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對於島上生活的居民來說,最大的困擾就是淡水的問題了。日常生活中,水是必不可少的,又何況在一座海島上,淡水資源又是多麼的珍貴啊!現在科技的發達,海水淡化的高科技早已經成熟,海島上基本上不會有缺水的情況,尤其是旅遊業發達的海島更是不缺乏淡水。但是在,若干年前,科技不發達,生產力匱乏,海島上的淡水資源就尤爲的珍貴了。今天,來說說位於南海中的一座小島——南澳島,在700多年前,在距離海邊僅僅只有10米的位置曾挖過三口井,古井時隱時現,常被海潮淹沒,但是井水沒有海水的鹹味,反而是甘甜可口的淡水,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的主體——南澳島

南澳島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的主體,南澳縣是汕頭市的唯一轄縣,地處於粵、閩、臺三省交界海面,距西太平洋國際主航線7海里,它由南澳島及周邊33個島嶼組成,總面積113.8平方公里,其中主島111.44平方公里,海域4600平方公里,是南海當中的一塊名符其實的“綠洲”。

自古以來,南澳島就有人類生存的痕跡,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象山文化”,從南澳島出土的目前粵東考古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前“象山文化”,足以證明這一點。在歷史的變遷中,南澳島在不同的朝代也留下了清晰的歷史痕跡,南宋皇帝、南明監國魯王、航海家鄭和、民族英雄戚繼光、鄭成功、劉永福都來過南澳,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古宋井就是其中一個聞名遐邇的景點,也是“神奇的景點”。

二、三口古井,分別提供給不同身份的人飲用

古宋井風景區位於南澳島東南海灘,由宋井、景亭、太子樓遺址等主體景觀組成。宋井,顧名思義,就是宋代開掘的井,南澳島的古宋井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據記載南宋末年,即公元1276年,南宋景炎元年,因爲元兵南下攻打城池,南宋王朝不得不撤離京城臨安,趙也昰在逃亡到了福州才被擁立爲皇帝,以後又從海路南撤,在大臣張世傑、陸秀夫等護送下繼續向南逃亡,一路退到南澳島,駐蹕澳前村。

南澳島四面環海,這裏沒有淡水,在當時生產力匱乏的宋朝,700多年前可想而知在海島上開挖一口淡水井是一件多麼難的工程。但是長久居住在海島,飲用水成爲必需品,亟待解決。當時禮部侍郎陸秀夫和大將張世忠等帶人在澳前村一帶挖了三口井,爲皇帝、大臣和將士兵馬提供飲用的“龍井”、“虎井”、“馬井”三口宋井。封建社會的權貴地位即使在逃亡的路上也依然未曾撼動過,三口井分別提供給不同身份的人飲用。龍井,專供皇帝飲用;虎井,供大臣飲用;馬井,供隨從人員和士兵飲用。

三、古井時隱時現,常被海潮淹沒

宋井到底爲什麼會被稱爲“神奇的古井”呢?已經有700多年曆史的宋井距離海浪的大海僅僅只有10來米,在潮起潮落中古井也時隱時現,甚至有一段時間宋井在海里的時間遠高於漏出水面的時間,按道理來說淡水和海水混合在一起,淡水也就無法飲用了。但是宋井卻很神奇,即使經過海水淹沒,它依然清泉不絕,水質清純甘甜,久藏而不變質,故被稱爲“神奇宋井”。也正是因爲海水淹沒和沙灘的掩埋,直到目前也只發現了“馬井“,也就是宋井,其餘兩個還未發現。

四、這井水還能喝嗎

去過宋井的人都最多,宋井的水可以直接打出來喝。但是如果沒有去之前,知道這口井經常被海水裏侵泡,怎麼還能飲用呢?這個其實完全不用擔心。根據科研人員考察後,從科學的道理分析,700多年前開挖的這三口古井,雖然距離海邊只有不到10來米,但是是開鑿在山邊的岩石上,泉眼在山,泉水終年不斷,底部的岩石可以阻擋海水的滲透,即使有潮水衝進來,沒多久就會被泉水沖淡,泉水依然清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