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吉偉

AWE 2019,比以往更熱鬧,但更統一。

熱鬧之處在於,本是一個家電展,隨着參會互聯網企業的增多,更多專注雲計算、大數據、AI、IOT技術的獨角獸及創業型企業也開始參會。統一之處則因爲,所有廠商都卯上了AIOT。

譬如傳統廠商,海爾發佈全球7大品牌智慧家庭成果及成套新品套系;美的發佈了其首個互聯家電品牌“布穀BUGU”的AI佈局;TCL發佈了多款涉及黑電及白電的多款全場景智能終端新品;創維、海信、三星、康佳、長虹等一衆老牌家電廠商也展出了以AIoT智能家電產品矩陣。除了傳統廠商,小米生態鏈企業雲米一口氣發佈了56款智能家電新品。

至於IT及互聯網企業就更不用多說,除了華爲、京東、360等參會常客,專注語音識別的人工智能的科大訊飛、雲知聲、出門問問等企業,均在會上展出各自的軟硬一體解決方案。總之,所有企業都在ALL IN 智能全場景,也就是近兩年常提的全屋智能。

從智能單品到智能套裝,再到現在的全屋智能,智能家電從簡單聯網到現在融入AIOT技術的智能交互,越發智能。產品迭代邏輯未變,但全屋智能與智能家電的產品理念已有不同:智能家電注重產品智能化,全屋智能則更強調場景化的智能家電協同。

因爲全屋智能場景化思維與智能家電單品化思維的不同,導致不同廠商對全屋智能的理解也有不同。結果是,雖然當前整個市場都在全力推廣全屋智能,實際的產品體驗卻良莠不齊。可以這麼說,目前的全屋智能概念更多,問題不少,距離真正的全屋智能尚有距離。

全屋智能強調場景協同,而非家電多麼智能

之所以稱之爲全屋智能,首先是家電都已實現智能化,其次是家電產品可以根據環境及人本身自動化運轉。這兩點都很重要,但我想說的是,全屋智能的重點並不在於家電有多智能,而是在於智能家電能否在各類家居生活場景中能否協同工作,以及協同工作能否達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全屋智能的核心關鍵點在於場景智能化,而並非家電智能化,它更強調基於生活場景的多品類智能家電協同作業。

如果你還沒明白,可以通過下面的幾個場景,來體會傳統電器、智能家電與全屋智能的區別。

傳統電器應用場景:傳統電器的生活場景是這樣的,你回到家裏發現客廳有異味並且很熱,這是你會打開空氣淨化器改善空氣質量,然後再打開空調降低溫度。

智能家電應用場景:智能家電的情況則是,你回到家後,或者在單位時就能用手機或者語音控制智能家電。

全屋智能應用場景:當你回到家後傳感設備感應到到你及環境情況,會自動打開場景內的淨化器、空調、加溼器等所有設備協同工作,以在最快時間內爲用戶打造舒適的生活環境。並且,智能中樞還會牢記這個場景數據,以後你還可以遠端操控。

由以上對比可以看出,面向應用場景的全屋智能真正實現了家居智能化。所以,全屋智能雖然也基於智能家電,但是它可以打破智能單品之間的連接孤島,使得多品類智能家電實現協同工作的最大化,進而爲用戶創造更加舒適溫馨的生活空間。

互聯難兼容差場景少,仍然面臨的三大難題

全屋智能理念大勢所趨,並已得到一衆廠商的全力推廣。但因爲廠商對全屋智能理念理解以及技術底蘊的不同,導致某些品牌全屋智能產品在體驗上並未達到用戶預期,同時存在一定的借勢營銷現象。事實上,從技術層面而言智能家居存在的問題,全屋智能仍舊存在。至少,不能解決以下幾個難題,全屋智能體驗就得不到改善。

首先,智能家居設備之間無法互聯互通。一些品牌雖然也打着全屋智能的旗號做營銷,但只實現了設備聯網,並未真正實現設備間的互聯互通,設備之間無法協同工作。這樣的連接方式並不能實現真正的全屋智能。致於不同品牌無法互聯的情況就更征程,一方面因爲缺乏統一的協議標準,另一方面則在於廠商於競爭及利益方面的考慮。

