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副會長

  中國作家協會全委,山東省作家協會原副主席

  山東省中國當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山東省莫言研究會副會長

  《山東文學》《百家評論》原主編

  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導,戲劇與影視文學一級學科負責人

  第八屆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委,第六屆第七屆魯迅文學獎評委,第九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評委

  李掖平:文學與人生的關係可謂既密切又緊要

  文│李掖平

  對文學與人生的關係的理解

  在我看來,文學與人生的關係可謂既密切又緊要。

  一方面,文學是人學,自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文學符號就成爲了文明的主要載體,對於人生的意義既在於發現更在於證明。

  文學作爲一門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語言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多種體裁),它根基於人類生活並直接作用於人的精神生活,通過偶然的事件、偶然的方式和偶然的相遇——“靈魂的對答”,追問人生,拷問靈魂,讓人們“發現了遠離荒謬的種種道路而認識了荒謬自己的道路”(加繆《西西弗的神話》)。

  加繆《西西弗的神話》

  於是,理想和信念在胸中勃勃欲發,不滿現狀,奮力拼搏,提供了人之所以爲人的一種存在的證明,以及存在具有多種可能性的證明。

  文學所表現的人生內容,對應着人類的情感世界和心靈世界,所講述的故事、塑造的人物、鋪設的場景、傳遞的感情和渲染的氣氛,實際上都是某種社會人生的投影。所以從根本上講,文學緣起於對人類和社會的愛。

  古往今來,作家們爲了追求更富足更美好的生活前程和更高貴更優雅的精神境界,一面謳歌讚頌着世界上一切閃爍真善美光芒的事物,一面鞭撻批判着生活中一切假惡醜的人性弊病。因此,文學作品實際上就是“活在紙上”的或高貴或低劣、或幸福或痛苦、或真誠或虛僞、或可愛或可恨的各種人生形態,與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息息相關。

  另一方面,每個人的生命都需要文學的滋養和支撐。爲什麼這樣說?因爲每個人的生命歷程其實都極其短暫,就算在科技發達醫療發達的今天你能活過一百歲,但在永無盡頭的時間河流中,其實也不過就是一眨眼的轉瞬間,短暫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永無盡頭的時間河流中,生命是一眨眼的轉瞬間

  而且每個人的一生,即使先後從事過工業、農業、軍事、財經、教育多種職業,將其放在人世間數不盡數的領域專業行當中,亦少得非常可憐。我們若想以單一接通豐富,以局部接通無限,以短暫接通永恆,就只有讀書唯有讀書,而且是讀文學書。

  通過閱讀各種文學作品,我們方能在複雜多元的生命形態中,在五彩繽紛的專業領域中,在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中,在複雜微妙的人性糾結中,無限豐富自己的生命經歷和生活感受,有效拓展生命的長度、寬度、厚度和深度。

  譬如,通過閱讀一首古代歌謠《越人歌》,我們的感受和想象一下子就能穿越到(實際是思維聯通到)那個春光明麗的江南水鄉間,在打漿女和王子一次美麗動人的愛情邂逅中,感同身受地活了一回體驗了一把。

  《越人歌》

  這首《越人歌》是先秦時代流傳在民間的一首歌謠,後來被西漢劉向收到了《說苑》中。一位楚國王子到江南水鄉採風,忽然想到對岸看一下,於是就招來一條由一位年輕村姑打漿的小船。不料,打漿女一眼就愛上了這個相貌英俊氣宇軒昂的王子。打漿女知道她和王子之間隔着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就請求爲王子唱一支歌。她唱到:“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

  歌詞的意思譯成現代白話就是:今天是什麼黃道吉日啊,讓我遇上了您。今天是怎樣的恩賜呀,我和您在同一條船上。您知道我是個村姑,對我沒有恥笑,可我心裏卻煩躁不堪疼痛不已(您竟然是一個王子,我們之間尊卑差異太大,我的愛不可能、永遠不可能抵達您的身邊)。山上有無數的樹木,每一棵樹木有無數的枝杈,可是我愛您啊王子,王子您卻不得而知。

