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 謀良策·出實招

要讓博物館裏的文物“活”起來,博物館與信息技術融合是必由之路。數據的採集、挖掘、管理、應用,將在未來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的建設中起到核心作用。

——王春法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

新華訪談 | 奮鬥者說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趙秋玥)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做客新華網2019全國兩會特別報道。王春法表示,隨着消費水平提升,像春節期間36萬人涌進國家博物館過大年這樣的“文博熱”已成爲人民羣衆高層次精神文化消費的表現之一。對博物館來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主要的方法就是辦好展覽。我們正通過建設智慧國博和打造精品展覽,讓文物“活”起來,通過創新讓博物館煥發新活力。

3月2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做客新華網2019全國兩會特別報道。新華網 李相博 攝

以下爲訪談主要內容:

主持人:王館長,聽說咱們國家博物館今年春節假期的接待量與往年相比大有不同?

王春法:今年春節是非常特殊的假期,觀衆流量太大,大年初一大概3.7萬多人,初二馬上就到了6.7萬多人,初三是6.8萬多人,初四、初五大概是6.6萬多人,遠超過國家博物館的接待能力。因此,不得不召集在北京過年的工作人員全員返崗,以應對客流的參觀高峯。參觀博物館成爲過年的習俗,也就是最近三四年的事。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公佈的數據,今年春節期間,外出旅遊者參觀博物館的比例超過四成,這在五年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主持人:您覺得大家願意在春節期間參觀博物館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王春法:主要是人民羣衆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結構發生重大的變化。以前過年,大家在一起吃頓年飯、守歲、看春晚、包餃子。隨着人民收入增加,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人們可以進行更高層次的精神文化消費,逛博物館、旅遊成爲最近幾年春節假期的新消費趨勢。

主持人:除了外部因素,從國家博物館自身角度,如何抓住機遇通過更好的展品、布展以及展覽形態,吸引更多的觀衆參觀?

王春法:中國國家博物館積極響應讓收藏在博物館裏面的文物“活”起來的號召,推出多樣的展覽,包括文物展、藝術展、引進的交流展、考古發掘展等。春節期間,非常主流的展覽是改革開放40週年展覽,從去年11月13日開幕到2月24日,觀衆總量超過385萬人,所有到國家博物館參觀的觀衆都希望從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除此之外,國家博物館還推出古代中國的基本陳列、復興之路基本陳列和復興之路新時代等展覽,系統反映中國5000年發展的歷史發化,以及紀念滿城漢墓考古發掘的特展漢世雄風、中法國家工藝大師展覽等,爲觀衆提供了豐富的展覽形態。

主持人:隨着科技的發展,對博物館建設,您有哪些好建議?

王春法:博物館與信息技術融合是發展的大趨勢,典型的形態是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在博物館智慧化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大數據技術,數據的採集、清洗、挖掘、管理、應用在未來博物館發展中起到核心作用。國家博物館最核心的資源是各種各樣文物的數據信息,所以我們專門設立數據管理和分析中心。不過,在建設智慧博物館的過程中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這是我們面臨的突出問題,如果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標準和做法,未來,博物館之間交流以及展覽文物數據的應用、互鑑、IP授權都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此外,2018年國家博物館的觀衆總量超過861萬人,提供個性化的觀展服務也是國家博物館面臨的突出問題。

主持人:在全國文旅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文物的精準開發和聯合協作,對博物館來說非常重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促進博物館和其他業態有機整合?

王春法:從文物角度來講,我們國家文物工作相關的原則是“搶救第一、保護爲主、合理使用、加強管理”的16字方針,對文物的開發和使用應該在合理範圍之內。關於博物館和旅遊產業融合,有些博物館適合做旅遊景點進一步開發,有一些博物館由於具有特殊性,會面對過度開發和消費的問題,如何把握好這個度也是需要我們處理好的難題之一。在大文旅的背景下,博物館作爲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如何給觀衆提供更好的周邊產品,國家博物館也做了大量工作。例如去年“國博衍藝”推出90多款文創產品、IP授權70多款。

主持人:國家博物館是我們國家的重要門面,面對衆多中外觀衆,如何講好中國故事?

王春法:對博物館來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主要的方法就是辦好展覽。博物館最重要的產品就是展覽,博物館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策展能力,這是能否講好中國故事的基礎。

在辦展覽的過程中,能否把展品、藏品蘊含的科技價值、文化價值、時代價值、藝術價值、審美價值充分展現出來,展覽的設計、展覽的製作很重要。其次,還要做好講解,把展品裏面蘊含的故事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傳達出去。第三,文創產品是展覽的藏品、展品價值的進一步延伸。故事展覽是有期限地,文創產品可以一直延續、並不斷擴大和擴散。從這些方面來講,講好中國故事,方式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我們應該不斷探索,從多方面做工作。

新華訪談 | 我最關注

(圖文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