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十一月中旬上映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Coco)猶如一磅親情炸彈,震碎了寒冬的凌冽,帶給我們直擊心靈的涓涓暖流。

(電影《尋夢環遊記》海報)

在親情內核之外,《尋夢》也為我們呈現了一場絢麗恢弘的視聽盛宴。主創團隊從墨西哥古老且生機勃勃的傳統民俗中汲取靈感,打造出美輪美奐、令人嘆為觀止的亡靈世界,片中的亡靈節狂歡夜絲毫不亞於人類世界中任何一個盛大的節日,金橘色的萬壽菊花瓣像河流一樣在街巷間流淌,美到令人窒息。那麼,這樣一場盛大的傳統節日有著怎樣的歷史淵源,又經歷了怎樣的歷史變遷呢?

(電影海報,背景為萬壽菊花瓣鋪成的橋)

基督教與印第安文明的碰撞與交融

今天我們所見的墨西哥傳統節日「亡靈節」(Día de los muertos),可以說是在基督教文明及萬聖節習俗影響下,結合印第安土著居民本身流傳的祭奠先人的習俗而形成的。

墨西哥亡靈節的歷史要追溯到西班牙征服者到來前的阿茲特克時代。根據阿茲特克帝國的傳統,世界分為歸神所有的天堂、人所居住的地上世界和亡靈所在的地下世界——米特蘭(Mitlán),所有的人在死後都將去往地下世界,而不是像天主教所宣揚的一部分亡靈去往天堂,一部分下地獄,因此阿茲特克人所描述的地下世界並非恐怖的地獄,「地下世界」這個詞相對而言只是一個客觀描述,亡靈們完全可以在地下世界繼續幸福快樂地生活,這一點和瑪雅人的認知也非常相似。換句話說,人的死亡對於活著的親人來說或許是悲痛的,但對於亡靈,只是換一個地方繼續生活,因此死亡並不是一件特別令人恐懼的事。

每一年中地下世界的亡靈會尋找機會與仍在人世的親人團聚,這對兩個世界來說都是件大事。最初的時候,這個節日在每年夏季舉行,每逢此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過世親人的墓前擺設祭壇,並在祭壇前守候亡靈歸來。這一節日聽起來很像我們國家傳統節日清明節,但亡靈節絕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因為印第安文明對死亡相對輕鬆的認知,其氛圍更像是家庭聚會,時至今日,亡靈節已演變為一場狂歡節。墨西哥四年級小學生的《公民知識》課本上寫道:「亡靈節是我們為那些已經不和我們在一起的人舉行的節日。這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相反,它是一個充滿色彩的節日。這是西班牙殖民時代以前就有的印第安習俗、印第安文化。」

(墨西哥人在亡靈節的裝扮)

16世紀西班牙入侵墨西哥,在他們用暴力摧毀阿茲特克帝國的統治之後,仍持續且不遺餘力地圍剿阿茲特克人的意識形態,西班牙人的征服伴隨著狂熱的宗教擴張主義,他們認為只有天主教才可以改造這個「野蠻落後」的地區,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徹底臣服。出於恐懼,原住民大多從形式上接受了天主教,但原始宗教長久以來的影響力無法根除,墨西哥人總能在天主教傳說與原本的自然崇拜中找到契合點,時間一長,西班牙征服者也就同意原住民們恢復祭祀亡靈的傳統,但為與天主教結合,把節日時間挪到11月的頭兩天,這樣便與萬聖節在時間上接軌了。在當今墨西哥各大城市,我們都可以看到萬聖節與亡靈節的傳統融合而成的現代版亡靈節的盛況。

(亡靈節遊行盛況)

參考文獻:

木弦:《一路童行》,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年。


作者:金滿樓

和其他天真無邪的動畫片有所不同的是,迪士尼新片《尋夢環遊記》初看上去,還是有些「邪惡」的。

因為這個故事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墨西哥亡靈節,而且片中的大量人物都以骷髏形象出現(雖然是美化過的)。

那麼,墨西哥亡靈節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早在被西班牙殖民前,墨西哥土著古阿茲特克曆法中就有「幼靈節」和「成靈節」。

而16世紀後,西班牙強迫土著居民改信天主教,其中引入的「諸聖節」和「萬靈日」,分別是11月1日和2日。

之後,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相互結合,墨西哥所特有的亡靈節也定在了11月1日和2日,也就是傳統的「幼靈」節(懷念故去的孩子)和「成靈」節(緬懷故去的成年人)。

從紀念意義上說,墨西哥的亡靈節和中國的清明節有些接近。不過,中國的清明節是相對嚴肅的,而在氣氛方面,墨西哥亡靈節和英美國家的「萬聖節」有相似之處。

亡靈節對墨西哥人來說是很重要的節日,因為按當地民俗與傳說,之前死去的親人會在這天跨越生死的界限,回到人間和活著的親人重聚。

只有善待亡靈,讓亡靈高高興興地回家過個節,活著的人才會得到亡靈保佑,無病無災,莊稼也會大豐收。

墨西哥亡靈節期間,兩個最主要的供奉與慶祝地,一個是祭台,另一個是墓地。其中,影片中反覆出現的上糖骷髏頭和萬壽菊也是祭台和墓地的重要裝扮品。

在墨西哥人看來,萬壽菊象徵著太陽的光芒,是萬物的起源,燦爛耀眼的萬壽菊花會引領亡靈回到家。

按照傳統說法,亡靈世界的人要回到人間的話,必須走上一座萬壽菊形成的橋,而誤入亡靈世界的米格要回到人間的話,也要用萬壽菊的花瓣祈禱。

這些在影片中反覆展現的概念,其實也是墨西哥亡靈節的重要理念。了解了這些背景知識後,或許對影片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


亡靈節是以印第安土著文化為主導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結合的產物。瑪雅人是古代印第安人的一支,唯一留下了文字記錄的民族。在瑪雅遺址隨處可見關於生死的理念,瑪雅人認為生與死只隔一線,死是生的解脫,生是死的重生。墨西哥人是從古代印第安人(Indian)的哲學中,繼承了這種對生命的看法,發展成為舉國上下歡慶的「亡靈節」。他們歡欣鼓舞地慶祝生命周期的完成,一年一度迎接生者與死者的團聚。

當西班牙人帶來的基督教文明漸漸佔據了墨西哥後,亡靈節融入了萬聖節的某些習俗,比如南瓜與麵包在節日中成為重要的的運用。如將每年的節慶日固定在了11月頭兩日,其中1號是」幼靈節「專為兒童準備,2號是正式的」亡靈節「。但墨西哥的亡靈節更多還是傳承了古印第安人的傳統,在這兩日中,無論男女老幼,都會準備好玉米、麵包、南瓜及故人生前愛吃的飲料與食品,去往墓地或祭壇進行祭祀活動。

亡靈節到處充滿了歡樂和喜慶的氣氛,他們認為,死者能通過安放在家裡的靈位和裝飾墓地的鮮花感覺到親人們對他們的態度。各項準備工作都必須非常精心,因為他們相信,如果讓死者覺得紀念儀式做得不妥當的話,死者就會給一家之主帶來疾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