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門客家汀州莊始祖陳魁公

義門客家東陂莊始祖陳羣公

海峽兩岸義門客家文博館一聚斯樓

義門客家陳氏,源自虞舜,始於嬀滿,封於陳國,遷於齊,相於漢,發自太丘,衍於潁川,帝於南朝。派衍江州義門,發祥福建汀州,播遷神州大地。中原漢民五次大遷徙,兩宋之際義門客家誕生,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新篇章。據全國各地義門客家陳氏族譜及相關史料記載,現輯錄歷史上及現當代對國家、社會、宗族有重大貢獻的義門客家代表人物,以砥礪鞭策吾族裔孫後昆。

隨着客家話在宋代的最終形成,義門客家陳氏隆重登上了中國的歷史舞臺。自宋代以來,義門客家陳氏秉承“耕讀傳家、崇文尚武、勇於開拓、艱苦創業、愛國愛鄉”的客家精神,以致羣星燦爛,英才輩出,光耀義門,大振家聲!宋元明清四代義門客家代表人物主要有:宋代汀州太守、義門客家汀州莊陳氏始祖、光耀義門世家的耀祖王陳魁公,爲義門客家陳氏的繁衍發展豎立了歷史豐碑;南宋義門客家名將、江西石城縣人陳敏,戒馬一生保家衛國,抗擊金兵威震敵膽,充分顯示了客家人愛國愛家、英勇奮鬥的優良傳統;宋代潭州太守陳梅山(上杭籍);明代開國功臣、光祿大夫陳秀甫(廣東五華籍);明代中憲大夫、韶州府正堂陳英俊(廣東梅州籍);明代平瑤都督陳陽滿(廣東清遠籍);明代山西道監察御史陳詳(上杭籍);明代抗倭名將陳璘(廣東翁源籍);明代大理寺正卿陳揚美(平和蘆溪籍) ;清代北洋海軍 抗倭名將陳金鏞(桂明)(上杭籍);清代名臣、乾隆年間的東閣大學士陳宏謀(廣西桂林籍);清朝“三元及第”狀元陳繼昌(廣東河源籍);清代威鎮邊豸的安遠將軍陳元(上杭籍);清代兩廣巡撫陳瓊潤(廣東河源籍);清贛州府太守陳萬和(永定籍);

清"從戎遠征,勇猛平亂"的四川成都總兵陳師助(平和蘆溪籍);清乾隆年間兩袖清風、勤政爲民的明通進士陳先聲(平和蘆溪籍);清嘉慶年間國子監琉球教習陳錦湖(永定籍),等等。爲國家的發展與民族的振興作出了巨大貢獻,書寫了永垂不朽的歷史篇章。

