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會是什麼樣的?這一直是縈繞在人類心中的問題。

《未來簡史》中爲這個問提供了一個觀點,未來發展,理想的角度上無非就兩點:1、社會的效率更高 2、對世界的認知更深刻。

不過,未來的世界是否真是一個烏托邦?這點衆說紛紜,圍繞着未來世界,電影、遊戲、小說都提供出了不同的展望,大致也可以分爲兩個方向:1、悲觀的,人類被科技所統治,毫無希望可言。

在電影《黑客帝國》中,人們所生存的世界其實是計算機程序創造出來的虛擬世界,而真實世界卻被矩陣(Matrix)所控制着

2、樂觀的,人類通過理性運用科技,不論現狀如何,爲了美好的新生活而奮鬥着。

遊戲《羣星》中,人類安居樂業,並與不同種族的外星人和諧共處

這兩種觀點,哪一個會在未來發生呢?這個誰都不能打包票,但通過分析這兩種可能,我們能看清人類永恆的擔憂與展望。

去年有一部關於未來的電影,非常的火爆。不用說大家也知道,那就是《頭號玩家》。許多人把這部電影當情懷之作看,認爲這是一部不錯的爆米花電影。在電影中,男主角打敗了邪惡的企業集團,依靠着正義與良心,解放了全世界的網癮人民,恢復了正常的社會秩序。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剖析電影內的世界觀,則會發現電影其實對人類的未來抱着一種悲觀的態度。

電影的背景設定在了2045年,地球大多數地區都成了貧民窟,人們都沉浸在了一款叫做《綠洲》的虛擬現實遊戲世界中。

傳統的社會秩序土崩瓦解,而圍繞着這款遊戲,卻產生了新的階級秩序

1、沉迷遊戲的普通人們,吃飯只叫外賣,爲了購買遊戲裝備不惜貸款。

2、投機者,獵手(Gunter)們,放棄了工作與生活,全神投入到遊戲中尋找彩蛋,來贏得遊戲開發者哈利迪的五千億美元遺產。

3、大財團, 創新網絡公司,在遊戲中組建自己的軍隊尋找彩蛋、管理遊戲秩序,並利用遊戲機制大發橫財。

4、反叛組織,有的是實在還不起債的,有的是爲了遊戲的自由而奮鬥的,他們聯合起來在遊戲中破壞大財團的勢力,以此來反抗邪惡的資產階級。

社會秩序完全建立在虛擬現實之中,然而,現實生活卻毫無秩序可言,人們活如螻蟻,更別談人類未來了。

未來人類居住現狀

《頭號玩家》的社會發展,其實是陷入了奶頭樂的死循環中。虛擬現實科技的發展,反而卻讓人類陷入了文明的泥潭。大家先是沉迷於遊戲所帶來的快感,接着,當他們回到現實,卻是滿目瘡痍,在對現實的不滿之下,最終又選擇了遊戲這一個安樂窩。他們雖然能夠享受科技的歡愉,精神上卻是可憐的棄兒。

這其實就是反烏托邦(Dystopia)概念——未來的技術發展突飛猛進,但人類卻無法駕馭這份力量,最終被科技所奴役。

男主角遊戲裏再牛逼,走出遊戲後也要面對慘淡的現實

在這種社會形態下,人們表面活得十分安穩,打遊戲、吃披薩、睡覺,鄰里和諧,但人類的未來卻是充滿絕望的。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想象了2532年的人類社會,由於社會管理和基因科技的發展,普通人的命運從胎兒階段就被大財團和政治人物操縱着

仔細想想,1982年的《銀翼殺手》所描繪的世界也是這樣,2019年,科技進步導致地球人口膨脹,大多數人類拋棄了文明,移民到外太空,而窮人、罪犯便只能留在地球上,治安混亂。

霓虹之下,是黑暗與貧窮

在這個科幻流派中,人類的宿命只有一個,成爲精神的赤貧階層,活在虛無的廢土之上。

《頭號玩家》中描繪的世界,看上去細思恐極,但這並不是科幻創作的全部。在科幻創作領域還有另一個流派,他們重點強調的是人的作用,而科技則是人理性的延申。

科技發展的未來一定會是悲觀的嗎?遊戲《輻射:新維加斯》給了另外一個答案。在遊戲中,世界依然是動盪的,核戰之後人類文明幾乎消失殆盡。

波士頓,核戰爆發一瞬

不過,工業大亨豪斯先生在戰前就依靠數學模型預測到了核戰爆發的時間——2077,隨後他就在賭城維加斯建立了激光防護網,攔截了多數核彈頭,讓賭城不至於灰飛煙滅。

豪斯先生。背後是他研發的變形金剛——自由先鋒,豪斯先生則在覈戰中依靠維生科技活了下來

除此之外,豪斯先生派遣機器人軍團維持着賭城的重建與秩序,讓新維加斯成爲了戰後美國的綠洲。豪斯先生在末世的所作所爲,其實也符合了該流派的一個科技邏輯:科技是人的延申,科技能爲人類服務。

豪斯先生治理下的新維加斯,人類文明的綠洲

類似的邏輯也能在《機械戰警》中看到,在未來,社會犯罪率攀升的同時,電影中的男主角墨菲被改成半人半機械的戰警,維護着社會正義。

包括日本1971年的特攝片《假面騎士》,主角們在接受了改造手術後,與邪惡組織進行對抗,肩負着保護人類的重任。

這類作品中對未來的闡述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未來世界中,主角是人而不是科技的種種衍生品,而科技則在理性的指導下,實現人們對新世界的種種展望。