  今天的我們已無從得知這個打漿女姓什麼叫什麼,只知道她就是一個普通的村姑,因爲史官也並未記錄她的名字,甚至都沒有形容她面目如何嬌好,身姿如何婀娜,歌聲如何婉妙。但通過閱讀這首越人歌,我們卻彷彿身臨其境,真切地感知到了這個打漿女心中充盈的那份純粹的愛與糾結的那種憂傷。我們和那個女孩一起,共同經歷了這個美麗的場景,共同體驗了打漿女吟唱的這份“愛,卻無法抵達”的絕望與憂傷。

  於是我們明白了,這種一見鍾情的愛,原來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不必追問必然的理由,我們只要知道這份愛情曾讓這位打漿女在那一刻體驗到什麼是愛,其生命在那一刻煥發出了愛的光澤就足夠了。

  一見鍾情的愛,從古至今一直都存在

  顯然,正是這份愛情感動了當時的史官,將這一事件和這一情景記錄了下來,後來被文人墨客寫成詩文,這位打漿女由此永生於文學作品中,亦讓今天的我們一次再次地感受到這份愛情的美麗和憂傷。

  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

  再譬如,通過閱讀那些帶有反思意識和警醒意義的科幻小說,我們會感到一種強烈的內疚與自責,深切意識到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已經多麼嚴重,保護地球生態的責任已經多麼刻不容緩,從而覺悟到我們應該亦必須對未來負責,對人類千秋萬代的生存負責。儘管我們自身活不到那個時代,但我們的子孫後代將綿延不絕的活下去。因此,我們必須對得住千秋萬代,所以務要珍惜資源保護環境,從自己,從現在,從此刻做起。

  《流浪地球》

  還譬如,我並未實際經歷過打工者的生活,但我卻從王十月、鄭小瓊等人的作品中,深切感受和體驗到打工者處處遭受擠兌和忽略的尷尬處境,感動和敬佩於他們對生命尊嚴艱難而倔強的維護 。所以我不會對打工者投出輕蔑的眼光,我也不會吝惜在擠公交車時時候,幫那些拿着大包小袋的打工者拎一把行李或包裹。

  因爲我知道,對於繁華的都市來說,儘管打工者從事的各種工作已經成爲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他們的心靈並沒有被城市文明和文化所接納, 他們永遠是被有形無形阻隔開的外鄉人。那麼,就從我開始吧,以平等的友善的眼光,以微不足道的一點兒幫助,向他們傳遞城市的一份溫暖,給予他們善念和接納。

  他們的心靈並沒有被城市文明和文化所接納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特別喜歡張愛玲當年所說“因爲懂得,所以慈悲”的這句話。

  還譬如,我至今不能忘懷第一次讀戴望舒詩作《單戀者》時心靈受到的震撼和感動。那是戴望舒最好的詩作之一:“我覺得我是在單戀着/但是我不知道是戀着誰/是一個在迷茫的煙水中的國土嗎?/是一支在靜默中零落的花嗎?/是一位我記不起的陌路麗人嗎?/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我的胸膨脹着/而我的心悸動着,像在初戀中”。於是,這個單戀者就開始去尋找自己的所愛。他清楚那些燈紅酒綠的喧囂市聲不是他的愛;那些光影流豔的紅脣不是他的愛;那些甜蜜的膩語不是他的愛。

  戴望舒

  詩的最後傳達出一份永遠不會停止尋找的執着信念: “真的,我是一個寂寞的夜行人/而且又是一個可憐的單戀者”。後來,我又無數次地誦讀過這首詩作,而每一次頌讀,感動和震撼的情緒都會被真切激活。彷彿自己就活在那個風雨飄搖的1930年代,正在以一種清堅決絕的精神氣質,抒發宣示着心靈深處那份永遠不會放棄的對國家和民族複雜痛切的愛戀。我的生命於是也就這樣一寸一寸的延伸,一寸一寸的拓寬。