世界客家名人輩出,然彪炳《辭海》爲名人世家者,僅江西修水(古稱義寧)陳寶箴一族,世稱“義寧陳氏五傑”或“義門客家江西陳氏五傑”。他們是:中國改革維新運動的先驅陳寶箴,“維新四君子”、“近代同光體詩派領袖”陳三立,國畫大師陳衡恪,史學泰斗陳寅恪,中國植物園之父陳封懷。陳寶箴(1831—1900),祖籍福建上杭,清咸豐辛亥舉人,被光緒帝稱爲“新政重臣”的改革者,他是唯一堅定支持戊戌變法的湖南巡撫。同治初年,被曾國藩稱爲“海內奇士”。歷任浙江按察使、湖北布政使、直隸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撫。 1895年至1898年,陳寶箴銳意推行新政,以挽救中國被瓜分的厄運,使湖南維新風氣大開,成爲全國最有生氣、推行新政最有實績的省份。 1898年9月,“戊戌變法”失敗,陳寶箴因保舉“戊戌六君子”中的楊銳、劉光第、譚嗣同、林旭被革職回鄉。1900年7月22日鬱郁以終。《清史稿·列傳》立《陳寶箴傳》,有《陳寶箴集》傳世。 陳三立(1853—1937),陳寶箴之子。光緒壬午科舉人,己丑科進士,授吏部主事。 1895年至1898年,陳三立在湖南輔佐其父推行新政。在整頓吏治、革新文化教育、羅致維新人才等方面多有建樹,贏得了極高的社會聲譽,與譚嗣同、徐仁鑄、陶菊存並稱爲“維新四公子”。“戊戌變法”失敗,陳三立與其父一同被革職。從此一心肆力於詩,是清末民初“同光體”詩派的代表人物,享有“吏部詩名滿海內”之譽,爲近代著名愛國詩人,有《散原精舍詩》、《散原精舍文集》傳世。陳衡恪(1876—1923),陳三立長子,1902-1909年春赴日本留學。歸國後,先後在江蘇南通師範、湖南第一師範、北京高等師範、北京美術專門學校從事美術教育。陳衡恪詩書畫印兼善多能,才華橫溢,繪畫、篆刻曾得吳昌碩指授,在金石書畫界享有崇高聲譽。曾建議、鼓勵齊白石衰年變法。是吳昌碩之後、齊白石之前承先啓後的著名書畫大家。陳衡恪性行純篤,人品高潔。與魯迅、楊懷中、齊白石、李叔同、徐悲鴻交誼深厚。有《陳師曾先生遺詩》、《陳師曾先生遺墨》、《陳師曾印譜》、《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傳世。陳寅恪(1890—1969),陳三立三子。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曾就讀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回國後,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燕京大學、嶺南大學教授。1949年後,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中科院社會科學部委員。陳寅恪是我國現代史學界的一代宗師。他學識淵博,精通歷史學、古典文學和佛學等,通曉11國14種文字,尤精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的研究。國史研究領域超過了前人和同時代的人,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蒙古史等造詣更深。以唐代和清代文學、佛學、敦煌學、藏學、突厥學研究的學術成就,被國內外學術界推崇爲“義寧之學”。  陳寅恪尊崇氣節,貶衡勢利,道德文章,舉世欽仰,世稱“義寧精神”。有《陳寅恪集》傳世。 陳封懷(1900—1993),陳衡恪次子。1922年,就讀於金陵大學農科。1927年,畢業於東南大學生物系。1934年至1936年,留學英國愛丁堡皇家植物園,獲碩士學位。歸國後,創建了廬山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和武漢植物園,歷任廬山植物園主任、中山大學園藝系教授、中科院華南植物研究所所長,爲我國植物園創始人之一。1981年,陳封懷當選爲第九屆國際植物園協會常務委員。著《中國植物誌·報春花捲》,獲1993年度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客家人,在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中佔有重要地位。客家,一個因中國古代歷史上三次大規模戰爭製造的中原南遷漢族難民形成的漢族第八大民系,發動了中國近現代史上三次革命運動——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中央蘇區土地革命及其二萬五千里長徵,成功地挽救了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

義門客家陳氏後裔積極參與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客家人洪秀全所點燃的太平天國革命烈火,曾燃遍大半個中國,幾乎顛覆了滿清王朝在中國的統治;太平天國的領袖人物及其最初的基本羣衆,幾乎都是客家人。義門客家太平天國三將領:陳得才 (?-1864),太平天國將領,廣西桂平人,陳玉成之叔父。祖輩先居福建上杭縣,南宋時遷居廣東韶州府翁源縣,清康熙年間,他的祖輩從廣東翁源遠徙廣西。參加太平軍。1860年封功(公)天福,援安徽定遠捻軍,升公天安。次年冬,封扶王。後自皖遠征西北,回援時,擬東進遇阻,復奉命往西北擴軍,遂經鄂至陝。1864年爲援天京(今南京)重至豫、鄂,天京陷後,轉入鄂、皖,後在霍山黑石渡戰敗自盡。 陳玉成 (1837-1862),太平天國的中樞名將、英王,廣西藤縣人。十四歲參加太平軍,爲童子兵。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歷任左四軍正典聖糧、檢點、冬官正丞相、正掌率、前軍主將,封成天豫、英王,先後從西征軍兩次攻克武昌,轉戰廬州、蕪湖,解鎮江之圍,擊破清軍江南大營、江北大營。 陳坤書 (?-1864),太平天國將領,廣西桂平人,渾號“陳斜眼”。1854年爲太平天國副侍衛。轉戰皖、蘇參與破江北大營十年,隨軍佔安徽廣德,封求天義,投入摧毀江南大營之役,守蘇州。

