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歷史建築、台灣著名實驗劇場「牯嶺街小劇場」,去年因台北市政府稱要整修,從今年1月1日閉館,預定明年6月重新開放。但劇場人發現,北市府至今未展開任何工作,連工程都沒開標,反倒是劇場旁的廢棄空地近來變成小花園,形成不同態度下,公有場館變蚊子館、廢地成花園的強烈對比。

牯嶺街小劇場最早是日本政府1906年建置的木造官舍,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後,成為台北市警察局第七分局,並於1954年擴建為3層樓建築體。1996年,該處在藝文人士爭取下,由台北市政府規畫為藝文劇場,自此成為實驗劇場集中地,22年來養成眾多實驗劇團。2014年,北市府公告此處為歷史建築。

去年北市府稱牯嶺街小劇場牆壁等老舊,應予整修,牯嶺街小劇場依指示閉館,閉館前還辦藝文派對,各界依依不捨,眾多團隊苦思閉館一年半內該去哪裡演。劇場人指出,原本以為相關整修工程會很快開始,沒想到半年來都靜悄悄,空在那養蚊子,讓苦於沒場地演出的團體很不是滋味。

牯嶺街小劇場館長姚立群指出,去年北市府說整理要花18個月,館方依囑早早閉館,沒想到半年過去,北市府毫無動靜,劇場人路過,看到本來可用的小劇場靜悄悄、旁邊廢地反倒成花園,都看不過去。他憂心,北市府若連標案都沒出,整修後還要驗收、試用等,是否真的來得及?「我比他們還緊張」。

姚立群說,牯嶺街小劇場20多年來,每年上演70至100個節目,觀眾有數千人,「這就是表演產業」,認為政府就文化立場應更認真面對,不要不當一回事。他強調,他知道現在很多建物都在修,選舉壓力也大,但官方面對文化歷史建物,仍應有更長遠審慎考量。

姚立群說,過去這兩周,由於各處表演藝術節目申請補助案啟動,申請者都要寫預定演出場地,每天都有2、3團來問館方可否申請,可見台北小劇場空間需求之大。他說,台北藝術中心一直遲延,皇冠小劇場也早關了,牯嶺街小劇場卻只能空在那,過去常在此演出的台北藝穗節節目都只能另覓他處,憂心小劇場空間不足的壓力到下半年會更明顯。

百年歷史建築、台灣著名實驗劇場「牯嶺街小劇場」。圖/擷取自官網
百年歷史建築、台灣著名實驗劇場「牯嶺街小劇場」。圖/擷取自官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