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畫面來源於1986年的電影《英雄本色》,至今仍被改成表情包,用於微信羣聊天,可見經典程度。影片講述了兩位男人找回尊嚴、證明自己的故事,正如發哥的臺詞: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個機會,我要爭一口氣,不是想證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訴人家,我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

  鮮爲人知的是,《英雄本色》翻拍自1967年龍剛導演的同名電影,由一個不得意的導演(吳宇森)、一位過氣明星(狄龍)、一個票房毒藥(周潤發)、一個剛走紅的偶像歌手(張國榮)合力打造,風頭超過了昔日榮光。

  戲裏戲外,英雄本色,不正如此嗎?

  其實,不只是個人,大到文明、國家,小到城市、區域,只要曾經輝煌燦爛過,後來卻走向潦倒落寞者總不免讓人慨嘆惋惜,但如果能夠復辟榮光、東山再起,則往往更令人擊節稱歎。

  在鄭州,有着過山車般經歷的中原區就具備這種氣質,一個曾經繁華耀眼、鶴立雞羣位居城市核心後來卻聲名不再,被邊緣化,對任何瞭解中原區歷史的老鄭州,它簡直成了悲情所在。

  然而,中原區如今卻迎來了風雲再起的歷史機遇,多年以後,再次立於鄭州發展的風口浪尖。

  中原區的繁華與沒落

  中原區的繁華始於上世紀50年代,在建設工業化國家的浪潮中,身處京廣、隴海鐵路十字路口的鄭州被選爲工業重點發展城市,西郊的中原區憑藉着良好的地質條件成爲工業佈局的重心。

  那是一段充滿激情的歲月,規模宏大的工業建設,吸引了數十萬人從四面八方趕到西郊,從1954年鄭州國棉一廠完工,國棉三、四、五、六廠相繼而起,以“一年建一個廠”的速度擴展,溝壑縱橫的原野,幾年時間內便工廠林立。

  國棉廠、印染廠、紡織機械廠、第二砂輪廠、煤礦機械廠、電纜廠、鄭州紡織機電學校(今中原工學院)、河南紡織學校、鄭州機械學校以及配套的醫院、中小學、電影院,五六年的時間便鋪滿了西郊。

  爲推動“鄭西新區”發展,1957年鄭州市委、市政府更是從現管城區委一帶搬遷西郊,市直機關單位也隨之而來,自此西郊成爲鄭州的行政中心。1958年,距離興建一廠不過四五年的時間,“新區”人口就達到17.4萬。

  那個年代,中原區是鄭州發展最快的區域,身爲一個西郊人更是充滿驕傲,國營廠屬於“最好的單位”,工人地位、工資都高,甚至“西郊的姑娘漂亮、時髦”,過去都是鄭州人公認的事實。

  然而,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在國企改制、商品經濟興起、城市產業轉型的大背景下,國營廠出現衰敗,很多企業一蹶不振,西郊也自此走向了沒落,尤其是在鄭東新區規劃爲城市發展重心之後,長期得不到重視的西區更加沒有存在感。

  如今在東區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的襯托下,從心臟地帶走到邊緣位置的西區像一個沒落的老貴族,甚至讓人覺得有一些破舊。

  任何一個見證過西區繁華年代的人都心有念念,盼望着有一天西區能夠恢復自己的榮光。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已沉寂多年的西區會像英雄本色裏的小馬哥一樣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嗎?

  足堪大任的常西湖新區

  常西湖新區的橫空出世,讓西區人重新燃燒了希望。

  不瞭解常西湖新區的人常常會有這樣的疑問,區區39平方公里的土地有這麼神奇嗎?它真的能夠承擔起重振西區的重任嗎?

  不錯。衆所周知,鄭州城市的發展戰略是“一心兩翼”,但現實中鄭州東西兩翼的發展太不平衡,常西湖新區從一開始就是爲了帶動西區發展而規劃的,確切的說,重振西區正是它的使命所在。

  只是如果沒有足夠高級別的規劃,沒有真金白銀的持續投入,沒有資源、政策的傾斜,重振西區談何容易?但從常西湖新區目前的進展來看,每一項投入,每一次進步都令人刮目相看。

  如果你觀察一下常西湖新區的規劃圖,很容易發現,儘管常西湖新區面積不大,但公共空間的面積佔比卻異常地高,這些公共空間大部分都將作爲整個區域的配套來使用,只公共空間佔比這一項在鄭州新區中就已罕有匹敵。

  中間部分的公共空間以中原西路爲界,以北爲市民公共服務中心,傳說中未來市府的遷居地,以南即是鄭州幾乎人人皆知的四大中心,奧體中心,市民活動中心、現代傳媒中心和文博藝術中心,投資近300億,號稱鄭州市在公共文化事業方面一次性投入最大項目。

  “公共文化事業”“一次性”“最大”,每個關鍵詞都昭示着政府對區域的重視,如此大手筆的公建投入在其它新區中更是少有。

  在規劃規格上,常西湖新區不僅具有令其它新區眼紅的大面積公共配套資源,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同樣走在了城市前列。

  最吸引人的是,這裏規劃有三層地下綜合管廊,可保證常西湖新區內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核心地段車輛全部在地下行駛,有4.9公里交通環廊,投入超過25個億,還是鄭州海綿城市示範區。

