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爲阿爾法工場研究員

  (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5G大幕正徐徐拉開,中國傳統家電企業已經觸摸到了向智能科技轉型時刻。

  人大會議“代表通道”上,TCL(SZ:000100)董事長李東生表示:“過去37年我們一直堅守實業,我們計劃在未來三年投資800億在半導體顯示、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智能製造領域,我們要努力成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就在這個3月,TCL向外界展示了其更爲豐富的智能科技“底牌”:2019年度春季發佈會上,隨着其“AI(人工智能)×IoT(物聯網)”全矩陣產品的發佈,“製造未來生活”戰略全面曝光。

  長期追蹤TCL的投資者都知道,其向智能科技轉身已籌謀已久。本篇報告正將結合此中事實軌跡的脈絡,解析備受TCL投資者關注的核心問題:

  從傳統家電製造商切換進入智能科技賽道,TCL的着力點是什麼,它在當前表現出了怎樣的競爭力,未來的它將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01 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技術迭代(5G)與政策(供給側改革)共振,使智能科技成爲了傳統家電企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基於5G通訊技術而生的物聯網時代,智慧生活的入口將不再侷限於手機和電視;全品類、全場景的智能終端產品,都將經由傳感器和通訊協議的加持成爲智能化生存的一部分。

  根據中國經濟信息社2018年3季度發佈的《2017-2018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達到84億臺,首次超過人口數量。

  另據艾瑞諮詢的數據,2022年全球消費級IoT硬件(智能家居、穿戴設備)銷售額將達到1.55萬億美元,摺合10萬億人民幣,這還只是未來四年的情況。

  截至2018年6月底,我國物聯網終端用戶已達4.65億戶,基本實現了前期的市場培育預期。

  物聯網首先是物與物的連接,得物(智能硬件)者得天下。這恰恰是傳統PC、移動端巨頭的弱項——沒有這個基因。而核心受益者,當屬既有硬件矩陣、又有軟件生態的全新物種。

  既往實踐軌跡證明,TCL有望成爲這場技術革命的核心受益者:

  成立於1981年的TCL,到現在已經走過了38個年頭。在這38年裏,TCL已經爲全球9.6億用戶、約3億多家庭提供了優質的家電產品和服務。

  2014年,TCL發佈了雙輪驅動戰略:“智能+互聯網”與“產品+服務”的雙+轉型戰略和全球化發展戰略。經過5年實踐,雙輪驅動戰略成效初現。

  2018年,TCL電視品類全球出貨量上升至全球第2名,這是中國品牌首次進入全球排名的前2位,冰箱和洗衣機品類在中國區對比同行業同比增幅第一;空調品類突破了1000萬臺,穩居行業前5名。

  智能電視累計激活用戶達到了3191萬,在移動互聯網應用平臺累計激活用戶達到了5.28億。

  迄今,TCL已是中國唯一擁有顯示面板、模組、整機制造的上下游全產業鏈一體化的家電企業。這使其在全球佈局及國際競爭中取得持續的競爭優勢:

  截至2018年末,TCL電子在北美市場已經打通了六大主流渠道,銷量排名前三。

  新興市場方面18年前三季度銷售量同比提升38.3%,其中巴西銷售量同比增長52.2%;菲律賓的銷售量市場份額排名居第三,在泰國及越南位居第四,在澳洲位居第五。歐洲市場依然潛力巨大,18年前三季度銷售量同比增長60.3%。

  品類完全的產業鏈條,全球化的銷售網絡,以及垂直一體化的產業化路徑,意味着TCL既有家電全產業鏈產品的交付能力,又有用戶規模和智能製造供應鏈體系優勢。

  這些一併構成了TCL全面擁抱智能科技全生態服務的基礎,也正是以小米爲首的智能硬件新勢力“羨慕”與“恐懼”的所在。

  02 智能科技大玩家

  放眼中國產經業界,有大規模硬件實施基礎的物聯網頭部玩家屈指可數,TCL之外,其他參與者主要包括華爲、小米、海爾以及跨國巨頭蘋果、三星等。

  尺有所長,從競爭力角度來看,以上各大玩家均有較爲突出的比較優勢與劣勢。

  強者如產業鏈頂端的華爲,作爲物聯網基礎設施的提供者,一直以來主要致力於提供端到端產品解決方案。

  2018年8月,華爲“方舟實驗室”掛牌成立,標誌着其將圍繞智能手機這一核心入口,正式涉足消費級智能硬件市場。

  華爲的底層技術實力無人匹敵,智能手機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展現了其在消費級市場的無限可能性;但比較劣勢在於,其當前尚並不具備全鏈條的智能設備製造與交付能力。

  再看小米,其更加強調智能硬件的集團軍式作戰,以智能手機與互聯網電視爲矩陣核心,以控股或參股的形式孵化智能家居新生力量,構建自己的生態產業鏈條。

  當前小米產業鏈中,較爲知名的產品及品牌主要有:做淨水器的雲米、做手環的華米、做平衡車的納恩博、做充電寶的紫米、做空氣淨化器的智米、做藍牙耳機的藍米等。

  小米的智能硬件生態佈局較早,但多圍繞“輕硬件”展開,除了互聯網電視之外,在冰箱、空調、洗衣機及其他黑電品類上,受制於供應鏈管理半徑,與相關行業龍頭仍有較大差距。

  而蘋果作爲全球智能手機的領導者之一,在智能科技的佈局較爲收斂,更爲強調產品的質感與調性,以延續其一貫的高溢價策略。

  目前看來,其對於中國市場的影響力仍主要表現在手機、iPad等明星產品上,前期被寄予厚望的智能音響市場認知度並不及預期。

  三星的思路基本可以理解爲是蘋果與海爾的集合,但其近年來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逐漸式微,至今仍未展現出較強的企圖心。

