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耳狀羽毛的貓頭鷹(資料圖片)

  近日,廣州長隆野生動物園成功繁育的猴面鷹首次公開亮相,吸引了不少遊客前往觀賞。長隆自2004年開始引進6只猴面鷹幼鳥,2017年成功配對,2018年成功繁育12只,預計今後每年會保持兩位數穩定增加。

  很多人在觀看過後都會好奇地問,這猴面鷹不就是貓頭鷹嗎?它跟貓頭鷹有什麼不同?

  其實“貓頭鷹”是對鴞形目鳥類的一個籠統的稱呼。但鴞形目下面分3個科:原鴞科、草鴞科和鴟鴞科。在全球最大的中文鳥類百科網上已明確指出,原鴞科鳥類已經滅絕了。而草鴞科就是所謂“猴面鷹”,鴟鴞科就是常說的“貓頭鷹”。

  草鴞科的猴面鷹其實也有14個品種,均屬中型猛禽。它們面盤扁平,呈心臟形,白色或灰棕色,四周有暗栗色邊緣,似猴臉,長滿絨毛,一雙深圓大眼,嘴黃褐色,嘴喙不尖,鷹身鷹爪,故俗名“猴面鷹”。它們主要以鼠類和野兔爲食,偶爾捕獵中小型鳥類、青蛙、魚和較大的昆蟲等;捕獵時會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同時發出尖厲的叫聲,使獵物陷於極度恐怖之中,束手就擒。它們是世界性廣佈物種,但作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早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而鴟鴞科的貓頭鷹大部分爲夜行性肉食性動物,也有少數會在白天覓食。該目鳥類頭寬大,嘴短而粗壯,前端成鉤狀,頭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盤,部分種類具有耳狀羽毛。由於雙目的分佈,以及面盤和耳羽的樣子與貓臉極其相似,故俗稱“貓頭鷹”。鴟鴞科種類較多,體型大小不一,習性也較多樣化,有些也以魚爲食。它們從寒帶到熱帶都有分佈,約25屬189種,中國就有11屬23種。(小綠)

  (小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