  車輛全部在地下行駛,海綿城市,聽起來像是在描繪未來城市的形態,而它們都將在常西湖新區變爲現實,由此可見該區域建設不是站在今後幾年,而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來規劃的,超前的基建將使新區未來從根本上杜絕老城區“天天挖溝”的頑疾。

  地鐵是區域另一項大手筆的公共投入,在常西湖新區39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規劃的就有4條地鐵線,1號線,6號線,10號線和14號線,而且其中三條均已開工,如此高密度的地鐵網絡在鄭州絕對首屈一指。

  無論是大手筆的公共配套,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密集的地鐵網絡,都註定了常西湖新區必定大放異彩,而作爲西區的核心和發動機,常西湖的崛起也將重現下一個西區的輝煌和榮光,讓沉寂多年的中原區再一次站上城市的中心。

  更重要的是,這一次崛起,不是50年前工業立城的重複,而是要以打造生活宜居性更高的新區典範爲目標,而鄭州植物園、常西湖等區域內豐富的自然資源更是爲這一切提供了一個優越的生態環境,商務向東,生活向西,將成爲鄭州人的共識。

  這一天並不遙遠,因爲常西湖新區的一切早已實實在在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這要拜一場運動會所賜。2019年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將在鄭州舉辦,常西湖新區奧體中心將作爲主場館。這意味着區域內許多重要配套屆時都將投入使用,常西湖新區即將迎來蛻變。

  西區改善首選大盤

  常西湖新區這塊寶地,早就成了各大房企覬覦對象,只是並非任何開發商都能得償所願,高高的門檻早就註定了這裏只能容納那些實力雄厚的品牌房企。

  這些門檻包括不低於50億元的保證金,房地產開發一級資質,TOP前50等。

  因此,目前來常西湖開發項目的大多是一線品牌房企,如世茂、融信、恆大、融僑、金科等。

  雖然常西湖新區被大多數人所看好,但有一點卻頻遭詬病,那便是區域缺改善。

  其實,之所以有如此看法,主要還是因爲不夠了解常西湖。

  以建設路爲界,常西湖可分爲南片區和北片區,此前常西湖地產開發主要位於建設路沿線,這裏項目容積率高,定位偏剛需,品牌相對弱,因此會給市場留下常西湖缺改善的印象。

  實際上,常西湖新區的改善項目主要位於常西湖南片區,由於常莊水庫、植物園的存在,加上中國人臨水集聚的傳統,這裏天然就比常西湖北片區更宜居,更有居住改善的條件,更富居住品質。而且這一地帶整體容積率相對較低,最爲典型的是世茂振興·璀璨熙湖容積率僅僅2.0。

  容積率2.0,是什麼概念呢?這是鄭州純洋房社區的水平,也說明了璀璨熙湖是常西湖新區容積率最低、最有居住品質的住宅小區。

  品牌上自不必言,作爲千億房企,房企TOP百強11位,一線房企世茂已進駐全國100多個城市,打造過衆多城市地標建築,振興也是鄭州本土老牌房企,兩者合作是項目品質的最大保證。

  璀璨熙湖位於匯智路與皓月路交會處東南,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四大中心與九曲蓮湖一橫一縱構成了完美的T字型格局,而項目首期產品西鄰九曲蓮湖東岸,北與四大中心對望,正好將T字型中軸的縱軸包裹其中,這也說明了項目位置在常西湖南區有多核心。

  項目地處核心,交通也很便利,無論是高架出行還是地鐵都不是問題。

  首期產品距離隴海高架富民路直線距離1公里左右,距離規劃中的14號線星空站不到1公里,距離6號線的奧體中心站1.2公里。

  周邊商業配套也不弱,距離璀璨熙湖5公里的九州坊正在建設中,沿着九曲蓮湖還分佈着數塊商業、商務用地,未來將形成商業中心的聚集地。

  另外在環境上,首期產品不僅臨九曲蓮湖,和片區最大水源地常莊水庫也只有一路之隔,共同形成三面環水,兩面鄰岸的絕佳生態。

  作爲一個容積率不到2.0的地塊,產品規劃更是讓人眼前一亮,項目分爲高層和洋房兩種產品,高層戶型爲97㎡、117㎡、122㎡、135㎡,洋房產品爲143㎡,戶型面積妥妥的爲改善而生。

  衆所周知,西區最缺的就是改善產品,老城區不僅環境差,而且大部分項目容積率太高,對於有着地緣情結的老鄭州人來說,目前很難找到比璀璨熙湖更好的選項。

  寫在最後

  改革開放40年,中原崛起,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履鏗鏘。

  回顧城市的發展,過去的幾十年,鄭州一路向東,各種“商業地帶”、“商務區”大行其道,CBD搶佔了生活的光芒。然而,在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人們將不再是以金錢統治的商業或商務區爲核心,而是迴歸城市生活的本質。屆時,一路向東的鄭州人,必將矚目鄭西。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老中原的繁華已經過去。鄭州人矚目西區的今天,有着種種發展利好的常西湖新區將接棒老中原,再現榮光,而世茂振興·璀璨熙湖作爲區域內核心品牌大盤,2.0的超低密度,臨河的絕佳位置,無論是對於西區,還是整個鄭州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選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