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堂到地獄,只有一步之遙。

伊麗莎白·霍爾姆斯(Elizabeth Holmes)大學輟學,夢想改變世界,19歲時創辦Theranos,喜歡穿黑色套頭衫,信奉素食主義,每天工作19小時,性格偏執,擅長講故事……除去是個女性,霍爾姆斯幾乎就是高配版的喬布斯。

31歲時她曾是世界上身價最高的最年輕的創業女性,憑藉45億美元的個人淨資產成爲《美國50位最成功女性企業家財富榜》第一名,是全球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女富豪。

Theranos承諾提供簡單經濟的血液檢測服務,就能拯救無數生命,但經《華爾街日報》發表調查曝出Theranos推出的旗艦驗血儀器“愛迪生”所宣稱的高準確度,其實是由造假數據而來,這家估值一度高達90億美元的獨角獸初創公司瞬間崩潰。

快公司採訪了知名電影製作人亞歷克斯·吉布尼和兩位製片人,瞭解在記錄這場十年一遇科技騙局的過程中,他們學到了什麼:霍爾姆斯是一個有道德缺陷的女人,好大喜功,好高騖遠。

當一切開始土崩瓦解,她就聲稱因爲她是女人,並做了男性一直在做的事情,因而被孤立。但是,她所做的極端撒謊行爲,與她是否是一個女人無關。

伊麗莎白·霍爾姆斯

她,精心安排的服裝行頭是黑色高領毛衣和黑色休閒褲,不太含蓄地致敬偶像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她,似乎從來不眨眼,怪異的男中音,特立獨行於這個女性CEO和發明家少之又少的科技圈,爲了營造出標籤式的莊重形象。

這就是Theranos創始人伊麗莎白·霍爾姆斯(Elizabeth Holmes),很多紀錄片製作人心目中的理想之選,不過在此之後,人們似乎看到魔鏡的另一面。

以霍爾姆斯及其公司的故事爲素材,亞歷克斯·吉布尼(Alex Gibney)拍攝新片《發明家:硅谷大放血》(The Inventor: Out For Blood in Silicon Valley),該片講述Theranos從一個價值90億美元的科技寵兒,爲大衆提供簡單經濟的血液檢測服務,拯救無數生命,到經歷戲劇性的起落,成爲硅谷最惡名昭彰的欺詐和詐騙案的女主之一。

片中大量描繪霍爾姆斯卡通般的外形特徵,試圖刻畫她堅定不移的自制力。然而實際上,當她大步穿過Theranos清潔無菌的白色走廊,神態動作看起來就像一個機器芭比娃娃。甚至當她試圖放鬆自己,比如在公司聚會上跟着MC Hammer的歌曲搖擺身體,以及在充氣跳牀裏嬉戲玩耍時,效果卻是令人不忍直視,她完全不知道如何“脫稿演出”。

《發明家》本質上是一場調查行動,旨在探究是什麼推動霍爾姆斯,一個懷着改變世界的夢想從斯坦福大學輟學的理想主義年輕女性,是什麼促使她在夢想淪爲危險騙局時仍毅然決然拒絕放棄。

Theranos的發明是一個叫做“愛迪生(The Edison)”的類似打印機的黑色盒子,它承諾僅用一滴血就能進行大量測試,卻從未真正做到這一點。

然而,危險信號越多,霍爾姆斯挖得就越深,她在亞利桑那州建立了多家Theranos測試中心,還四處尋求更多資金。當《華爾街日報》一篇長篇曝光文章指控她犯有不法行爲時,她的還擊反而愈加猛烈。

吉布尼之前也拍攝過講述欺詐故事的紀錄片,比如《安然風暴》和關於環法自行車手蘭斯·阿姆斯特朗(Lance Armstrong)的《阿姆斯特朗謊言》(The Armstrong Lie)。讓他對霍爾姆斯的故事感興趣,是想藉此機會研究“欺詐心理學”。