義門客家陳氏後裔踊躍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孫中山不僅以其多年的革命實踐最終結束了專制王朝在中國的數千年統治,更以其高瞻遠矚的理論貢獻而成爲中國民主政治和現代化運動的偉大先驅和導師。孫中山不僅是屬於客家,而且是屬於整個中華民族,屬於全世界。辛亥革命的參與者中,客家人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義門客家後裔對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1911年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著名的辛亥 “三二九”廣州起義,犧牲後掩埋在黃花岡的七十二烈士中,客家人士就有34位,其中陳氏8人:廣東人陳春、陳潮、陳文褒,福建人陳可鈞、陳更新、陳與焱、陳清疇、陳發炎 。廣東梅縣丙村人陳敬嶽 ,同盟會會員,紅花崗四烈士之一。與林冠慈合力謀刺清廣東水師提督李準,以掃除革命障礙。失敗,被捕入獄,同年11月7日初廣州光復前夕,被清吏李世賢殺害英勇就義。赫赫有名的一代北伐名將、愛國將領陳可鈺將軍,義門客家廣東省清新縣石潭鎮人,青年時期便投身革命,先後參加了“辛亥革命”和國內“二次革命”,曾擔任孫中山總統大本營警衛團團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副軍長、代軍長、廣東省軍事廳廳長等職。他一生忠誠孫中山民主革命事業,出生入死保衛孫中山和宋慶齡,在北伐戰爭中率領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立下卓著戰功,被稱爲“鐵軍軍長”。