喬治?歐威爾曾說過一句話,誰掌握了過去,誰就掌握了未來。

求索未來世界,並不一定要從科幻世界中找到答案,其實你只要環顧下你的日常生活,你也會發現,在當下,物聯網也正在從智能家居、智能交通、互聯工業等多個維度改變着我們的生活。

物聯網並非一個抽象的概念,說白了,就是把我們身邊的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用互聯網串聯起來,並以更智能的方式來服務我們。如果你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現在的生活中,“未來的影子已經無處不在了”。

一、智能家居

這一分支主要是通過智能設備直接掌控、監控或者預設您家中的家電或其他家居用品,解決你生活中的種種煩惱,讓你的日常生活過的更自在舒適。

如果你看過《回到未來2》,你一定對電影裏的未來科技印象深刻,但其實電影所想象中的2015年生活方式,用的就是物聯網的智能家居理念。

早上起牀、晚上睡覺時,都可以通過調整窗戶上的取景屏幕,讓自己隨時領略世界各地的美:

出門穿鞋,鞋帶自動繫好:

隨時隨地,掃指紋付款:

將迷你比薩放入機器中,比薩自動做好:

而在現實中,這些科技部分已經存在了,你要做的只是“來個博世”,德國的物聯網技術及智能交通解決方案供應商——博世(Bosch)公司讓互聯生活成爲了可能。

讓生活來個博世

只要讓你的家園與博世的種種設備連接,你的生活就會煥然一新。

試想一個早晨,你一覺醒來,博世的咖啡機就自動依據你的喜好做好了一杯提神的咖啡,你要做的只是去品嚐。

準備早餐也不再會是件苦惱的事情,私人廚房助理Mykie不僅可以自動根據你的冰箱制定菜譜,還可以幫你在線訂貨,而且,你在做菜的同時,也可以與Mykie互動,讓Mykie播放音樂,播報股市情況等等。

當你吃完早餐後,博世擁有智能導航和內建傳感器的掃地機器人、洗碗設備又會自動幫你清洗餐具、打掃衛生

總而言之,智能家居就是把你平時所遇到的一些瑣碎的不便與煩惱,用尖端的科技統籌,來一一消除。

二、智能交通

同理,智能交通的目的也是把原本緊張和無趣的駕駛,變成一件輕鬆的事情,比方說語音喚醒引擎、無人駕駛、電腦自動根據路況選擇最快的路線、按你的心境播放對應的音樂等等。

如《銀翼殺手》裏的警車,不僅可以起飛盤旋,還可以偵測周圍環境,與車載的人工智能對話、安排指令,讓警察可以專注辦案。

可惜的是,這輛汽車只有手動擋,還沒無人駕駛功能

而現實中,雖然我們仍然無法做到空中飛行盤旋,但同樣的,你只要“來個博世”。運用博世的無人駕駛技術和智能交通方案,能讓你的出行更加輕鬆自在。用智能手機就可以解鎖、啓動汽車,車載系統也會隨時提醒路況變化,甚至你還可以自動泊車。

而這些僅僅只是博世在個人生活和城市交通上所做出的領先創舉,在互聯工業上,博世所作出的改變並不止這些。

三、互聯工業

依靠大數據,給工廠下指令進行智能生產,爲客戶提供定製化的生產,即按需供給,而非簡單的按價供給。而整個工廠幾乎完全自動化運作,幾乎沒有人。

科幻小說家菲利普·迪克有寫過一部小說,叫《自動工廠》,很好地詮釋了互聯製造的概念,在小說中,人們在覈戰後的世界苟延殘喘,所能存活的依靠僅僅是戰前就組建好的機器人工廠,工人是機器人,管理者甚至也是機器人,機器人根據數據和指令生產人們所需的物資。

自動工廠的送貨車在給人們發配物資

自動工廠的設想並不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除了在互聯生活上的物聯網創舉,博世在工業上所提供的技術,讓高效生產成爲了一種可能。

讓生產來個博世

博世的Nexeed MSS技術,將技術人員、生產資料、生產人員串聯在一起,以精進協作的方式,提高生產效率。

運用博世技術的未來工廠停工時間減少了20% , 每年在中型工廠的維修天數節約了122天,博世的生產管理APP,可以互聯工廠約80臺機器的數據,無論生產元在哪,都可以用手機監控工廠的生產狀態,在此基礎上,APP還會自動給員工分配任務,讓每個員工都能更高效地工作。

博世的互聯製造上的領軍力,不止表現在製造業中,甚至在水產養殖領域,你都能看到博世的身影。

在塔斯馬尼亞州,博世的尖端科技甚至可以幫助漁夫們養殖牡蠣,依靠博世的ProSyst物聯網,測量水溫、水深,以及溫度和大氣壓力,以此來向農民提供科學的養殖方案。

博世在物聯網上的科技貢獻,不是科幻電影中的黑科技爆發,更是一種細水長流的科技浸潤,如果博世的科技,能使人們的生活更便捷了,工作更輕鬆了。省下的時間和精力,就能讓我們得以活得更自由、更深刻。

而自由與智慧,是否是你理想未來的樣貌呢?

關於未來,大家還可以點開下面這段視頻,期待一下已經到來的未來世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