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海龍蛙兵的陸軍航特部兩棲連,在金門東部的母子嶼海灘,實施特攻突襲演練。蛙兵搭乘小艇接近目標海域,潛水接近敵方據點,發動突襲破壞敵方據點後安然撤退。值得一提的是,在國軍操演中並不常見的美製M18A1「闊劍」(Claymore)定向式地雷,也在任務中派上用場。

駐金門的兩棲營偵一連長朱程楠說,訓練係配合營上的駐地訓練成效驗收,結合狀況想定執行任務,過程區分海上滲透、陸上滲透、突擊破壞、撤離接轉等個階段,磨練部隊水域滲透、小部隊作戰戰術與指揮,以及特種爆破等核心職能,以驗證官兵特種作戰能力。

其中在突擊敵據點成功,將實施撤退時,為了遲滯敵人反擊部隊,海龍蛙兵在路口布置了闊劍式地雷。闊劍地雷是美軍制式的定向人員殺傷地雷,外型是一個寬扁、稍呈弧度的盒子,引爆時會向前方的扇型區域,噴發出700枚細小的鋼珠,有效殺傷範圍約為50公尺,鋼珠最遠可能射到250公尺。闊劍地雷可以布置絆索,讓敵人經過時自動擊發,或由操作人員以有線遙控方式,一旦發現敵人進入前方,立刻引爆。由於地雷是直接放置於地面,因此也較無戰後難以排除清理的問題。

美軍於於1950年代研發出闊劍地雷,1960年代廣泛運用於越戰,在影視與文學作品中,也不難看到對其描述。軍事小說家湯姆克蘭西在1989年的作品《迫切的危機》(Clear and Present Danger)中,美軍秘密深入哥倫比亞清剿毒梟的特種部隊,遭遇對方以大量兵力包圍時,多次以攜帶的闊劍地雷反擊,以遲滯敵方前進。1996年香港電影「飛虎」中,一組美軍海豹特戰隊員被收買協助販毒,香港警察飛虎隊(SDU)搜山攻擊時,突然遭遇闊劍地雷攻擊,犧牲慘重,也使警方發現對方有軍方背景,才會擁有闊劍地雷。

回到國內,軍方先前邀請記者參訪高雄鳳山的步兵學校(訓練指揮部),曾經展示闊劍式地雷。但以往在其他的操演、基地開放裝備展示中,卻都未曾出現。此次海龍蛙兵的操演,則是罕見亮相的例子。不過因為操演中並未真正擊發地雷,因此現場安放的只是模型。操演時也沒有特別加裝絆發裝置或遙控電纜。

海龍蛙兵撤離目標區前,在路邊安放闊劍地雷。記者程嘉文/攝影
海龍蛙兵撤離目標區前,在路邊安放闊劍地雷。記者程嘉文/攝影
陸軍展示各種地雷,後排中央盒狀物為M18A1闊劍地雷。資料照,記者程嘉文/攝影
陸軍展示各種地雷,後排中央盒狀物為M18A1闊劍地雷。資料照,記者程嘉文/攝影
上岸後的海龍蛙兵,要先在海灘尋找一個隱密位置,脫下並藏好潛水裝備。記者程嘉文/攝...
上岸後的海龍蛙兵,要先在海灘尋找一個隱密位置,脫下並藏好潛水裝備。記者程嘉文/攝影
M18A1闊劍地雷,以兩支腳架安放在地面。圖/維基百科
M18A1闊劍地雷,以兩支腳架安放在地面。圖/維基百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