其次,兼容性差。目前全屋智能解決方案多以自有品牌爲主,很少能夠兼容其他品牌產品,或者僅兼容某幾款產品。這與家電廠商的開放性有關,多數廠商都有自己的智能家居平臺,都不想進駐其他廠商的平臺,力求以平臺推廣自家產品。結果導致用戶無法選擇多品牌產品,可購買的解決方案單一。在這方面,需有一個大平臺能夠支持現有各種協議,以連接所有品牌電器,方能提高用戶體驗。目前來看家電廠商平臺競爭激烈,這個任務最終可能由不做電器的純平臺廠商來完成。

第三,應用場景侷限性。全屋智能因應用場景而生,它是面向多個場景的綜合解決方案。只有廠商能夠儘可能多的挖掘細分用戶場景,才能以此衍生更多解決方案。如果廠商不瞭解場景不懂用戶需求,就會導致其應用場景有很多侷限性,不能更好的爲用戶提供服務。對比之下,消費者自然會選擇細分場景更多的品牌。

說簡單點,全屋智能最終考驗的是廠商把控場景的能力以及連接適配的能力。廠商能夠解決以上三個問題,全屋智能將會成爲廠商銷售的利器,並能爲用戶體驗錦上添花。若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也就只能成爲廠商營銷的噱頭,其用戶口碑亦會隨着產品銷量的提升而大打折扣。

想要獲用戶認可快速起量,需解決三大重要前置

遊戲玩家們知道,很多遊戲都需要前置準備,即將遊戲運行環境構造好,才能更好的體驗遊戲。全屋智能目前也是這等狀況,面對體驗上的良莠不齊,廠商不能僅推廣全屋智能,要保證體驗還需在前置上下功夫,畢竟網絡穩定性、互聯以及安全與全屋智能的普及重度關聯。

因此,想要實現快速推廣全屋智能,需要解決三個重要前置:

第一,更穩定的聯網環境。將聯網穩定性放在首位,是因爲沒有穩定可靠的聯網環境,就無法爲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面對時斷時續的網絡,再好的產品再多的功能也無法讓用戶給予好評。所以,要推廣智能家居尤其是全屋智能,首先要保證用戶有足夠穩定的家庭網絡,拋開網絡穩定性談全屋智能體驗都是瞎扯。這方面,已經得到了某些廠商的重視,並在解決方案中有所體現。

第二,互聯互通的重要性。事實上,中國家電高速發展的這些年,一些品牌的某些品類已經在用戶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譬如說到洗衣機與冰箱,肯定就會想到海爾;提到空調,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格力,還有其他很多家電品牌都是如此,即便某些廠商有很多的原創科技。用戶的多品牌需求與廠商的單品牌全屋智能是相違背的,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過渡及轉化。

站在用戶角度,多品牌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可能用戶寧願選擇多品牌組網“僞全屋智能”,也不去考慮單品牌全屋智能,勢必會造成體驗下滑。解決此問題的邏輯,首先需要廠商接受現實,並在現階段通過多協議支持來滿足用戶對於多品牌家電的需求,以後再慢慢轉化用戶認知,以更高的產品質量及口碑贏得用戶芳心,進而突破用戶固有的品牌認知,最終打造全屋智能品牌新形象。

第三,安全問題刻不容緩。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在滿足最近本的生理需求之後,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安全保障。這個理論面向人性,適用於所有領域,智能家居行業亦不例外。的確,智能家居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舒適便捷,但若不能保證數據乃至人身安全,那麼大可不必選擇智能家居。

如果廠商的智能產品在安全方面不能讓用戶放心,或者全屋智能場景存在安全問題,勢必會讓很多客戶對此望而卻步。所以,想要更好的推廣全屋智能,必須解決安全這個重要的前置。

當然,智能家居還存在一些其他的痛點,譬如操作繁瑣、系統不穩定、同質化嚴重等。但相對而言,網絡穩定、居家安全及互聯互通這三個點,對全屋智能推廣與普及的影響更大。

最後,再提一下老生常談的價格問題。能夠互聯互通可保證安全同時場景足夠細分的單品牌全屋智能,誠然可以保證用戶體驗,但動輒數萬元到十數萬元的高昂價格,卻無法滿足中低端用戶以及有多品牌產品需求的用戶。

這裏不說價格因素如何影響用戶購買行爲,從產品體驗角度而言,全屋智能起不了量,意味着數據不充分,也就會進一步影響產品的交互體驗。這種情況下即便細分場景再多,也無法促成產品快速迭代,同時意味着體驗缺失,繼而造成口碑下降。

相較於傳統家電,智能產品用戶數量重要,還是用戶質量重要,相信每個廠商都有自身考量。

【王吉偉,關注TMT與IOT,專注互聯網+及企業轉型研究。公號ID:jiwei112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