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互聯網+」的風吹到了家居行業,無論是國際互聯網巨鱷,還是國內家電企業、IT企業、電商等紛紛高調進軍智能家居。某智能家居活動現場民意調查顯示,超過90%的受訪者對智能家居感興趣,其中大多數表示可以承受15%的家裝費用花在智能配置上。相關機構發布數據表明,到2018年,全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億元。

站在風口,「飛起來」?

目前,智能家居市場尚處於起步階段,整體體量不大,但未來前景巨大。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3~2018年中國智能家居產業發展動態及投資潛力研究分析報告》稱,2006年至2011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的年增長率為20%,預計2012年至2020年,年增長率將達到25%左右。而《中國智能家居市場專題研究報告》指出,得益於市場上不斷增多的智能家居硬體產品,以及消費者市場的日漸普及,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在2016年將出現明顯增長。

到2018年,智能家居產品被消費級市場接受,市場規模將達到1800億元人民幣。業內人士表示,2014年是國內智能家居的元年,無論是國際互聯網巨鱷,還是國內家電企業、IT企業、電商等紛紛高調進軍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產業已被「叫好」,如果想要「叫座」,需要突破其發展瓶頸——優秀實在的用戶體驗。可以說,操作簡單和極致體驗,是未來智能家居品牌崛起的關鍵。目前,智能家居市場還處在培育階段,在接下來的10年,這個產業才會處於上升階段。

推廣之痛,誰知道?

智能家居雖然前景巨大,不過目前來看,真正「落地」的需求並不多。

這其中,性價比成最大痛點。業內人士表示,一套功能比較完善的智能家居系統,包括常規的燈光遙控控制、電器遠程控制、電動窗帘遙控、多房間家庭背景音樂及視頻共享功能、安防報警及網路視頻監控功能,採用國產品牌至少需要2萬至3萬元。如果是全套智能家居系統,國產價格3萬到10萬元不等,進口的則高達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究其原因,在於高科技研發、小規模生產使得智能家居成本居高,這也是智能家居目前尚不能普及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施工過程中,智能家居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綜合布線,複雜的系統設置與安裝調試,會花費不少人力,成本也不小。

市面上雖有價格便宜的智能單品,但穩定性不高,使用感不強。這些智能單品質量參差不齊,同質化現象嚴重。不少智能家居的功能很多,但是這些功能操作並不方便。很多用戶在使用過智能家居產品後,發現大部分其實實用性不高。這其實並未達到智能家居預期效果,因此難以獲得消費者認可。

標準不一、通訊協議紊亂,也讓智能家居行業發展受限。智能家居生產廠家基本上各做各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互不兼容。產品缺乏穩定性、協調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智能家居市場的發展。

相關安全專家表示,智能家居作為新生事物,目前在網路安全、設備安全、系統安全以及數據存儲和隱私安全方面還存在諸多不完善。此前一項研究發現,十大熱門智能家居設備中存在上百個安全漏洞,包括「電視、網路攝像頭、遙控插座、門鎖、家用警報器和車庫門遙控開關等」。

練好內功,定標準!

智能家居行業目前發展較快,各廠商都在拼搶市場。但智能家居行業還需慢點走,先做好「質」再謀求「量」。

目前來看,智能家居更像是互聯家居,智能化與大眾期待的智能家居還有一定距離。從產品來看,無論是硬體還是軟體,在一些不必要的功能或者說消費者很少使用的功能要盡量簡化,以提升消費者體驗。

就行業本身來說,智能家居能夠互聯互通非常關鍵,行業需要一個衡量標準,將產品、介面、技術等統一化。但是國內相關標準參差不齊,沒有統一的口徑,無論政府、行業協會,還是企業,當務之急是共同參與制定智能家居的統一標準。。

業內分析師表示,互聯網時代,裝修行業需要整合用戶需求點,形成生態。企業要和其他同樣優秀的企業一起「建生態」,去打通、兼容所有這些設備,實現「只要一個入口,就可以選擇所有正在使用的品牌」。比如,可以在裝修公司、酒店渠道、房地產渠道進行互聯互通,通過合作加速智能解決方案的落地。

據了解,目前,不少智能家居公司已與房地產商進行合作,在多個樓盤樣板間內,都可以見到智能家居的身影,部分開發商選擇為旗下部分產品配置智能家居以提高項目的含金量。住宅市場正在實行升級換代,為智能家居帶來了新的機遇。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聯網智能家居的應用需求日益增強。雖說智能家居在國內已發展10年多,但仍然面臨著傳統解決方案性能單一、價格高、難以規模推廣的發展「瓶頸」。但是,智能家居卻是發展趨勢。