義門客家陳氏國民黨傑出將領,積極參與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1、陳友仁(1875-1944),祖籍廣東順德,1926年被選爲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委員,任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31年被選爲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委員,先後任廣州國民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長。1933年參加福州事變,任福建人民政府外交部長。2、陳銘樞(1889-1965),義門客家廣西合浦曲樟人,民主革命家、北伐將領。系民國時代國民黨上將,鐵四軍的元老。民革的創始人之一。擔任代理國民政府行政院代院長,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國民政府交通部長,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廣東省政府主席,京滬衛戍總司令官,兼代理淞滬警備司令,國民革命軍右翼集團軍總司令,一手創辦十九路軍,任十九路軍司令。3、陳濟棠(1890—1954),義門客家廣東防城港人,粵系軍閥代表,中國國民黨一級上將,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第8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華民國農林部部長。長時間主政廣東,政治上與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禮,在經濟、文化和市政建設方面則頗多建設。有南天王之稱。4、陳見田(1894—1948),原籍廣東梅縣,陽山縣黎埠鎮鳳山村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先後在陳濟棠部、餘漢謀部任職,在粵北地區抗擊日寇,1944年2月任軍政部兵役署副署長。1945年2月復任少將。抗戰勝利後,1946年7月升任第六十三軍中將副軍長,1948年病逝。5、陳方(1897-1962),義門客家江西石城人,詩文書畫皆精,兼具政治經濟之才。是蔣介石的貼身祕書、心腹干將和左右手。1946年4月之前長期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侍二處侍四組任少將組長;1946年4月---1948年5月任國民政府文官處政務局長;1948年5月---1949年任總統府第二局局長;蔣介石下野,陳代寫下野文告。李宗仁任代總統,陳提出辭職。李宗仁任命陳爲總統府國策顧問。1953年離港赴臺灣,仍任國策顧問。但因病未能從政。陳中年後,浸淫繪事,專寫墨竹。陳之寫竹,尤喜酒酣揮毫,灑落參差,靈活生動。蜀人張大千至推譽爲元代以後寫竹之第一人。陳方時稱“江西才子”和“民國才子”,吳國禎先生曾贊之爲“天下第一刀筆吏”。6、陳以仁:義門客家江西石城人,黃埔軍校一期,著名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國民黨保密局華北辦事處處長。7、世界客家名人-抗日名將陳大慶(1905-1973)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義門客家江西崇義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參加了東征、北伐。湯恩伯的親信將領,歷任軍職。抗戰時期,任國民黨軍第四師師長、新編第二軍軍長、第二十九軍軍長、第三十一集團軍總司令、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等。抗戰勝利後,任第一綏靖區副司令官、京滬杭警備副總司令兼淞滬警備司令等。1949年赴臺灣,歷任臺灣國家安全局局長、臺灣警備總司令兼臺灣軍管區司令、陸軍總司令、國防部部長、臺灣省政府主席,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等。1973年8月在臺灣病逝,追晉陸軍一級上將。8、陳南桴(1906—1984),義門客家廣東五華棉洋人,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生,任國民黨第四區空軍司令部第二處處長,1947年授中將軍銜。9、陳忱天(1910-1955)義門客家江西於都嶺揹人。高中畢業後參加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訓練班工兵科學習。曾任少尉代理排長,河南省保安十一團少校政治訓練員保安處少校服務員,軍委部桂林戰地參訓班參、團副,隸屬師長,第二十七軍十五師步兵幹訓班師部中校參謀,九十五師參謀長,師長,三十七軍幹訓班第六期上校兼軍事教官,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廣州行轅官佐、上校科員、參謀主任、團副、課長、科學教官,國防部軍墾組長、後勤少將。1949年去臺灣。

義門客家陳氏共和國兩位開國上將—陳奇涵、陳明仁。陳奇涵(1897-1981),江西省興國縣人,1919年入韶關滇軍講武堂分校學習,1925年入黃埔軍校,任隊長、連長、政治大隊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被派往江西從事兵運工作。1927年任南昌軍官教育團參謀長。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贛南特委軍事部部長兼省軍事部辦事處主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教導團團長,紅三軍、紅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參謀長,江西軍區參謀長,教導師參謀長,軍委隨營學校校長,紅15軍團參謀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軍委教育局局長,綏德警備司令,軍委參謀部部長兼延安衛戍司令,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三分校校長,軍委情報部第三室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冀察熱遼地區、東滿軍區副司令員,遼寧軍分區司令員,東北軍區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江西軍區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1年6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陳明仁(1903-1974),祖籍上杭,湖南省醴陵縣人。1924年升入廣州市軍政部講武學校和黃埔軍校學習。參加過廣東革命政府討伐陳炯明的第一、二次東征。後任國民黨陸軍第10師56團團長,陸軍第80師少將副師長、中將師長,陸軍第二師中將參謀長,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國民黨軍政部中將處長,陸軍預備師中將師長,陸軍第71軍中將副軍長、軍長,東北第五綏靖區中將司令、第七兵團中將司令,華中“剿總”中將副總司令兼湖南省政府主席。1949年8月與程潛率部在長沙起義,後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湖南省軍區副司令員,第四野戰軍21兵團司令員,第55軍軍長,湖南省臨時政府主席,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代表及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解放勳章。1974年5月21日逝世,享年71歲。