《快公司》採訪吉布尼以及他的製片夥伴艾琳·埃德肯(Erin Edeiken)和傑西·迪特(Jessie Deeter),討論霍爾姆斯自欺欺人的嚴重程度,性別如何影響他們的思維;以及霍爾姆斯和她的偶像史蒂夫·喬布斯之間的共性與差異。

《快公司》(以下簡稱FC):

在拍攝這部影片的過程中,你對霍爾姆斯的看法發生了什麼變化?你對這個角色的好感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

亞歷克斯·吉布尼:隨着時間推移,我對她的好感越來越少了。

在我們的團隊中,參與這部電影的三位製片人都是女性,我想她們一開始還願意諒解她,直到我們深入瞭解了故事的細節。比如當我們收到約翰·卡雷魯(John Carreyrou)的書《壞血:硅谷初創公司的祕密與謊言》(Bad Blood: 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的排版毛樣時,當我們開始看到和聽到一些我們收集的錄音帶,裏頭記錄了她的謊言時。漸漸地,我們的看法發生了變化,變得陰暗了。

我想整個團隊都認同,她一開始的出發點是好的,即使部分意圖是出於個人的浮誇自大。但到最後,我們一致認爲她完全墮落了。

因爲在努力打造一家偉大的公司並實現個人夢想的過程中,她跨越了一條真正的道德底線,在亞利桑那州啓動了患者測試。這種違規行爲太過火了。而且,她不願意聽到任何來自內部的批評意見,爲了堵上告密者的嘴還採取了殘酷的手段,以非常殘忍的方式追捕或解僱告密者。(吉布尼指的是伊恩·吉本斯(Ian Gibbons),Theranos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他知道Theranos的產品存在技術缺陷,在一起涉及Theranos的專利訴訟中,吉本斯原本準備作爲原告出庭作證,但他害怕在宣誓之下說出真相,於是,他選擇了自殺。)

當他的遺孀說伊麗莎白·霍爾姆斯甚至沒有給她打過電話的那一刻,突然間,你看到霍爾姆斯的魅力和率真變成了無情和算計。

霍爾姆斯公開表達自己對史蒂夫·喬布斯的崇拜,通過拍攝關於他的紀錄片,你也思考和研究過他。在你看來,作爲領導者和遠見者,作爲有着極其堅定的意志和不同程度缺陷的人,他們倆有何異同?

吉布尼:她渴望從各個方面模仿喬布斯。在某種程度上,Theranos的孤立運作和蘋果很像。注重設計,很像蘋果。大學輟學,很像喬布斯。這一切都是經過精心蓄謀,刻意爲之。她從Chiat/Day廣告公司聘請帕特里克·奧尼爾(Patrick O’Neill),因爲他負責過蘋果這家客戶。她從蘋果公司僱傭了各種各樣的人。

她真的以爲她能像蘋果一樣,開發出美國所有家庭人手一臺的設備。但有趣的是,如果她能在斯坦福大學待到畢業,她就會聽到史蒂夫·喬布斯的演講,當時他說的一些話可能會讓她對喬布斯有更深入的瞭解。

‘錯誤是珍貴的。’喬布斯從這些錯誤中吸取了教訓,確保自己周圍都是非常能幹且敢於反抗他的人,比如領導iPod團隊的喬恩·魯賓斯坦(Jon Rubenstein)、硬件主管阿維·特範尼安(Avie Tevanian)和首席設計官喬尼·艾夫(Jony Ive)。這些人有能力,有分量,有才能,有技能,有經驗,能夠帶領這家新成立的公司走向勝利。

但伊麗莎白·霍爾姆斯不想聽到任何人的批評。她不想聽到別人指出她的錯誤。錯誤對她來說並不珍貴,而是恰恰相反。她從史蒂夫·喬布斯那裏學到了錯誤的教訓。

在拍這部電影的過程中,你和霍爾姆斯有過什麼互動嗎?

