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治虫在1964年開始創作鐵臂阿童木外傳、《地上最大機器人》,創作這部漫畫的初衷,一方面是與當時的另一部漫畫橫山光輝《鐵人28號》相對抗,另一方面是為了表達自己反對戰爭的思想。

手塚治虫曾經對很多漫畫家說過,要畫出帶給孩子們夢想的漫畫。

《地上最大機器人》對很多6、70年代的年輕人產生了影響,浦澤直樹也是其中一位,因為這部漫畫,浦澤直樹立志當一名漫畫家。

2002年冬,浦澤直樹找到了手塚治虫的兒子手冢真,希望重新繪製這部漫畫,2003年,浦澤直樹開始重新創作,並將之命名為《PLUTO》。

PLUTO是漫畫中機器人殺手的名字,在1964版的《地上最大機器人》中,PLUTO按照製造者的命令,與7位地球最強機器人進行決鬥,以證明PLUTO是最強機器人進而稱霸世界。

不過,在消滅一個個強敵接觸到阿童木之後,PLUTO發生了轉變,最後認為這種機器人之間的血腥爭鬥是毫無意義的事,與另一個超級機器人同歸於盡並最終拯救了世界。

手塚治虫在漫畫中表達了對野心家的控訴、戰爭的反感,並加入了對人和機器人的思考。

2003年,就在浦澤直樹準備重畫《地上最大機器人》的時候,伊拉克戰爭爆發了。

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借口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先是派出了聯合調查團,之後對伊拉克發動了進攻。

浦澤直樹受到啟發,將原有的劇情進行了改動,加入了「第39次中亞紛爭」、「色雷斯合眾國」、「波斯王國」、「達利奧十四世」,分別意指伊拉克戰爭、美利堅合眾國、伊拉克和薩達姆。

雖然最後《PLUTO》中的波斯王國被消滅了,但是7個國家派出的超級機器人也在中亞紛爭中因為屠殺大量的機器人士兵,而患上了戰爭綜合征。

這7位在戰爭中雙手沾滿鮮血的超級機器人,在浦澤直樹的筆下,非常的善良,也預示著戰爭中的士兵並不是壞人,壞的是利用他們的陰謀家。

即使是機器人,也會因為殺害自己的同類而精神受到折磨、內心不安,浦澤直樹用這種比喻,說出了參戰的雙方,平民、士兵,其實都是戰爭的受害者。

在中亞紛爭中參戰的7位超級機器人,戰後極盡所能來彌補戰爭帶給自己的心裡陰影,這裡面也參考了大量戰後復原老兵的生活經歷。

德國的超級機器人蓋吉特,戰後成為國際刑警,違背機器人法殺死了殘害機器人的人類殺手。

瑞士機器人蒙布朗,戰鬥成為森林保護者,餘生都在保護小動物。

英國的諾斯2號,成為殘疾音樂家的朋友,成為第一個能理解音樂的機器人。

?土耳其的格鬥機器人布蘭德,收養了大量無家可歸的小孩。

耐人尋味的是,作為殺手殺死7個超級機器人的主角PLUTO,正體是研究植物綠化工作的植物學家,夢想是用綠色植被幫助日益沙漠化的祖國,父親卻因為中東紛爭而被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