閩西是原中央蘇區核心區,是紅軍的故鄉。兩萬多閩西兒女在長征途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閩西兒女用他們的熱血寫下了“二十年紅旗不倒”的詩行。1955—196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時,閩西籍有68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1934年11月26日,中央決定,由6000閩西子弟兵組成的紅五軍團第34師,擔任中央紅軍的總後衛。前後7天時間的湘江戰役中,英雄的紅34師除極少數突圍成功, 5000多人全部壯烈犧牲,鑄就了中國革命史上一曲蕩氣迴腸的悲壯戰歌。師長陳樹湘,義門陳後裔湖南省長沙縣人,壯烈犧牲時年僅29歲。上杭陳氏將軍祠-敦本堂,出了三位共和國少將:陳海涵、陳茂輝、陳連標。陳海涵 (1914~1994),蘇區老紅軍,參加了長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等職,少將軍銜。陳茂輝  (1912~ ),土地革命時期參加紅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江蘇省軍區副政治委員、江蘇省軍區政委、少將。陳連標(1909-  ),1934年參加紅軍,參加了閩西三年游擊戰爭;日戰爭時期任團參謀長;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警衛七旅十九團團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鎮江軍分區副參謀長、副司令員、南京軍區政治部顧問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將軍銜。義門客家少將陳忠梅(1918-2000 ),永定湖雷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參加了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作戰和二萬五千里長徵。到達陝北後,參加了直羅鎮戰役。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平型關戰鬥。解放戰爭期間,歷任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24師參謀長、副師長,23師師長,第三野戰軍26軍78師師長等,參加了萊蕪、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戰役和解放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26軍76師師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1954年畢業於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系,任第26軍副軍長兼參謀長,長山要塞區司令員,山東省軍區副司令員、顧問等。上杭籍老革命:陳中獻,(1909~1998),1928年參加農民暴動,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參加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在部隊曾任連長、科長、團長、副師長等職,1949年百萬雄師渡長江戰役負重傷失去左腿。1952年轉業後曾任廣東省榮軍學校校長、廣東省人民政府民政廳副廳長,正廳級離休。陳獻成 (1910~ 年),原名冠廷,1930年參加工農紅軍,193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一一五師騎兵團書記、政治指導員、特工股長、營教導員,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畢業。解放戰爭時期,歷任管理科長,哈爾濱公安縱隊副縱隊長、團副政委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廣西桂西(壯)族自治州軍分區副政委,1985年轉業地方工作,歷任浙江省重工業局黨委副書記、杭州市工業交通部副部長、基建辦公室副主任、杭州市黨校校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陳陽和(1919-  ),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徵,曾任軍區衛生處長、師衛生處處長、北京中醫研究院黨委書記兼骨傷科主任、書記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校軍銜,榮獲八一勳章、獨立自由勳章和解放勳章。陳昌業(1915-),1931年參加參加工農紅軍,參加長征,抗日時,他師從白求恩大夫,1945年任熱河省熱西軍分區衛生處處長。1948年曾任冀東軍分區醫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五師衛生部部長等職。陳華,1978-1984年任廣東省科協副主席。陳連生,1962-1982年任北京軍區後勤部醫務部副部長、上校。陳逸民,紅十二軍政委、中華蘇維埃政府教育部部長(1934年4月在瑞金後無音訊)。陳經,長汀人,1933年參加紅軍,參加長征,歷任長汀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人大副主任。在大革命洪流中,光榮犧牲的閩西籍著名革命烈士有:陳光輝(永定籍)、陳正(永定籍)、陳兆祥(永定籍)、陳篤卿(永定籍)、陳康榮(女,永定籍)、陳海賢(永定籍)、陳丹成(上杭籍)、陳必亨(上杭籍)、陳兆庚(上杭籍)、陳丹林(武平籍)、陳先多 (長汀籍);等等。

