

  三款軟件,分別是抖音的多閃、羅永浩的聊天寶和王欣的馬桶MT。多閃定位短視頻社交,快如科技推出的聊天寶,集聊天、資訊、電商、賺錢於一身;羅永浩雲歌人工智能公司CEO王欣(原快播創始人)發佈的馬桶MT,主攻匿名社交。

  對於媒體爲這幾款產品貼上的“挑戰者”標籤,各家態度不一。抖音總裁張楠一直表示,多閃不是微信的競爭對手;羅永浩一貫的打嘴炮,直接喊話“微信,我想和你聊聊”;王欣還沒怎麼表示,馬桶MT就被App Store下架了。

  當然,它們在微信只有一個共同的命運,那就是被封殺。微信用實際行動回覆復仇者聯盟:想在我的生態內獲取用戶,沒門!

  1

  三個社交產品於近期發佈,表明很多人仍想在社交領域分一杯羹。

  爲什麼如此多的人都一門心思的做社交?道理很簡單,因爲在互聯網做什麼生意都是流量的生意,也只有用戶和流量才能把生意規模化。在諸多商業模式中,社交最能吸引流量。社交軟件的底層支撐邏輯基於人性,馬斯洛需求在社交體系完全適用。不管即時通訊需求還是社交網絡,總能成爲流量高地。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只要有主題就能吸引人們駐足、觀望並討論。不管是豪車美女還是槍支彈藥,哪怕只平凡生活中的一個小插曲,都能引起人們的關注與吐槽。抖音的上的很多爆款視頻都能說明這一點,很多時候連抖主都不明白視頻爲什麼會爆。

  任何一個領域都有主題,吃喝玩樂健身購物都是主題,這些主題可以無線細分,基於這些內容都可做社交,由此誕生了很多垂直社交軟件,其最終目的無非就是爲了流量。

  總結起來,互聯網做生意首先要做流量,做流量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做社交。所以,不管是互聯網巨頭還是創業團隊,都有一個流量夢。

  2

  從近些年社交軟件的發展趨勢能看出來,社交軟件大概要經歷單純社交、功能社交、社交生態三個階段。現在的微信,已經不只是單純的社交產品,而是早已進入社交衍生出的微信生態時代。

  既是生態,需要更多的內容生產者與功能開發者,微信目前養着上千萬開發者與數千萬內容生產者。新上的幾個社交軟件剛進入純社交階段,想要快速做到微信多年發展才達到的量級,又談何容易?

  但不得不說,多閃的確可以給人更多的想象力。初步而言,至少抖音的社交需求可以讓其表現更加出色。長期來看,抖音以視頻內容吸引用戶,進而再把用戶引導進多閃,然後再因用戶需求而迭代升級。

  如果體驗一直能夠跟進,並不斷提高用戶粘性,當留存率足夠高的時候就可以像微信一樣,成爲大衆必需的又一個微信替代品。試想,如果抖音幾億用戶都能成爲多閃的忠實用戶,那將是什麼概念?從這個角度,幹掉微信的雖不可能是另一個微信,但卻很有可能是頭條系。

  3

  馬桶MT和聊天寶的發佈,與其說是叫板微信,不如說是搏個噱頭。不管產品未來發展如何,至少在1月15日這天,撞衫了頭條系的視頻社交應用多閃,而被共同冠以挑戰微信的“復仇者聯盟”綽號。

  綽號是有了,但能不能復仇,就得另說了。有人認爲三個社交軟件挑戰微信無異於蚍蜉撼樹。亦有人認爲突破微信不是不可能,因爲在5G到來之後是短視頻的天下。

  只是,誰說微信不重視短視頻呢,除了微信新版多了對短視頻的支持之外,騰訊可是有一個短視頻產品矩陣的。

  4

  回首過往,你會發現社交這個領域,每隔幾年就會有一波社交新思潮。

  在十幾年前的PC 時代,騰訊於98年推出OICQ並在後來坐穩江山以後,掙了錢的門戶網站一看即時通訊也能掙錢了,便一擁而上搶奪商機。

  2004年,網易推出了網易泡泡,新浪出了UC,搜狐上線了“搜Q”,就連微軟的MSN也來中國淘金。結果是,幾家上來看似宣戰,實際反而是在對比的傷害之後,用戶更加果決的選擇了QQ。

