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no-naha-review122.jpg

站在這部作品前,就像面對著自然宇宙無窮盡的未知,為此僅能為自己的渺小淚流。
如果要以一句話講述對這部片的觀後感,我想就是這種難以述說的感覺吧!


我們好像一直在追尋著什麼?夢想嘛?還是尋找著那個自己呢?現實與虛幻似夢非夢的在人生中轉換交替著,有時候真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去了,你是否也常有這種感覺?

       自看完新海誠導演新作《你的名字》之後,想啊想啊想到現在,對於人生似乎多了更多一點了解,頗療癒的!也許這次談的就是人類共同悶在內心心底的一些難解的事吧!莫名的共鳴著。這部作品就像是一顆完整的地球,從地殼表面到地心深處都述說著不同意義,我想原以為是日本青春純愛動畫片的部分僅僅只是地殼,導演藉由輕鬆活潑的方式說著故事,把沈重的道理輕輕說,讓我們必須從片段中向下挖掘,挖掘到一些屬於自己的東西,這也是我覺得新海誠厲害之處。

       文化之初,可說是人類與自然所產生的一種互動,自原古時代取材於自然所生成的食衣住行育樂相關物件,像是文字到傳統技藝,甚至是對自然界的畏懼與敬仰而產生的宗教信仰等,在這部宇宙觀的作品中,除了大量從真實場景的取材歧阜縣飛驒市、特產豬排蓋飯、長野縣諏訪湖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新宿火車站等當代城市行銷外,更多的是對於日本傳統文化重視的體現,從神社信仰儀式到組紐編織,對於這些過去所積累下的文化,面對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逐漸走向無人接掌傳承的難題,對於傳統文化技藝等都面臨著種種危機,先是不重視而遺忘,更可怕的是我們都成了滅絕某一傳統的共犯,不只是日本,我想在台灣更是心有戚戚。如果將「文化」類比片名:你的「名字」。對於日本運用眾多媒介處理國族文化認同這塊,深感敬佩!而總是想著臺灣,我們的名字是什麼?

14715098_10210384220309309_3361756328731852233_o.jpg
ごえん
是日幣五円的發音,同時與其同音之辭意為「御縁」,即是緣分的意思,人生中的連結就是如此美妙,緣起緣滅,只希望曾經的結都能好好的,好好的體驗人生。

       繩結貫串了整部片談論緣份一事,新海誠運用巧妙的節奏說著,將其以動人樂曲切割為三個段落,似乎藉由三年高中的設定,彷彿在談著佛家禪學所說的三世觀:前世、今世、後世。而女主角三葉的命名又是否同為呼應這個概念呢?生命中,我們不斷藉由各種方式與人事物交換著意念,觸發意義而產生連結,就像三葉奶奶說著:結,體現了時間的流動,聚在一起成型,扭轉、纏繞,時而返回原路、或者斷裂,接著又再聯繫一塊。

       如果我們把三個段落分為緣起、緣滅、再續前緣比擬,第一段緣起即可做為人之於文化的生成,傳統文化建立起源,而第二段談緣滅,則是時空的改變造成自然或人為的消逝幻滅,而第三段則是談著遺忘之後,我們似乎在尋找著那段好像遺失的曾經,可惜的是當遺忘之後,我們是否還能從新記得?

       夢,醒來之後就會逐漸消失。面對現實的路上,我仍半夢半醒著,深怕醒過來後那曾經想追群的夢想似乎也將被遺忘吧!夢醒之時,是現實。

14729132_10210460794863625_3623768850388583552_n.jpg

還記得這一幕嗎?這個分鏡深深刻在我心,因此腦筋一動動到座落於高雄的歷史建築,日本時代遺留下的武德殿,拍了一系列向海誠哥致敬!

       在這部作品中海誠哥像著了魔的似(!?)在處理「門」這個畫面的時候大量使用這個特別的構圖分鏡(如上圖),像是運用在兩個主角房門或是電車門等,而這種著了魔似的重複運用我們可稱之為「表現主義」,大量而反覆的表現方式,強烈的體現出某種儀式性的語彙。就這個畫面來說,很特別的是以縱向的方式觀看「門」,而門的本體至中於畫面中上部,將整體畫面均分為左右兩個部分,就像是兩個平行世界,等待著某扇門的開啟,產生連結,這就是「結」的開始。

14813627_10210494841634773_614483177_n.jpg

       除了那個大量反覆的門體分鏡外,海誠哥還大量使用著其他像是鐵道、空橋、階梯(如上圖)等來將畫面一分為二,剛剛談過「三」,現在我們反過來看看「二」吧!從兩個男女主角所建構出兩個不同世界開始,從男女性別交換、城市與鄉村景致、關東腔與關西腔等等,片中運用大量的對比,帶著我們尋找差異間的平衡。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易經》

       兩儀指陰與陽,是中國從自然天與地的概念發展出的一套哲學,而陰與陽所構成的太極,是平衡是圓滿。上述的對比似乎都各自成了某種平衡,是吧?還記得片中三葉的故鄉糸守町是個隕石湖,而水宮神社神體所在處之地形亦是一個下凹圓形綠地,Taki 與 Mitsuha 在兩個圓之間相遇了,更體現出世界萬物間的平衡,而人類對於自然呢?我們是否足以與其平衡?

 

11351158_10206641649987390_869553270951845713_n.jpg

       當彗星劃過Taki的東京夜空那一幕,讓我聯想到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畫家卡斯巴·佛烈德利赫(Caspar David Friedrich)1818年的畫作《霧海中的漫遊者》 Der Wanderer über dem Nebelmeer。如果說這幅畫作是19世紀人類對於浩瀚自然未知產物,那《你的名字》這幕也許就是城市版吧!雖然人類社會日漸繁盛,進步的速度飛快無比,但仍抵不過炫麗的彗星劃過,面對自然,我們仍渺小無力,然而學習如何與自然共生,我想就是人類社會一直在追尋著的那個名字吧!

「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人的情況與樹相同。它愈想開到高處和明亮處,它的根愈要向下、向泥土、向黑暗處、向深處、向惡。------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飛翔的越高,我們在不能飛翔的人眼中形象越是渺小。」—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如果想要娛樂,或當日本青春浪漫的純愛故事看,這部片我不推薦,因為可能會花很多錢需要二刷、三刷才能逐漸明白其中意義。雖然,故事文本一流、畫風精緻細膩、連分鏡畫面也充滿意義、配樂舒暢美麗無比、腳本節奏輕鬆自在,但。沈重故事要輕輕說。對我來說,絕對是部生命中重要的能量泉源,二刷三刷都沒問題!在此主觀特別推薦給需要精神療癒、對未來感到未知恐懼、對人與自然萬物間的關係意義探討感興趣的你。

如果人生是一場夢,那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去何處?我們的名字又是什麼?也許一直是我們在追尋的吧!
你找到你的名字了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