江西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中心地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在這裏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創建了人民軍隊;1927年秋,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了秋收起義。隨後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瑞金是著名的紅色故都,是中央蘇維埃人民政府所在地和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江西人民爲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涌現了325位開國將軍,是中國出將軍最多的省份(佔全國將帥總數的 20.l%),興國(54人)、吉安(46人)、永新(41人)三縣均爲中國十大將軍縣之一。江西興國縣城瀲江鎮壩南村陳氏祠堂出了以下三位將軍:陳奇涵、陳遠波、陳美福。陳奇涵,是江西籍將軍中資格最老的,是一位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資深上將,新中國軍法戰線的奠基人,是德高望重的軍中元老、開國功臣,在黨史、軍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 陳遠波,興國縣人,總後勤部幹部部部長、政委。 陳美福,興國縣人,瀋陽軍區後勤部參謀長、後勤部副部長。陳士法(1911-1992),會昌縣人,上海警備區副司令員。 陳坊仁(1916-1967),興國縣人,濟南軍區副參謀長,山東省軍區司令員。陳 力(1917-1976), 寧都縣人,解放軍鐵道兵政治部主任,鐵道兵學院副院長。陳 熙(1918-1990), 興國縣人,空軍學院第一副院長,空軍學院政委。

客都梅州籍義門客家將軍。梅州是一個崇文重教、文人輩出的人文秀區,是著名的“將軍之鄉”。據史料記載,梅州將軍紀念館收錄,自辛亥革命以來,除葉劍英元帥外,還涌現了545名國共兩黨將軍,其中梅州籍陳氏將軍36人,他們都是義門客家陳氏後裔:陳隱冀 、陳茹玄、 陳挹寰 、陳杰夫、 陳世光、 陳森蓮、 陳鬱萍、 陳偉霖 、陳紹鵬 、陳寄雲、 陳宇飛(中將)、 陳道行 、陳仲賓、 陳名勳、 陳公天、 陳定、 陳師、 陳侃 、陳節、 陳彬 、陳淦、 陳海華、陳丹青 、陳毓漢 、陳鞠旅、 陳復興、 陳成龍 、陳志堅 、陳孝強 、陳克寧、 陳啓育、 陳揚建、 陳賢、 陳勉吾 、陳添林、陳涌濤(中將)。(以上將軍另有專門簡介)

義門客家陳氏當代族賢。1、陳鬱(1901-1974),廣東寶安縣客家人, 1947年任東北煤礦工人幹部學校(現黑龍江科技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初期任職共和國首任煤炭部部長。1950年任燃料工業部部長時兼任中國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院長。後任中共中央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廣東省人民政府省長。 2、陳國良(1913-1988),武平縣象洞人,副省級老紅軍,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湖北省公安廳勞教處處長兼武昌監獄監獄長、湖北省勞改局第一副局長,武漢內燃機廠廠長、黨委書記,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等職。授大校軍銜。3、陳仲平(1913-1993),武平縣象洞人,1929年5月參加象洞鄉農民暴動走上革命道路, 1949年任梅州梅縣第一任縣長,後又任龍巖地區第一任市委書記(地區專員)。1950年兼任武平縣縣委書記。1951年調入中共中央馬列主義學院學習(後改稱中央黨校)。1954年畢業後留校擔任哲學系教研室副主任。1980年被評定爲教授,發表哲學論文多篇,著有《十載風雲子夜中》等。4、陳烙痕(1917-2000),廣東梅縣人。1936年4月參加革命工作,193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轉業後任杭州大學黨委書記、浙江省第四屆政協常委、浙江省對外文委副主席等職,其事蹟被收入2007年8月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開國將士風雲錄》一書中。5、陳耀邦(1935-),廣東番禺人。教授級高級農藝師。歷任農業部技術員、副處長、副局長。1986年任農牧漁業部副部長。1993年任國家計委副主任。1997年兼任林業部部長。1998年任農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現任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會長,中國農民體育協會主席。中共十三、十四大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6、陳輝光(1938- ),廣西玉林人。1988年至2003年1月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七、八屆政協主席。 是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十四、十五大代表,全國政協第八、九屆委員,十屆全國政協常委。7、陳雲賢(1955-),上杭人,曾任廣東省發展銀行副行長、廣發證券有限公司董事長,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同時還兼任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校及多所大學客座授,高級研究員。現任中共廣東省佛山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順德區區委書記。2006年10月任廣東省佛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2007年1月任廣東省佛山市委副書記、市長。2001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2011年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8、陳榮書(1956-),永定人,2008年起至今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副部長級),現任全國政協常委。9、 陳文浩(1961- ),廣東大埔人(永定湖雷遷大埔桃源後裔),1982年2月參加工作,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管理學碩士學位,工程師。原任長沙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湘江新區黨工委書記,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書記。 等等。

