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做"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在東北方言裏有提到“虎”一字,“你是不是虎啊”,說的一個人傻又帶着幾分衝動魯莽,而東北罵人話“你是不是彪啊”也是說一個人又傻又楞,傻中帶着幾分狠勁。

  看過《水滸傳》的人應該有印象,祝家莊有三兄弟,祝龍、祝虎、祝彪,後面宋江攻打的田虎,他有兩兄弟,一個田豹一個田彪,可見,彪字經常被用來做人名,還常常與虎一起。

  而前些年有個電視劇很火,裏面主角之一範德彪,那是相當有名了。在裏面那也是人如其名,彪不愣登。

  也讓我想起來 羅永浩那句: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那麼這個彪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癸辛雜識》:諺雲:“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最獷惡,能食虎子也。予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爲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挈彪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後始挈以去。蓋極意關防,惟恐食其子也。

  根據民俗傳說,老虎所生的三個幼崽在之中就會有一隻,這個彪最是兇猛,能食虎子。一直有這樣的一個說法,母虎最多能夠撫養兩隻幼虎,而如果剩下倆第三隻幼虎,那麼母虎就只能把他給拋棄在豺狼虎豹經常出沒的地方,讓它自己自生自滅。

  老虎通常一年生一胎,一胎下來一般2-3只的情況最多見,最多的情況下有5只。一胎下來如果生了三隻,那麼在產下第三隻的時候,這一隻就會比較另類,據說大部分虎媽媽都不認這個孩子,首先從體型上看它覺得不是自己的孩子,沒有虎皮紋路,毛色看起來像是是褐色,樣貌上和老虎也有差異,成年後更偏像是豹子。虎媽媽不會給它餵奶,爲了防止它傷害另外兩隻小老虎它會把彪丟棄到豺狼出沒的地方讓它自生自滅,其實多半也是想讓豺狼處理它。從這麼層面也可以理解“虎毒不食子”。

  運氣好的彪可以逃過豺狼和猛獸的捕捉,但是因爲從小沒有奶水餵養一般都是體型都比較小,爲了生存彪自己學會了爬樹,在山澗中飛馳逃避猛獸的追殺,吃樹葉充飢,時刻保持警惕,身上常年累月帶着傷痕,因爲從一生下來就在惡劣的環境下自力更生,這就是彪兇猛的原因,成年後的彪動作比老虎靈活,甚至會對老虎發起攻擊捕殺它。

  唐朝“劍聖”裴旻駐守在北平的時候就射殺了多隻彪,一開始大家都以爲他射殺的是老虎,“旻善射,嘗一日斃虎三十有一”,據說最多的一次有三十一隻老虎,有一次他又射殺一隻老虎,回來的路上遇到一老者見了說,其實這不是老虎而是彪,只是和老虎長得有點相似,所以他殺害的應該是一些沒有成年的彪。

  古人眼裏“彪”字是“虎”字多三撇,所以在當時百姓眼裏彪比虎還多了幾分兇猛,通常大家看見猛獸來了都把腿就跑,沒有功夫去細心觀察,而且古人對動物沒有那麼多研究,對於兇猛野獸避之不及,加上迷信的色彩不敢多加觸碰,所以從資料記載來看古人口中的彪就是金貓,金貓是耐寒的動物,古時候的記載彪的地方多半都是北方一帶,但由於這種動物的傷害性太高,官府會出動人馬捕殺,到如今反而南方比北方要多一些了。

  到了清朝時期彪出現的就比較少了,大家對動物也有了一定的認知,不管是載上還是圖騰的運用上都可以看出清朝已經把彪和老虎區分開了,文武百官的服飾上不同的官服會用不同的圖案來區分,其中四品的武官服飾胸前的圖騰上面會有一隻老虎,六品的武官服飾上面會有一隻彪。

  山海經網絡收集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註明來源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