傑西·迪特:我和她一起吃了一頓持續5個小時的晚餐。有點折磨人。那還是我們整個報道過程中相對較早的階段。那天我到現場,拿出筆記本,從那一刻開始,伊麗莎白·霍爾姆斯就對我拒之千里。她說:‘你在幹什麼?你不能記筆記。你什麼都不能錄。’緊接着,她開始問我問題。我們的團隊在做什麼?和誰談過?亞歷克斯想做什麼?

她喋喋不休說個不停,說她一直想拍一部自傳電影,因爲她覺得她即使不是史蒂夫·喬布斯,也至少肯定是醫療領域的另一個他。

她要打破常規,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做事。幸運的話,我們就能報道她的故事,記錄她心中Theranos的重生歷程。她的表現就像是在面試我們編輯團隊一樣。

你認爲Theranos是否代表了當下硅谷的現狀,反映了社會對科技公司的嚴重不信任?

吉布尼:我確實認爲它有一定的象徵意義。

所謂的“假裝自己能行,直到你真的能行(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和“快速行動,打破一切(Move Fast, Break Things)”。這兩句話有好處,也有實實在在的壞處。

現在,我們也聽到很多出自硅谷的謊言,Facebook是關鍵。看到Facebook高管道歉,感覺就像伊麗莎白·霍爾姆斯最後的致歉聲明,她脫下了黑色高領毛衣,卸掉了深紅色口紅和睫毛膏,換成了一件淡藍色襯衫,素顏出鏡,脖子上掛着一個小而明顯的十字架。

那句道歉是這樣的:‘嗯,我很震驚!我很沮喪!’有點克勞德?瑞恩斯在《卡薩布蘭卡》裏的感覺,和馬克?扎克伯格道歉時的語氣也很相似。都不真誠。

在硅谷和其他行業,性別不平等是一個重大而敏感的話題。霍爾姆斯不僅是一位首席執行官和創始人,更是一位女性首席執行官和創始人,你對此有何看法?這是否影響你對她的看法和描述?

吉布尼:這是故事的一部分。

我和我的團隊都在努力思考,她是否因爲是女性而受到不公平的對待?這是霍爾姆斯的觀點,男人有機會假裝自己能行,直到他們真的做到了。

她是一個有道德缺陷的女人,也許她的缺點之一就是好大喜功,好高騖遠。

你會在電影裏看到很多有道德的女性,她們工作出色,也很有頭腦。告密者之一艾麗卡·張(Erika Cheung)目前正在香港創建小型初創企業的孵化器。這是一家很好的公司,但它並不打算做全球最大。它的目的是做有智慧、有益的工作。菲利斯·加德納(Phyllis Gardner),一位聰明利索的女士,來自斯坦福醫學院。她們纔是我的榜樣,而不是渴望成爲全球首富的人。

艾琳·埃德肯:在我看來,性別問題是我們必須探討的問題。

不僅因爲這是伊麗莎白·霍爾姆斯平步青雲的一部分因素。不管她是否明確使用過這個身份,這都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因爲她是一名女性發明家,這比在這個行業中擔任女性CEO還要罕見,所以大家對她感興趣,特別支持她,希望她成功,我想如果她是一個男人,她可能要面對更多的檢驗和質疑。

另一方面,當一切開始土崩瓦解,她就把問題轉向了性別,聲稱因爲她是女人,並且做了她這個行業的男性一直在做的事情,她就被孤立了。她這話確實有點道理,畢竟在創業公司和私人企業裏,總有人在撒謊。但她所做的極端撒謊行爲,與她是否是一個女人無關。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特別值得關注。

文 | Nicole LaPore

編輯 | high財妹

翻譯 | 李美玉

圖片 | 網絡

挖掘創新是《快公司》一以貫之的行事方法論,然而,關於“創新是什麼”,“創新在哪兒”的議論往往莫衷一是。其實,創新本就是一場沒有邊界和限制的頭腦風暴,每一次刷新都是顛覆。我們一直在尋找創新路上的並肩者,他們與衆不同,不墨守成規,他們是這場風暴的中心。如果您身邊有這樣不懈嘗試的“風暴發起者”,歡迎後臺留言。

點擊即可購買雜誌,全年訂閱8折優惠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