義門客家現當代精英,分佈在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限於篇幅,只輯錄部分名錄:陳煙橋,廣東深圳人,中國新興木刻運動先驅、著名版畫家、美術理論家、教育家。陳志強(1904-1981)廣東大埔人,地磁學家,中國地磁事業的創始人之一。陳坦(1911-1989)廣東興寧人,歷任鐵道部黨校第一副校長、副書記,鐵道運輸高級法院院長。陳樹功(1916-1994),廣東大埔人,華南理工大學博導、教授、糖品物工學專家。陳喜堂(1931-),廣東雲浮人,教授級高工,二彈一星功勳人物。陳朝宗(1935-),上杭人,北京大學教授。陳運興(1937-),永定人,原湖南省冶金廳廳長。陳榮琚(1938-)永定人,著名書法家,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北京市政協委員。陳國凱(1938- ),廣東五華縣人,中國著名作家,中國作協理事,原廣東省作協主席。陳玉基(1940-),廣東蕉嶺人,清華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現任國家電力公司發輸電運營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能源研究會節能專委會委員,中國水電醫科會觸電與院前急救專委會名譽主任,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安全專委會副祕書長。陳德坤(1940-)永定人,國家水利部司長,國家級水利專家。陳永昌 (1942-),上杭人,北京外語學院畢業,歷任北京對外友好協會協日本處處長、協會會長等職。陳治華(1951- ),廣東五華縣人,歷任深圳市羅湖區東和實業發展公司經理;深圳市東埔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黨委書記;深圳市鹽田區委副書記、區長;深圳市鹽田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2009年2月,任深圳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建壽(1953-),永定人,原龍巖市市委副書記、政協主席。陳立中(1964-),廣東五華縣人,廣東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畢業,2007年4月任廣東工業大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陳良萬(1965- ),上杭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紫明,上杭人,原福建農學院黨委書記,福州大學黨委書記,教授。陳友文,武平人,暨南大學教授。陳紫榕,上杭人,歷任空軍福州醫院院長,主任醫師,獲空軍優秀知識分子、“科技功臣”等稱號,文職少將。陳森,上杭人,現任廣州航空醫院院長。陳建裕,上杭人,廣東藥物學院教授、系主任。陳欽培,上杭人,浙江農業廳經濟作物局高級農藝師。陳景長,上杭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高炮學院教授。陳光榮,上杭人,山西化工廳化學礦產公司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陳和祥,上杭人,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陳晨光,武平人,山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山西日報社總編輯。陳啓建,武平人,泉州市政法委書記。陳任昭,男,五華棉洋人,東北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榮和,上杭珊瑚人,現任福建省公安廳現役軍人處處長、少將。陳添貴,上杭珊瑚人,碩士研究生,現任福建省委宣傳部辦公室主任。陳宏,長汀人,國家羽毛球隊隊員,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國際運動健將”稱號。陳採蘭,永定人,永定一中高級教師,全國先進教師。陳文明,永定人,全國模範教師,獲全國十傑中小學教師提名獎。永定籍專家教授:航空航天專家-陳炳榮、陳初幹、陳訓汀,電力工程專家-陳榕年、陳貴燦、陳德文,熱帶作物專家-陳河楷,路橋科技專家-陳賢輝,泌尿外科專家-陳友輝,石油專家-陳富賢,醫學博士-陳貴壽、陳逢吉,博士生陳浩耀、陳斌、陳才幹等等。

