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闌夕

  今年兩會期間5G網絡首次實現了對新聞中心的全覆蓋,併成爲最熱門話題之一。這其中不僅有着工信部部長苗圩對媒體表示5G牌照發放已經提上了日程,一衆科技、製造業掌門人也紛紛提出與5G相關的提案議案。

  究其原因,隨着5G逐步商用普及,將穩固推動着萬物互聯時代加速到來。試想,從門鎖到冰箱,從牆壁到地板,從室內到戶外,當這一切有形之物都能連上智慧通暢的網絡,並與用戶產生基於需求出發的深層交互。

  這無疑將是一個消費者感知最爲強烈的商業市場,由此,對於包括傳統製造業在內的實體經濟產業而言,擁抱5G和IoT時代科技創新都已經是大勢所趨。

  01

  新基建政策風口下的遠望

  首先要指出的是,推動實體經濟與新興科技相結合早已站上了政策風口,在十九大後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曾指出,“要將新基建列爲2019年經濟建設的重點任務之一。”

  而所謂的新基建,正是指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字時代的新型基礎設施。大力推動新基建也將拉動相關產業上下游的投資機會與市場活力,5G相關智能終端設備、天線、射頻、模塊等產業鏈均有巨大投資機會,其直接與間接經濟產出則是一片萬億級市場空間。

  日前,TCL召開2019春季發佈會,提出“AI×IoT”概念,正式宣佈進入智能科技賽道。將從由智能電視大屏爲入口的智慧家庭生態全面切入IoT智能終端領域,自身亦從家電製造企業轉型爲智能科技企業。

  與這一戰略相配套的是,TCL同時發佈了以AI×IoT爲核心的4T場景化產品矩陣。簡單地說,4T即T-home、T-life、T-Lodge和T-Park,前兩者是物聯網下的智能硬件產品,後兩者則是IoT解決方案。

  如T-home包括TCL智能空調、智能電視、智能洗衣機、智能門鎖等產品,T-life則由智能牙刷,美容儀,美妝鏡及智能耳機系列產品組成。而T-Lodge和T-Park分別是指針對酒旅行業的智慧旅宿解決方案與智慧園區解決方案。

  不難看出,TCL所發佈的4T產品及方案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製造業的範疇,其真正意義上打通了產品與產品、產品與場景乃至場景與場景之間的隔閡,以整體智能終端產品和一站式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在萬物互聯時代的潛在需求。

  在這種產品服務層面的落地背後,實質上是TCL在AI、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層面的大力投入已經步入了豐收階段,這其中如其在深圳、西安、香港、武漢、美國與歐洲建立了六大研發中心,在各有側重的基礎上,共同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TCL 75吋 X10 QLED 8K TV

  而在去年7月,TCL還聯合美的、VIVO、OPPO、科沃斯等製造業與科技業巨頭,共同組建了IoT開放生態聯盟。

  截至目前,TCL基於自主研發的開放平臺與系統,已經實現了通過AI交互技術整合內容服務與IoT互通,並進一步賦能智能終端產品,實現了全能、全屋、全員與全時的AI賦能應用落地,爲用戶羣體打造“全場景陪伴”美好智慧生活服務。

  02

  TCL站上“AI×IoT”第一隊列的底氣

  事實上,作爲一家有着38年發展歷程的老牌傳統家電製造業巨頭,截至目前,TCL的全球累計用戶已經突破9.6億,在這背後是其始終致力於爲全球用戶提供極致體驗的產品和服務。

  本次發力“AI×IoT”同樣是TCL擁抱行業趨勢,踐行企業使命與願景——堅定不移地爲用戶提供智慧健康生活相關的產品與服務,成爲全球領先的智能科技公司。

  5G、AI、IoT所推動的萬物互聯時代,對TCL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智能終端領域作爲一片萬億級市場早已不乏“逐鹿”的巨頭。

  這些巨頭當中,華爲已經搭建了目前全球最大AI+IoT實驗室,並積極佈局智能硬件領域;小米則通過切入高端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視以及智能家居生態鏈建設加速佈局AI+IoT領域;百度則早在2017年中旬就提出基於領先的AI、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賦能物聯網,在延伸人工智能場景應用的同時推動IoT領域發展。

  此外,諸如海爾、三星、康佳等傳統家電製造企業也已經紛紛開始推出智能終端產品,發力佈局IoT,可以說AI+IoT領域很快就會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

  相較於互聯網科技企業們在技術推進層面的輕裝上陣,TCL這樣的老牌巨頭企業的優勢一方面在於龐大的用戶基數與品牌認知。據悉,TCL智能電視累計激活用戶達到了3191萬,在移動互聯網應用平臺累計激活用戶達到了5.28億。

  其實,自2014年提出“智能+互聯網與產品+服務”戰略以來,TCL在近五年的時間裏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包括TV品類實現全球出貨量第二,冰箱和洗衣機品類在中國區同比增幅第一,2018年空調品類銷量則突破1000萬臺等等。更重要的是,這還爲TCL如今快速進入“AI×IoT”賽道做好了前期市場教育準備。

  另一方面,則在於其背靠多年實體經濟產業支持,坐擁成熟的資金鍊、供應鏈和渠道,在推動技術創新上具備天然優勢——相較於更加擅長內容和營銷的互聯網企業,以硬件產品爲主導的傳統企業往往纔是推動產業技術升級的中堅力量。

  這或許正是TCL敢於喊出“到2023年,TCL智能終端業務羣實現營收突破2000億”的底氣所在,這意味着成爲“AI×IoT”賽道的第一隊列。可以說TCL過去驅動着家電行業的發展進步,同時也推動着中國實體經濟的蓬勃發展,而在發佈全場景AI和4T場景化產品矩陣,全面進入“AI×IoT”賽道後,未來TCL更將成爲未來智慧生活產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03

  實體經濟與新興科技相結合定義未來

  對於當前市盈率較低——或者說資本市場傾向於低估——的傳統家電製造業而言,在擁抱科技創新之外,政策紅利的重要性同樣不可小覷。

  一個直觀的例子是,今年1月底發改委等10個部門出臺新一輪“家電下鄉”指導政策前後,滬深兩市家電領域股票立刻迎來了數波漲停潮。

  而在十九大報告中同樣層指出“要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現如今,隨着傳統製造業巨頭們紛紛佈局IoT領域,不僅非智能化產品將加速離場,智能硬件市場也正在步入良幣驅逐劣幣的有序發展階段。

  正如TCL王成在發佈會上所說:“未來3年內,僅生產單一品類的廠家和不能爲用戶提供連接融合服務的廠家將出局,只有那些能夠提供全品類智能終端的廠家,才能成爲真正的頭部玩家。”這首先將體現在那些批着智能外衣的小家電企業將在可預期的未來短時間內大量出局,技術終究需要落地,若只是作爲一個噱頭存在則終究會被消費市場淘汰。

  正如巴菲特告誡投資者的那句箴言,“只有當大潮退去的時候,才能知道誰在裸泳”。

  更重要的是,技術本身進步是一個層面,新技術的普及和擴散則是另一個層面。前者僅僅關乎技術本身,後者則涉及整合供應鏈,教育市場,說服用戶購買等諸多環節,甚至還要面臨國家政策法規、基礎設施完善程度、技術標準、民衆接受度等更多方面的考驗。

  這也使得在AI+IOT這個萬億級市場中,如TCL這樣厚積薄發又能擁抱趨勢的實體經濟領跑企業將強者愈強,更已經成爲了一個傳統巨擘企業在自我革新中領跑邁入未來萬物互聯時代的縮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