  比較起上述四大巨頭,TCL與海爾有着類似的出身背景,風格也更爲近似。

  它們共同的比較優勢在於全品類家電的大規模的製造與交付能力,以及在家電市場長期積澱下的品牌力。相對的短板在於缺失自有品牌智能手機這一中樞平臺。

  爲此,海爾選擇與魅族結盟;TCL則一方面與VIVO等主流廠商構建生態聯盟,一方面則通過在面板製造領域突出的垂直一體化能力,力圖在智能手機領域實現換道超車:根據最新消息,TCL已公開宣佈入局摺疊手機,將在2020年實現量產。

  實際上,TCL也是繼小米之後,在“AI×IoT”維度表現出最強企圖心的中國公司之一。其對於智能科技業務的預期爲:3年內實現2000億營收,躋身中國智能科技企業第一陣營。

  這樣的目標意味深長:無論小米,還是另一主要競爭者海爾,近來來營收水平均卡在了2000億關口。

  固有的硬核基因與全產業鏈優勢已無須再談在外,這樣的信心還來自於長期以來在AI技術領域的未雨綢繆:

  早在2018年5月,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TCL董事長李東生即對外公開講述了智能經濟是實體經濟的升級方向,並分享了TCL在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上的有益探索。

  彼時,TCL便確立了圍繞三個產業領域進行重點佈局的“智能科技攻略”:一是智能技術的研發和佈局;二是智能產品的佈局;三是提高智能製造和工業互聯網能力。

  爲此,TCL在東歐和武漢設立兩個人工智能研發中心,東歐中心主要是從事人工智能的基礎性研究,建立數學運用和相關模型與算法,武漢中心將主要負責圖像、語音領域的人工智能相關算法的研究和應用。

  同時,在人工智能落地的應用場景研發方面,TCL作爲智能終端的製造商,與衆多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先企展開業合作,研發和推出一系列搭載智能語音識別,智能圖象識別的產品。

  僅2017 年,TCL研發投入爲47.2 億元,主要投向便是人工智能、互聯網應用以及半導體顯示等領域。

  03 精彩只是剛剛開始

  今年3月12日, 2019年度春季發佈會上,TCL對外展示了在智能科技領域的階段性成果。

  基於最新發布的全場景AI,TCL發佈了多款智能端產品,從全屋家電到個人生態產品,再到泛智能設備,給大家帶來了覆蓋智慧健康生活全品類的“4T”場景化產品矩陣:即T-HOME(夢想之家)、T-LIFE(美麗人生)、T-LODGE(時光驛站)和T-PARK(智慧園區)。在深耕家用場景基礎上,進一步了拓展商用領域,實現互聯互通和全場景優勢在產品層面的全面落地。

  TCL此次展示的幾乎所有新品,面向的都是“AI×IoT”新時代:不僅有在CES上獲獎的X10 QLED 8K TV、T-睿智能雙溫區客廳空調、X10冰箱、X10洗衣機也都搭載了許多行業首創的“黑科技”。

  譬如旗艦級電視新品X10 QLED 8K TV,這是一款基於QLED原色量子點顯示技術打造的8K智能電視,並且支持TCL最新研製的“全場景AI”技術。電視作爲TCL的傳統優勢業務,已被賦予了智慧家庭的核心入口的功能:通過呼喚對電視人工智能“小T”就可以隨時調節空調、空氣淨化器,開啓窗簾、電燈,控制智能門鎖、可視門鈴、智能開關等智能家電產品。

  T-睿智能雙溫區客廳空調是行業首款搭載體感雷達的空調,它能夠感知人的位置,可以自動控制風量大小和方向。雙出風口設計,使得T-睿可以做到雙溫分區,實現一個客廳,兩個溫度。 因爲應用了AI語音控制技術,它能夠清晰識別人聲,實現正面120°廣角、5米距離內精準快速響應識別用戶指令。

  與空調一樣,此番發佈的洗衣機、冰箱等其他類別家電產品,均支持AI智能監測或AI語音,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多種遠程操控。

  從智能家居產品到個人智能生態產品解決方案,2019年成爲了TCL在智能科技賽道全面發力之年。

  綜上所述,TCL在歷史進程中,通過自身的實力——實體經濟支撐,強大的研發能力、雄厚的資金實力、以及比肩國際品牌的行動力……一再證明其在實體經濟領域中流砥柱的地位。可以說,TCL過去驅動着家電行業的發展進步,同時也驅動着中國實體經濟的蓬勃發展。

  同時,擁有智能製造產業鏈和垂直一體化優勢的TCL,向智能科技的轉型十分自然,這也是成長曲線要求的必然結果:專注於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打磨,加速各產品線的智能互聯,打造服務訂閱的長期現金流來超越傳統家電業務天花板。

  應該說,“AI×IoT”作爲TCL的下一個賽場,精彩只是剛剛開始。

  是爲結語,我們認爲:

  基於以上過去30餘年積澱而成的核心競爭力, TCL入局“AI×IoT”,向智能科技公司全面轉型,將有望在三年內向全球第一陣營發起衝擊。這對於投資者而言存在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

  因此,現在這個時點的TCL,是一個值得長期密切關注的企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