  文學就是這樣奇妙,把一些非常高遠而又抽象的的道德說教和倫理目標,描寫轉化爲一種生動的美麗的故事、人物、事件和畫面,讓我們跟隨着那個事件、那個情景和那個人,穿行在過去或未來的時空中,生活過無數朝代,經歷過無限豐富,體驗過各種情味,品鑑過各種意趣。我們從此不再害怕自身肉體只有那麼短暫的幾十年,我們從此額手稱慶,通過創作和閱讀文學作品,以有限的肉體接通了人類文明的永恆。

  所以在我看來,文學與人生的關係真的是既密切又緊要。

  在當前社會環境中,重提文學有什麼意義

  說到當前社會環境,我們首先必須從文化和經濟層面定位我們所處身的這個時代。

  毋庸諱言,從文化和經濟層面來看,我們正處身於一個消費時代。按照法國學者(哲學家、社會學家)讓 波德里亞那本風靡於世界的《消費社會》一書中的說法,從全球化經濟發展趨勢來看,人類社會已進入歷史變化(馬克思關於人類歷史變化的三個階段,是指前商品化階段、商品階段和商品化階段)的第四階段——消費社會階段。

  讓 波德里亞

  在《消費社會》這本書中,讓 波德里亞使用政治經濟學方法,分析批判了消費社會種種圖景,指出當消費社會中商品不僅僅在數量上極度擴張, 而且已經反客爲主地去製造人們的各種需要(如引領大衆娛樂、 旅遊、休閒等享受性消費)時,人們的消費行爲就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經濟行爲 , 而轉向了一種生活方式和文化行爲。

  以這種標準來衡量我國當下社會,雖然的確存在着東西部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城市與鄉村、山區發展的不平衡, 但從總體上講,我國已進入一個消費社會的中級發展階段應該沒有什麼疑問。隨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 大衆平民在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吃”的同時 , 用於娛樂、旅遊、休閒等享受性消費的支出,每年都在大幅遞增。

  娛樂、旅遊、休閒等享受性消費支出,每年大幅遞增

  這其中,大衆文化的濫觴功不可沒。一方面, 20世紀80年代之後,中國內地迅速繁榮興起的大衆文化逐漸全面滲入民衆社會生活,從根本上改變了文化的生產方式和人們的存在方式與思想觀念,藉助於市場規則和現代科技,逐漸形成了以趣味爲核心、兼具重感性、簡單化、同質化等特點的消費性文化系統。

  它將快樂原則和享受主義作爲最高目的,先在地阻斷了受衆的深層次思維,誘使受衆充分放鬆長期處於壓制狀態的“本我”,沉迷於現世的具體享樂,孜孜於從娛樂和消費中尋找當下即時性身心快樂;

  另一方面,伴隨着市場經濟的日漸繁榮和社會生活的日益富足,大衆的消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原來只專注於追求實物消費逐漸轉向追求情感、夢想和慾望等精神方面的感官消費,離奇的八卦傳聞、奢靡的物質消費、娛樂至上的審美趣味等消費性文化特徵,就恰好迎合了大衆對現代消費的想象性需求,可以使人們在打情罵俏調侃戲謔中,輕鬆享受挑戰傳統、離經叛道的快感,自我情慾得到有效釋放。

  大衆的消費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

  對此,我們絕不可輕易否定。因爲當下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對發展中的種種問題,我們也絕不能忽視。

  比如:在“娛樂至上” 甚至“娛樂至死”的文化風尚引領下,民族精神維度中的理想主義變得落落寡合,不斷蔓延的懷疑氣質和虛無傾向,更是悄然蠶食着信仰和理想的精神版圖,20世紀80年代蓬勃強旺的理想主義與現代化的共同體想象,已然崩散爲實用主義和消費文化的慾望碎片。

