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講經典”著名翻譯家汪劍釗談普希金 十月 攝

  中新網北京4月1日電 (記者 高凱)“普希金接受了外來文化,同時又發揚光大,創造是接近傳統的結晶,只有創造才能最快的抵達傳統。”著名翻譯家汪劍釗日前談及普希金,感嘆“詩歌應該是美最好的歸宿”。

  “名家講經典”2019年第二場講座(總第14場)3月31日在十月文學院佑聖寺本部舉辦。講座邀請了著名詩人、翻譯家,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教授汪劍釗,爲聽衆介紹講解了俄羅斯著名詩人普希金以及俄羅斯黃金時代的詩歌。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是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小說家,同時也是現代俄國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爲“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普希金創立了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爲“一切開端的開端”。

  曾譯著《普希金抒情詩選》、《俄國象徵派詩選》、《俄羅斯白銀時代詩選》等多部作品的汪劍當日細緻考察對比了中國文學與俄羅斯文學,指出普希金這位俄羅斯的“詩仙”李白,深深影響着中國的文學。

  “220歲的普希金,他詩歌的生命依舊非常年輕,他以對美的敏感從日常瑣事中發現美的存在。”汪劍釗感嘆。

  他表示,在“五四”之後中國新文學的歷史上,我們可以隨處感受普希金的影子,在新詩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我們也都能發現普希金的中國傳人。可以說,在很多中國人的心目中,普希金這個名字已經與關於俄羅斯的民族想象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只要提及那一片廣袤的土地就會極其自然地想到普希金。

  汪劍釗當日提出問題稱,普希金是生活在19世紀中期的詩人,一百多年前活躍的詩人在今天又有什麼意義,對此他認爲,首先是他對美的敏感,“我覺得是非常可取的態度,普希金在日常生活當中是藝術化的生活,借用王爾德的一句話來說,他實際上是讓生活模仿藝術,他的一生都活的非常藝術,他對美的敏感能從日常瑣事中發現美的存在,通過他的作品就可以證明。”

  此外,汪劍釗指出,普希金始終有一種公民意識,他覺得作爲詩人當然有審美使命,另外他一直也沒有忘掉自己作爲公民的道德使命,這一點是非常可貴的。他在文學中塑造了小人物和多餘人,普希金開創了這個傳統。

  “最後,還有他人道主義的理想,博大的愛心,普希金的詩歌中有很多是寫愛情詩的,還有更廣義的愛,對普通大衆的愛,對整個人類和自然的愛,這個在我看來這是值得今天的人們吸取的精髓。”汪劍釗說。

  拜倫對普希金的影響巨大,汪劍釗表示,“如果僅僅強調普希金接受影響,普希金不可能成爲真正的文學之父,他把外來影響消化了,形成自己身體裏的血液,普希金他接受了英國文學,甚至包括法國文化的影響,他吸收了這些東西,重新在俄語中創造了自己的東西,普希金的詩歌是普希金的,不是拜倫的,他爲自己國家的語言做出了貢獻。普希金的語言爲俄語的標準語或者說文學語言確立了某種典範。”

  汪劍釗坦言,“普希金接受了外來文化,同時又發揚光大,創造是接近傳統的結晶,只有創造才能最快的抵達傳統。”

  作爲北京出版集團十月文學院的公益性文學品牌活動,“名家講經典”系列講座自2017年4月開辦以來,以“名家講堂,雅俗共賞”的形式,每期從古今中外的文學經典中精選出一部名作,邀請著名專家學者、作家與文藝家,以淺顯易懂、貼近大衆的語言,解讀作家和作品的藝術成就和精神內涵。(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