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課審大會今天續審科技領域課綱,國、高中將新增生活資訊科技課程,把「程式設計...
教育部課審大會今天續審科技領域課綱,國、高中將新增生活資訊科技課程,把「程式設計」列為必修課。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課審大會今天續審科技領域課綱,國、高中將新增生活資訊科技課程,把「程式設計」列為必修課。研修小組表示,上次課審大會討論時,有部分課審委員擔憂,上太多科技領域的課程,恐造成學生3C成癮,這是極大誤解及錯誤想像。科技課程也可「不插電」,且孩子沈溺網路跟課綱設計無關。

新課綱科技領域包含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二科目,在國中階段部定課程每周2節,高中部定必修4學分,並納入加深加廣選修課程8學分。

資訊科技課程分成6大面向學習內容:「演算法」、「程式設計」、「系統平台」、「資料表示、處理及分析」、「資訊科技應用」、「資訊科技與人類社會」。

普高科技領綱研修小組副召集人林哲立表示,12年國教新課綱跟過去的最大不同之一,在於從七大領域變成八大領域。其中,「科技」從自然學科獨立成新設領域,共涵蓋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兩門課。

其中,「生活科技」比較像以前的「工藝」課,特色是讓學生動手實作;「資訊科技」則是強調,透過學習演算法和程式設計,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透過電腦語言來解決問題,跳脫過去傳統只是在教系統化的Excel等等套裝軟體。

林哲立坦言,外界與部分課審委員用刻板印象「想像」科技領域,對於科技領域課程有蠻多的誤解,甚至根本反對科技領域的成立,因為他們覺得孩子用電腦就是「不務正業」。

例如,擔心3C產品氾濫、造成孩子網路成癮,或是造成孩子與家人疏離、注意力不集中,但這些都跟領綱內容無關。他認為,教學現場老師怎麼引導、怎麼教,才是最關鍵的。

「程式設計和演算法,不一定只是在電腦裡寫程式。」林哲立強調,目前的領綱規畫都是最基礎的概念,例如讓學生手畫流程圖或是玩桌遊,課程也可以「不插電」。

林哲立說,有些課審委員也認為科技領域的課程過於困難、量過大,擔心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但他說,為了提升下一代的競爭力,很多國外的小學其實早就開始上相關課程,「會努力跟委員多溝通。」

北市中正高中資訊教師賴和隆說,3C成癮跟使用資訊科技協助學習,甚至學習運算思維或者具備資訊素養,實不應混為一談。對岸使用科技協助學習已是日常,3C成癮是否更多來自於教導正確使用之不足?還有家庭對於3C使用親子溝通不足或技巧不佳?值得深思。

「2000年以來發展的新經濟,台灣到底跟上了嗎?」賴和隆說,我們是否要一方面抱怨產業沒有升級,薪資沒有上漲,但另一方面,在新課綱發展中,難道又要視新經濟浪潮如鄙物?而且,擁有決定權的人是否有著應具備的素養,也不得而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