義門客家當代企業界精英:陳亦武,永定人,廣州市永業貨運櫃碼頭公司、深圳永業貨運公司董事長;陳祿文,永定人,廈門威圖電梯公司董事長;陳祖武,永定人,廈門巨圖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作祥(1955- ):永定人,實業家與慈善家,現任福建萬祥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富喜(1955- ),永定人,廣東林業龍頭企業-大埔縣富華木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材源(1956- ),上杭人,知名實業家,從事建築行業,成立廣進工程公司,在廣東等地承建房屋及水利等工程。近年轉至廣西、江西、安徽等開採金礦,效益顯著,爲舊縣有名的愛祖愛族企業家,對陳氏公益事業樂捐多多。陳文輝(1956- ),永定人,中國式標準化創始人,現任廈門精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中華品行規範與標準化研究院院長,海峽兩岸義門客家文博館(籌)發起人。陳景河(1957-),永定人,高級工程師,中國黃金大王,現任福建紫金礦業集團董事長。陳柏村(1964- )長汀人,他先後創建了上海平晟建築工程公司,蘇州市春德新型建材公司,無錫市鉑立建築科技公司,北京信則城石業有限公司,北京耕耘華藝傳煤公司,福建金龍華文化實業公司等實業,至今頗有成效。2002年創立福建省陳柏村慈善基金會,熱衷宗親事業、扶貧濟團、資助培養下一代等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乃閩西商儒孝子、大慈善家。陳彬(1965年- ),長汀人,高級工程師,現任長汀縣政協委員,長汀智力支鄉協會深圳分會會長,深圳市中詩展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學良(1965- ),武平人,現任龍巖市政協委員、龍巖市總商會副主席、武平縣良宇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瑞清,武平人,現任福建雨露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公司總投資10多億元,公司將致力於打造成爲中國LED室內照明領域的第一品牌。陳軍輝,平和蘆溪人,擁有五家企業,現任中寶(福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等等。

臺灣義門客家族賢:臺灣研究老子、莊子專家、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北京大學客座教授陳鼓應(長汀籍);當代著名書法家、學者、社會活動家、文物鑑藏家、原臺灣師範大學教授陳大絡(三明尤溪籍);旅臺同胞、臺灣中華書學會會長、執業會計師、書法家陳恕忠(長汀籍);臺灣中國文化學院教授陳煒光(長汀籍);臺灣客家大佬、客家終身貢獻獎得主陳運棟(廣東梅州蕉嶺籍);臺灣新竹國立成功大學教授、譜牒專家陳運昌(廣東梅州蕉嶺籍);現任臺灣義門陳聯誼會會長陳建榮(廣東饒平籍);臺灣苗栗縣社區大學教授、海峽兩岸義門陳文化交流活動的積極推動者與參與者陳運造;現任臺灣永定同鄉會會長陳良榮(永定籍);等等。

義門客家著名愛國僑領:吉隆坡陳氏書院和華人鐵廠之父陳秀蓮(廣州籍);新加坡南洋客屬陳氏公會主席、永遠名譽會長陳初撰(永定籍);印尼實業家陳永源(永定籍);緬甸華僑文化協會主席、緬甸華僑報人俱樂部主任陳蘭生(永定籍);國際知名學者、亞洲問題專家、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董事長陳楠慶(永定籍);陳文華(永定籍,1962-),旅美碩士,永定加州同鄉會會長;等等。

義門客家族賢精英,文能興邦,武能定國,功紀社稷,德澤世間。他們的輝煌業績,爲中國社會的文明進步、國家的和諧興盛作出了不朽貢獻,載入史冊,流芳千古,世代弘揚!

撰稿人:陳雄耀 (海峽兩岸義門客家文史研究分院研究員 )

平和蘆溪義門陳家風家訓館

一 瓶 多 用:神奇的萬能活絡膏

--摘自《上海旭日東昇的博客》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或加管理員微信:chen70739837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