  時間往後推,微博火熱的時候,搜狐等很多網站也都出了微博產品。後來,微博甚至成了各大網站標配,結果又如何?只有新浪微博成了中國的推特。

  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後,就在幾年前,最早有小米的米聊,後來網易推出了易信,阿里上線了來往,中移動有飛信,最後還是都被微信幹掉了。有的產品均爲企業內部溝通工具,有的產品已經死翹翹了。

  5

  如今活的還可以的社交應用,所在領域皆是騰訊無法顧及或者不屑去做的。

  譬如主打匿名社交的陌陌以及更細分垂直的職場社交脈脈,也算是活出了自身特色。聊天寶和馬桶MT不要說挑戰微信,先挑戰各自領域目前的老大,就已經是不小的目標。

  就創業而言,最應該講究的是選擇細分賽道。當然,選細分也是無奈,因爲在主賽道創業公司永遠剛不過行業老大。

  作爲剛起步的社交應用創業團隊,如果羅永浩和王欣連這種基本問題都沒想好,就堂而皇之的高喊“挑戰微信,打倒霸權”,這不是嘴炮又是什麼?

  6

  相對而言,幾款社交軟件裏,多閃還是有些看點的。不主打什麼熟人社交、匿名社交,而是定位視頻社交,把短視頻和社交進行了結合。視頻社交在大趨勢上順應了風口,而且目前處於選手不多的賽道,重點在於多閃屬於順勢而爲,因用戶需求而生。

  在佈會上,抖音總裁張楠講出了多閃的誕生邏輯。目前MAU已經超過5億,卻一直存在着一個問題:大量用戶在抖音看到優質的內容,想與上面的人進行互動,除了私信、評論以外,並沒有更多的社交渠道給他們溝通交流。

  也就是說,基於短視頻,抖音用戶正在產生新的社交需求,但這些需求並沒有被很好地滿足。這充分說明,多閃應用戶需求而生。

  四兩撥千斤的巧勁,就比聊天寶及馬桶MT要在已有市場爭奪市場份額省力的多。

  7

  老王一直以爲,做社交產品的公司一定得有社交基因。互聯網發展二十多年,幾大互聯網巨頭的成敗得失,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阿里巴巴有電商基因,所以在電商領域誰都做不過它,但是它缺乏社交基因,多年來智能懷揣一個社交夢。同樣,百度也做過社交,但最後發現技術派出身的它,電商和社交都做不了,只能做搜索相關的流量生意。也只有騰訊擁有與生俱來的社交基因,能夠與時俱進,所以做到現在屹立不倒。

  這種社交基因不是說騰訊更瞭解社交產品的商業模式,而是在於騰訊與生俱來的社交悟性,這使得微信的商業邏輯都有天然優勢。微信的很多商業模式並沒有刻意設計,是在成長的進程中基於用戶及客戶需求順勢而爲。頭條系很多產品的誕生,就與其很像。

  向騰訊發起挑戰的三個新社交應用,要說社交基因,多閃還是有的,至少它瞭解人性。這從頭條的軟件可以看出來,譬如頭條起家的內涵段子,雖然內容粗俗深淺不一,但靠這些內容成功凝聚了用戶,以致於讓用戶爲“全國段友是一家”而深感自豪。

  8

  最後,再說點與社交不太相干的吧。

  所謂術業有專攻,做擅長的事總能事倍功半。但,總有些人因爲夢想而棄其所長。

  以這些年的表現而言,事實上羅永浩的媒體公關能力,要遠強於其產品能力和經營能力。要知道,羅永浩的情懷,是屬於全互聯網的。老羅要做個年收入上億的自媒體,絕逼要比做手機、做軟件過的舒服。

  有一種人,只要生命不息就會折騰不止。老羅創業精神可嘉,但現在的他正在變質,再折騰下去,怕是原本積累的情懷口碑就要玩完,瀕臨晚節不保。

  至於王欣,過去的人生中,前半段因快播而出名,後半段因牢獄中的幾次庭審而人氣高漲。最近再出名,就是因爲他這款社交新品馬桶MT了。

  從人性上講這是一款容易上癮的產品,但剛上線就被打上了“人脈暗網”的標籤,一如當年快播被億萬宅男視作看片神器。以此,便有人開始誇讚其在違法邊緣挑戰法規的這份執着了。

  人生苦短,何必如此執着?換個思路,或許會更好吧。

  恩,就說這些,當是積點口德。

  【關注TMT與IOT,專注互聯網+及企業轉型研究。公號ID:jiwei11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