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迪士尼熱衷“經典重塑”

  無論是前幾年翻拍真人版大火的《灰姑娘》、《美女與野獸》,還是今年即將上映的《獅子王》、《阿拉丁》,嗅到商機的迪士尼將一部部經典翻拍或出續,把它們帶回大熒幕。

  去年年底,迪士尼又成功重塑出續,給我們帶來隨風而來的瑪麗·潑平斯——

  《新歡樂滿人間》

  Mary Poppins Returns

  在1964年上映的《歡樂滿人間》(Mary Poppins) 裏,瑪麗·潑平斯是撐着雨傘隨風而來,飛入尋常百姓家,照顧班克斯一家的孩子。

  班克斯一家可謂是活得一團糟

  父親班克斯先生整日忙於工作,很少關注孩子;

  母親是一個社會改革派,整日派發海報和上街遊行

  簡和邁克爾姐弟兩無人管,在家稱大王,保姆也是氣走一個是一個。

  瑪麗主動請纓,班克斯夫婦倆沒多想就同意了。

  她有一個媲美哆啦A夢的魔法手袋,什麼都可以變出來。

  她帶着班克斯家的小朋友,在粉筆畫中、在倫敦的屋頂羣中游玩,並在娛樂中學習和成長。

  瑪麗給班克斯一家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姐弟倆逐漸變得乖巧懂事,班克斯先生也產生了變化,從只知道賺錢的銀行職員,變成了珍惜家庭生活的和藹父親。

  當任務達成後,瑪麗·潑平斯打開雨傘,隨風離去。

  《新歡樂滿人間》故事設定在第一部時間點的25年後

  班克斯家夫婦早已去世,姐弟倆也已經長大了

  姐姐,簡。成了媽媽一樣的社會改革派

  弟弟,邁克爾。是個帶着三個孩子的鰥夫,像他爸爸一樣是名銀行職員。

  電影一開始,邁克爾的生活就陷入了危機:因爲銀行貸款逾期未還,他們的房子在週五就要被銀行沒收了,他們必須找到父親在銀行的股份證明,纔有機會贖回房子。

  時間緊任務重,生活陷入了一團亂麻中。

  此時,一如既往年輕美麗的瑪麗·潑平斯再次不請自來,肩負起了保姆重任。

  在危機步步緊逼下,她帶着班克斯家新一代的三個孩子,遊走於魔法與現實世界之間,引導他們經一事長一智,來應對真實生活中的困境。

  瑪麗·潑平斯這個形象,最早來自P. L. 特拉弗斯撰寫的小說《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Mary Poppins),

  (在報姐心中,她和《長襪子皮皮》、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童年最愛!)

  《隨風而來的瑪麗阿姨》在1964年被迪士尼改編成了同名電影(中譯:歡樂滿人間),搬上了大銀幕。

  從此之後,這個隨風而來的魔法保姆,就成爲家喻戶曉的經典人物。

  《歡樂滿人間》一經推出,就在票房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迪士尼公司的創始人華特·迪士尼還用這部電影賺得的錢,建造了第一座迪士尼樂園。

  時隔54年,迪士尼終於推出了這部電影的續集《歡樂滿人間2》。

  之所以相隔那麼久,因爲來自英國的原作者特拉弗斯特別不喜歡1964年那版迪士尼的改編重要情節改掉了,瑪麗·潑平斯太過和藹可親,而且居然還讓美國人來演其中的角色!

  大姐一怒之下,拒絕把改編權再賣給迪士尼,而這一等,就是54年。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瑪麗·潑平斯的銀幕迴歸。迪士尼爲了這一回歸,也做了不少努力

  邀著名歌舞片《芝加哥》導演羅伯·馬歇爾親手操刀,

  請來小本、梅姨和臉叔等一衆大咖。

  還請來上一部的男主角扮演者,現年94歲的迪克·範·戴克前來客串,老爺子風騷依舊,還在片中大秀舞技,

  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瑪麗·潑平斯扮演者——艾米莉·布朗特也爲這個魔法保姆帶來了新的特質,很多小表情爲人物增加了性格和趣味,還被粉絲戲稱爲「史上最愛翻白眼的仙女」

  畢竟是《穿普拉達的惡魔》的婊氣出身。

  時隔多年,當初看了《歡樂滿人間》的幾代孩子都已長大成人,紛紛進入社會忙碌起來。

  所以迪士尼這回,就是衝着“致敬童心回憶殺”而來的。

  第一部中的班克斯姐弟,早已長大成人併成家立業,卻因爲生活中的一系列變故,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

  當瑪麗再次迴歸的時,都說姐弟兩纔是需要照顧的班克斯“孩子”。

  最令人心酸的是,姐弟兩早已忘卻了瑪麗的魔法,覺得她只是一個保養到位的兒時保姆。

  就連孩子們向爸爸姑媽講述瑪麗帶他們經歷的奇妙歷險時,他們只覺得是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絲毫不記得自己童年時也經歷過同樣的魔幻之旅。

  《新歡樂滿人間》依舊是瑪麗和孩子們的奇妙歷險,但它想表達的是,更多的是對於成年人童心的呼籲。

  當我們還是孩子時,就盼望着快快長大。而真正長大後,卻又對童年無比懷念。報姐覺得,大家懷念的,其實是孩童時候的無憂無慮和純潔童心

  就像我們進入迪士尼樂園這樣的童話世界一樣,周圍的孩子們往往只會激動地嬉笑玩耍,而成年人一般會在某個時刻熱淚盈眶,那是因爲我們對於童年的眷念

  童心與生俱來,只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和世事的磨礪,很多人的童心就漸漸消退,人變得世故、庸俗、僵化。

  但一旦與孩子接觸,我們就會感受到那種天真無邪的心態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自己與生俱來的童心也在不知不覺中又激發起來。

  在報姐看來,兒童抑或成人,只是一個驅殼,只是年齡上的一個區分。你的內心是否純真,或者,是否願意一直相信純真的力量,是你的選擇。

  就像《小王子》的一句經典臺詞: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子,只不過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

  願你常懷童心,永遠做一個“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