  娛樂至死的文化風尚

  既然承認我們身處消費社會之中,那麼,無論怎樣強調文學的重要性,在我看來都不過分。因爲正如前所述,文學是引領民衆前行的燈火。

  一方面,文學直接作用於人的精神生活,激活想象和聯想的靈感,讓思想自由飛翔,使現實中人獲得神的靈光,以理想照亮現實,不斷探索世界奧祕,改良生存環境,提升生活水平。文學之於每一個生命的滋養,絕不僅僅在於告訴我們在一日三餐之外還有風花雪月、還有天上的星光、還有心中永遠不滅的夢想,更重要的是,文學教會了我們怎麼關注時代和社會,怎麼體恤民生、悲憫民生,怎麼把自己的個人思考和感受,有機融入這個時代的需求、人民的呼喚和整個時代的律動之中。

  理想照亮現實

  另一方面,文學又提供了人之存在的一種證明,在描寫揭示人之存在的合理性、可能性以及侷限性的過程中,關注真實性,嚮往普遍性,追求高雅、深刻、創造性的精神境界,建設真善美的人性,讓我們身處榮耀和喧囂的頂峯時,有冷靜的反思和警醒自己的能力,通過偶然的事件、偶然的方式和偶然的相遇——靈魂的對答,讓人們“發現了遠離荒謬的種種道路而認識了荒謬自己的道路”(加繆《西西弗的神話》),追問人生逼拷靈魂,有效拓展了每一個有限的生命個體的長度、寬度、深度和力度。

  靈魂的對答

  所以,我認爲,在這種消費社會生活環境和語境下,文學應該重新撿拾和清理理想主義的文化遺產,以濃郁的人文情懷和迴歸自然的價值訴求,審視和描繪外部世界的生命圖景,將關於人之生存世界的言說,不斷向過去和現實時空拓寬闢深,表達對個體生命、對知識分子乃至整個人類生存命運的真誠逼視與詩性觀照,給陷入物質迷茫當中的人以啓蒙與警醒, 讓人在現實中重建對合理生活的希望與信心 ,促使人們在修正和改進現實缺陷的基礎上,朝着求真求善的未來之境不斷奮進,使人在當代社會中“詩意”地棲居。

  當代社會中“詩意”地棲居

  同時,文學還應該以個性鮮明的敘事風格和充滿彈性與魔力的文字表達,最大限度地裹挾起一切真實與荒誕、寓言與象徵、抽象與具象、內心與外界等相互關聯的生命經驗和審美元素,使敘事、描寫、抒情、議論上下飛舞珠玉齊響而又渾然天成,充分敞開漢語寫作走向浩大、深邃、詩性、優美的無限可能性。

  大家都知道,生命的短暫,註定了死亡纔是唯一的永恆。但只有文學可以成功地穿越死亡,甚至超越死亡。因爲它將以鮮活靈動的文字,把對歷史風情的記錄和生活的感受,以及個人情懷的表達,變成一段段或優美、或飛揚、或憂傷、或沉鬱悲壯、或樸實平凡的文字,記錄下歷史的光影和時代的風雲際會。當一百年之後,一千年之後,一萬年之後,今天所有鮮活的肉體生命都會消亡,但文學將永恆。

  這就是我所認爲的在當前社會環境中重提文學的價值與意義。

  對自己有深度影響的文學作品

  簡要梳理一下對自己有深度影響的文學作品,發現簡直無法一一舉列,因爲太多太多。甚至可以說,我最刻骨銘心、最驚悸疼痛、最難以忘懷的全部審美經驗,幾乎都是來自閱讀過的文學作品。但答題總是要守規矩、按要求來的,所以今天先推介以下幾種國內的文學作品,國外的請允我下次推薦。