不管你有沒有關注這個行業,各關聯行業的企業們已經在智能家居行業逐鹿中原了,總的來說,智能家居行業的競爭主力將分為四大陣營:終端廠商、互聯網公司、視頻網站、運營商。

根據智裝委的分類,智能家居系統產品共分為二十個類別包括:控制主機、智能照明系統、電器控制系統、家庭背景音樂、 家庭影院系統、對講系統、視頻監控、防盜報警、電鎖門禁、智能遮陽、智能家電、暖通空調系統、太陽能與節能設備、太陽能與節能設備、自動抄表、智能家居軟體、家居布線系統、家庭網路、運動與健康監測、花草自動澆灌、寵物照看與動物管制,各個類別智能家居系統產品都將得到一定的發展

看到以上分類不知大家會有什麼感覺,我最早看到這個分類時想到的第一句話是最近流行的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原來那麼多行業都可以智能化啊,是的,未來家居智能您就應該發揮您的無限想像力來想像這個行業,未來這個行業將引來無數人來分這個蛋糕。

現在社會,消費者想像力跟不上開發者的眼光,隨著移動互聯網事業的擴大,萬物互聯的時代又即將到來,人們只要願意,每天都可以感受到新事物的誕生,可惜,跟不上節拍,舉個例子,家電智能化是家居智能化的重要一環,以空調為例,現在的變頻空調很多都有WiFi控制這個功能,可事實上這功能真正被消費者利用上的還很少,很多家庭買回去都沒用上這個功能,年齡大點的不會用,會用的覺得這個功能沒價值,因為現在大多數廠商這個功能只是停留在WiFi遠程控制上面而沒有更多的智能功能,他們又受技術限制,只有極個別的廠商開始做智能檢測、智能控制舒適度等體驗性功能,很多廠家都還停留在概念上,比如現在出現的WiFi控制電飯煲等就讓很多消費者覺得奇葩。

廠商們閉門造車讓智能家居行業發展受困,還沒有一個能整合各個產品鏈的東西誕生,大家都各做各的,都想哪天能整合別人,結果不兼容成了行業現象,A品牌的交互平台兼容不了B很普遍。

5G時代快要來臨,萬物互聯時代或許能改變現狀,大家盡情發揮想像力吧。


雖然沒邀請我回答,但我還是要回答這個問題,對智能家居有關注挺多年了,從當時的七零八湊,到現在的系統集中化,實現一個APP控制,進展很大,ZigBee底層協議的應用,擺脫利用不穩定的WIFI信號。但看似一塊很大很香的蛋糕,但要使大眾為其買單,目前還不夠火候,一是零售價定得挺高,一般一套在兩三萬之間,把產品放在一堆,真沒多少東西。二是沒有依賴性,不像電視,空調那樣必備,舉個例子,用電動窗帘和自己去動手拉一下窗帘,這功能給人感覺可有可無,目前來說,指紋密碼鎖在智能家居中實用性最高,像監控攝像頭,雖說回家後選擇關閉,但給人還是有一種被監視的錯覺。三,目前還不夠智能,只能算自動化家居,真正的智能家居應該得從擁有能做事行走有一定思維的機器人管家開始。謝謝閱讀


好顯然,智能家居現在風口不在!因為他們已經接入了人們的生活中。

所謂智能,就是幫助人們解決日常的一些問題,比如智能窗帘感應陽光的猛弱來調節窗帘的拉伸。智能凈化器能根據室內PM2.5的濃度來進行自動開閉。這些都是幫助人們減少很多麻煩。

最初接入智能家居,都是家電巨頭。比如美的,海爾,格力等大企業。他們通過自身優勢與地產商或者政府合作。在新建的房子加入他們的智能電器,或者與政府拿地自建屬於他們的樓盤。這都是他們所想到的。

而且智能家居的範疇上也出現了很多物聯網,這也是重要組成部分。像紫光物聯,瑞德物聯等等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可以給一個肯定的答覆,一定是下一個風口,風多大不好說,但一定會有廠家突圍出來,現在老牌電器的市場在三、四線城市、對於智能家居的需求不明顯,最有代表性的是小米公司,具體下面有人回答,不贅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