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全席,其實在清代並沒有這個稱謂,這是後來的概念,清代只有滿漢席一說。最早是出現是在李斗的《揚州畫舫錄》,作者記錄了當時乾隆下江南時的盛況。地方督撫為了討好中央大員,特地安排了一桌50多味菜品的宴席,這些菜品極盡奢華,但還區分了滿人與漢人的口味,所以就叫滿漢席了。那麼什麼是滿菜,什麼又是漢菜呢?袁枚在《隨園食單》里給出了清晰的概念,也就是「滿菜多燒煮,漢菜多湯羹」,搭配在一起就叫滿漢席了。

我們先看看都有什麼樣的菜式屬於滿菜。所謂「滿菜多燒煮」,自然有燒烤和白煮。燒烤,耳熟能詳的掛爐烤鴨其實就是出自清宮最典型的滿菜。過去宮廷御膳房有掛爐局,皇帝每日的飲食檔案中就常會見到掛爐豬和掛爐鴨。而白煮,又是滿菜當中的一大宗。老北京旗人有薩滿祭祀吃煮白肉的習俗,老字號砂鍋居就是發源於此。此外,火鍋也是滿人比較偏好的東西,溥傑的夫人嵯峨浩女士在《食在宮廷》一書里就曾記錄了菊花鍋子、酸菜鍋子、一品鍋、涮羊肉鍋等10種。

說到漢菜,那就豐富多了。按清宮大宴時光祿寺為群臣準備的席面來看,會根據用餐者身份的不同分一、二、三等及上席、中席五類,從一些檔案記載來看,以最高等級的漢席為例,每桌大概有雞、鴨、魚、鵝、豬等二十三碗,果食八碗,蒸食三碗,蔬食四碗,大多是烹、煮、燜、燉的路子,也就是袁枚所說的「漢菜多湯羹」。

單就滿漢全席來說,其實就是燒烤或者火鍋配上中原地方的飲食,比如烤鴨配燴烏魚錢,這就屬於滿漢席的模式了,不過隨著歷史變遷,古人所吃的很多美食,其做法我們已經不得而知了。


你知道嗎?滿漢全席許多菜品選料極其苛刻!一道冷葷「熏魚兒」,選用的原料只是豬腦門上有筋的一小塊肉!看似白色的肥肉吃起來卻脆爽有韌勁,一頭豬只做兩道菜!而且單獨用老柏木的鋸末和小黃魚一起熏制,香味濃郁撲鼻,現在早已無處尋覓。

你知道嗎?滿漢全席許多菜品選料極其苛刻!一道冷葷「熏魚兒」,選用的原料只是豬腦門上有筋的一小塊肉!看似白色的肥肉吃起來卻脆爽有韌勁,一頭豬只做兩道菜!而且單獨用老柏木的鋸末和小黃魚一起熏制,香味濃郁撲鼻,現在早已無處尋覓。

你知道嗎?滿漢全席對餐具器皿要求尤其精緻!行話叫「吃傢伙」,吃的不是飯!吃的是古董!一桌餐具超過30萬人民幣!景德鎮指定的名窯陶瓷,清宮後人收藏的瓷碗,拿起這些餐具,手可千萬不能抖!

「滿漢全席」不同於普通菜品,每一道菜品的工藝均繁複細緻,要求廚師技藝嫻熟高超,原材料精益求精。其它所有菜品的選料都得精細到食材的某一塊或某一層,刀工、火候與烹制的工序更是絲毫不能差。皇帝很享受,御廚很麻煩......

滿漢全席起興於清代,是集滿族與漢族菜點之精華而形成的歷史上最著名的中華大宴。全席分為六宴:蒙古親藩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白宴和節令宴。彙集滿漢眾多名饌,擇取時鮮海錯,搜尋山珍異獸。

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