  對自己有深度影響的古典文學作品,我首推《紅樓夢》。

  推薦理由:《紅樓夢》是中國文學中的極品,能同時寫出社會中、生活中、生命裏、人性裏極度的繁華和極度的悲涼,是一部稱得上博大精深而又大雅大俗的奇書、好書。

  87版《紅樓夢》劇照

  說它博大精深而又大雅大俗,是因爲從文化到政治到經濟、從官宦到富賈到平民、從風情到事理到人性、從鄉風到民俗到宅規、從大戶閨秀到小家碧玉、從琴棋書畫到柴米油鹽、從風花雪月到俗世日常、從清堅決絕到糾結纏綿、從沒心沒肺到九曲迴腸、從柏拉圖式精神虐戀到慾望本能肉體衝動、從沉鬱悲苦的悲劇性命運主題到歡快熱鬧的樂享型生活細節、從盛世繁華到沒落頹敗、從熾烈喧譁到荒涼孤寂、從開門見山到遠兜遠轉、從平直明晰到隱喻暗示、從憤世嫉俗到風輕雲淡、從振聾發聵到輕盈飄逸,從惜墨如金簡約精準到天花亂墜繁複飄忽,許多風馬牛不相及的、許多矛盾犯衝的、許多似乎匪夷所思但又順理成章的,雜樹生花混融一體,最大限度地裹挾起了一切真實與荒誕、寓言與象徵、抽象與具象、內心與外界等相互關聯的事物和經驗,敘事、描寫、抒情、議論,上下飛舞珠玉齊響而又渾然天成,真真是你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甚至你沒想要的也早就都給你備齊了,只看得你一會兒心驚膽寒,一會兒又心花怒放,一會兒咬牙切齒恨之入骨,一會兒又喜眉笑眼樂不可支……在這部小說面前,任何概括、任何形容都無能爲力,都詞不達意,只能放任羨慕嫉妒恨的複雜感受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難怪張愛玲說紅樓夢至於她,永遠是“要一奉十”。

  魯迅評價《紅樓夢》說:“《紅樓夢》是中國許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這名目的書。誰是作者和續者姑且勿論,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祕事……”;“至於說到《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底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它那文章的旖旎和纏綿,倒是還在其次的事。”

  的確,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萬種紅樓綺夢或紅樓夢魘!

  對自己有深度影響的現代文學作品,我首推魯迅的散文詩集《野草》和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魯迅

  推薦理由:《野草》以哲學思維和詩性語言,抒寫了作者奮力搏擊外部世界黑暗與殘暴的種種深切感觸,無論是對韌性戰鬥精神的熱烈謳歌,抑或是對人生醜相和民族劣根性的痛切鍼砭,對現實的關懷、對罪惡的直面和對社會的批判始終飽滿在場。

  《野草》以近於苛毒的自我解剖,曝光了作者搏擊內部世界裏的黑暗與虛無、在生命突圍路徑上進行艱難而堅韌的尋找與抉擇時最“黑暗”的思想、最“悲涼”的人生體驗以及“最深祕”的潛意識波動,展示了一個懷揣希望之火的思想者與現實世界截然對立的精神世界,集中體現了一種“反抗絕望”的人生哲學。

  《野草》開創了現代散文的“獨語體”,作者深入靈魂後花園和潛意識世界中探險,畫人、敘事、寫景、憶夢、抒情、議論多種表現手法交叉使用,高揚豐富奇崛的藝術想象力,藉助聯想、象徵、變形等藝術手法及神話、傳說、宗教等意象,筆底波瀾呈現出千變萬化的態勢,創造出一個新異詭麗的藝術世界。是解讀魯迅心靈最佳亦最具代表性的文本。

  吳冠中畫作《野草》

  現輯錄最精粹的幾段文字如下與文友分享:

  生命的泥委棄在地面上,不生喬木,只生野草,這是我的罪過。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野草》題辭

