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顯“老派”,但不失精緻

實話說,明基 i707 的外觀並不搶眼,甚至有些老派,會讓我回想上學時,墊腳幫老師開投影的場景。

其實這種矮方的外觀風格也是出於現實需要,因爲燈泡光源投影儀對於散熱要求較高,所以此類投影儀側面通常都有着寬縫隙的散熱格柵。

不過 i707 也不難看,對一臺 2200 ANSI 流明亮度的投影儀,機身尺寸還是比較小巧的,白金兩色的搭配也讓機器更具活力,還有頂部外殼上細膩的紋路,都可以讓人察覺到“老派”背後的一絲不苟。

機身頂部設置了常用的按鍵,後部是豐富的音視頻接口,當中也包括“祖傳”的 VGA 接口,不過 HDMI 接口只給了一個,感覺給少了。底部是三點式的吊裝支架螺口,以及三個可調節高低的腳墊。

鏡頭位置有一個變焦環和一個對焦環。前者可以爲 i707 提供 1.3 倍的變焦能力,從而在距離有限的環境裏,提供更大面積的投射畫面。

「燈泡機」是種什麼生物?

既然提到了“燈泡機”這個詞,就要聊一下市面上投影儀的類型。

如今的投影儀,根據光源類型的不同,大致有 3 個派別——燈泡、LED 和激光。LED 光源是今天「微投」主要採用的技術,激光光源則以「激光電視」(也稱超短焦投影儀)爲載體,而像明基的投影儀則是“燈泡機”的代表。

這三種光源是各有優勢,LED 光源主要優勢在於光源壽命長、體積小,但亮度有瓶頸,殊不見旗艦級別的 LED 光源投影儀亮度也不過 1500 ANSI 流明;激光光源投影儀在亮度、色彩、壽命上都有優勢,但問題在於價格太高,不親民。而燈泡光源作爲一種發展成熟的投影技術,首先是亮度性價比上有優勢,另外在色彩表現也更自然。

具體的畫面表現,我們用了一臺 LED 光源投影儀(1350 ANSI 流明)作爲參照。投射尺寸約 70 英寸,因爲 擁有 1.3 倍變焦,i707 距離牆面距離比參照機距牆面更近一些。

首先,i707 2200 ANSI 流明的亮度表現上自然更勝一籌。同時可以看到,在播放多條樣片時,明基 i707 的顏色還原都更加準確,更真實。當然了,色彩表現是一個“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的事,從我個人來說,i707 這種顏色風格看起來更舒服,不容易“膩味”。

(左側畫面爲明基 i707,右側畫面爲參照機)

在 i707 的設置中,還有 User、Vivid TV、Film、Sports、Cinema、Bright 六種預設色彩模式,箇中的亮度、對比度、銳度表現也都可以再進行獨立調整。個人體驗下來,更喜歡換 User、Vivid TV 和 Cinema 三種模式,而例如 Bright 模式色彩明顯發青,有點沒搞明白這個預設的思路。

i707 採用了德州儀器 0.65 英寸的 DMD 芯片,畫質表現細膩。同時,官方宣稱機器擁有 12000:1 對比度,在對照中,可以看到暗部細節確實比參照機 10000:1 的對比度表現更佳。

(左側畫面爲明基 i707,右側畫面爲參照機)

如果說有什麼遺憾,我覺得主要是少了動態補償,而這是能夠非常顯著提升觀看體驗的功能,特別是對於現在各種充斥着快速剪輯的動作電影來說。

內容是投影儀的第二要素

如果說亮度、色彩等畫面表現是投影儀的立身之本,那內容則是投影儀斬獲用戶喜愛的第二要素。

而和大家對於傳統投影儀的認知不太一樣,i707 也內置了智能系統,即便不外接設備,也能觀看豐富的視頻內容,或者是通過投屏的方式分享設備上影音圖像。

如果對於系統自帶的內容不甚滿意,還可以通過安裝愛奇藝、騰訊視頻等應用來獲取自己喜愛的視頻內容。總之,通過內置資源、第三方應用以及硬件接口,i707 在內容層面沒有什麼可挑剔的。

如今擁有便捷的投屏功能也算是投影儀的基本修養了,i707 的投屏功能也很全面,支持 Airplay 和 DLNA,不管是蘋果、安卓還是 Windows 都可以自由投屏。

不過在系統的易用性,特別是像梯形校正、對焦這種功能上,還是有改進的空間。比如,i707 的分辨率和 HDR 開關等功能被放在了智能系統的設置菜單下,而不是上面提到的投影儀設置菜單中,使用起來感覺稍微有點割裂;再比如 i707 雖然有水平 ± 20°,垂直 ±30° 梯形矯正,但是不夠智能。只支持垂直方向自動矯正,而非全自動矯正;另外還有開頭提到的,i707 的對焦需要手動操作變焦環,沒有自動對焦功能。

這個設置菜單要從投影儀自身喚出,而非智能系統

其實,明基作爲一家有着 20 年投影儀技術積累的企業,技術和品質不是問題,例如燈泡光源的使用壽命通常較短,很多隻有 1000-2000 小時,但明基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譬如 i707 在 Smart-Eco 智能燈泡模式下,燈泡壽命可以達到 8000 小時(實驗室數據)。

所以對於明基,更需要的是學會“討好”用戶,這裏的討好並非投機取巧之意,而是說要貼近用戶。比如上面提到動態補償、自動對焦、自動梯形校正等,都是可以顯著提升產品品質感,以及用戶使用感受的功能。希望明基後續能在凡此種種的體驗上有所改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