  ……於浩歌狂熱之際中寒;於天上看見深淵。於一切眼中看見無所有;於無所希望中得救。……

  ——《墓碣文》

  北京當代芭蕾舞團舞劇《野草》

  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從自由穿行於在愛/恨、生/死、痛/悅的“反顧”中的自我情感出發,以深藏於心的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生動地追憶描述了難以忘懷的系列童年往事,在繪出一幅幅清末民初紹興鄉間生活風俗畫面的同時,也真實還原了“我”幼年時的心理感受和性格特徵。

  以發自內心的感恩與崇敬,通過追述描寫東渡日本求學期間與所結識的師長和學友之間的交往,讚頌並致敬師友們各不相同的高尚情操和優秀品質;

  以發自內心的警醒與厭棄,通過對一些鮮活具體事例的描述,剖析、譏諷、批判了封建教育、封建道德以及國民精神病弱的荒唐與卑劣,表徵出深刻的理性批判意識;

  以任心隨感、適意閒談的話語方式,開創了一種“閒話風”的現代散文文體,行文落墨任由心中愛憎悲歡自然流瀉,章法結構既繼承了中國古代散文的簡約嚴謹,又借鑑了西方散文的靈動機趣,隨興起訖收放自如,語言嬉笑怒罵、自由詼諧、生動傳神,散溢出日常生活與平和心態的“原生味”,彰顯出魯迅性格中灑脫、雍容、閒適的另一面,堪稱現代散文珍品。

  對自己有深度影響的現代文學作品,我還要推薦張愛玲的小說集《傳奇》。

  張愛玲

  推薦理由:因一部橫空出世的小說集《傳奇》,享譽“民國第一才女”的張愛玲被奉爲“二十世紀文學創作的來源之一”。中國當代一批最活躍也最具才情的作家,如蘇童、王安憶、葉兆言等,都毫不避諱地承認其創作受到了張愛玲的影響。隔着遙遠的時空,不斷有當下作家通過自己的小說創作向這位“民國奇女子”致敬。

  張愛玲一提筆就透着悲涼,筆下的人生都是不完滿的,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煩惱和挫敗。《傳奇》中所有的故事都是悲劇性結局。《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歹毒了一生也悲涼了一生,她一手毀了兒子的婚姻,又一手毀了女兒的戀愛,終於把兒子和女兒都逼成了和她一樣的瘋子,被整個世界所恨,她也恨着整個世界。

  《傾城之戀》則可以說是20世紀以來最優秀的一篇以大團圓爲結局,卻寫透了人生荒涼的悲情傑作。當白流蘇終於明白這樁夢寐以求的婚姻,不是自己的愛征服了範柳原,而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成全了她時,心裏翻涌着淒涼的悲哀與不甘,因爲這樁可靠的婚姻向她昭示出的卻是人生的不可靠。

  1984年《傾城之戀》中的範柳原(周潤發)與白流蘇(繆騫人)

  當張愛玲描畫種種有缺憾的生命圖案之時,她給出的儘管有冷酷的解剖,但絕對不是無情的驅逐或徹底的否定,而是一種帶有溫度、帶有慈悲的同情。即使是曹七巧那麼陰險歹毒的女人,當小說寫到她回憶起與三小叔子姜季澤的美麗愛情時,她也是非常可愛,美麗異常的。張愛玲知道,即便七巧已經成爲一個邪惡的女魔,她年輕的生命歷程中也曾經有過愛,有過活潑的青春。說到底,曹七巧也是一個可憐的女人。

  金馬、金像獎導演許鞍華執導,香港舞臺劇女王焦媛主演的粵語版話劇《金鎖記》

  因此,我認爲張愛玲的小說創作實際上是追隨魯迅的。她要揭示生命的殘酷真相給人看,要用人性的自私和病態引人警醒。但她的文字書寫比魯迅少了幾分冷酷與嚴峻,多了幾分溫情與包容。張愛玲反覆說,小說中的人物無論有多少缺點,她都能包容。

  所以,當人們還在糾結白流蘇的婚姻什麼是因什麼是果的時候,當人們還和曹七巧一樣慨嘆三十年前的月亮似乎比今天大,比今天圓,也比今天溫暖,而三十年後的月亮想必也會如此或者不盡如此時,張愛玲提醒我們:其實人生往前看,有太多的酸辛;而往後看,則有太多的無奈。張愛玲用包容和同情承載着人生的無奈與辛酸,揭示出生存悲劇的必然與無可逃避。

  張愛玲雖已謝世多年,但她對於生命悲劇主題的闡釋,對自私冷酷人性底色的真實還原,多角度多側面表現人性的嫺熟藝術技法,以及素樸和放恣的文學觀,至今依然對中國當代文壇產生着重要影響。而且,只要我們生活中還有文學的思維存在,只要文學的魅力還在我們生命的周圍瀰漫,張愛玲就會不斷給文壇和讀者帶來無盡的欣喜。從這個意義上說,張愛玲將是一個“永遠的奇蹟”。對此,我堅信不疑。

  對自己有深度影響的當代文學作品,我推薦莫言的“紅高粱家族”。

  莫言

  推薦理由:“紅高粱家族”不僅是莫言最具代表性、象徵性的作品,而且是莫言最優秀最出彩的作品,堪稱當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史詩精品。

  從故事層面上看,小說主人公的祖先和鄉親們敢愛敢恨,敢活敢死,全力搏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抗擊日寇的侵華暴行。儘管抗戰題材的小說很多很多,如《大刀記》《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鐵道游擊隊》等,但莫言將這個被很多人寫過的題材寫出了新意。莫言以一種具有巨大誘惑力的飛落天外的想象和汪洋恣肆的激情,將讀者帶到歷史最真實的腹地,敞開了生命個體的價值和意義。

  從審美層面上來看這部小說,在這個極爲獨特的文學王國——高密東北鄉里,我們已經再也找不到傳統文化所倡導的沖淡、平和、靜雅、悠遠等常規審美的東西。這裏的土地,是燃燒着烽火的狂暴海洋,這裏發生的一切搏戰,都呈現出驚心動魄的殘酷,並交織着原始性的野蠻。而生存在這方水土中的人們,都敞開着自由放縱的原初生命形態,揮灑着火山爆發,一瀉千里的激情。甚至連這片土地上的自然景物都洋溢着一種粗獷野性的氣息,處處充滿了激情之美和意志之美。

  《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

  1988年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正是這種元氣和強力的飽滿與豐盈,牽引我們走進歷史的腹地,真實地觸摸到了被莫言主觀心靈深度浸泡和高度發酵之後的一段段歷史。這歷史真實,絕非循規蹈矩的事件堆砌,而是佈滿了創作主體奇思狂想的歷史真實。只有莫言敢這麼寫,也只有莫言能這麼寫。

  來源:莫言研究會微信公衆號

  中篇小說

  羅偉章倒影

  選自《人民文學》2019年第1期

  衣向東子彈

  選自《解放軍文藝》2019年第3期

  弋 鏵難得有你

  選自《湘江文藝》2019年第2期

  計文君畫魂

  選自《江南》2019年第2期

  短篇小說

  莫 言一斗閣筆記(二)

  選自《上海文學》2019年第3期

  張 楚金雞

  選自《青年作家》2019年第3期

  文 珍淑媛梅捷在國慶假期第二日

  選自《紅豆》2019年第3期

  曉 蘇花飯

  選自《芙蓉》2019年第2期

  阿 滿滿楚古德吉的鷹

  選自《民族文學》2019年第2期

  禹 風 黑蟲香水

  選自《廣州文藝》2019年第2期

  陳崇正 念彼觀音力

  選自《作家》2019年第3期

  陳宏偉 段小姐你好

  選自《福建文學》2019年第2期

  封二

  作家現在時:黃詠梅

  作家現在時

  作家現在時·黃詠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