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兩天在等車時,聽到兩個老人對話。

其中一個老人提到,有個親戚家的孩子,感情上遇到點問題,悶在家裏不出門,整天要死要活的。

另一個老人就嘆息,年輕一輩的人,能扛得了事兒的人太少了。

很多人都說,這一代年輕人是垮掉的一代,是崩潰的一代。

其實不然,這一屆年輕人並沒有別人想的那麼容易崩潰。

2

深夜,收到前同事小玉的一條微信:生活真是比中藥還苦。

原來,小玉最近在忙公司的一個項目,加班加點趕方案,卻被否決掉了。

下午開會時,在會議室蒼白的燈光下,小玉突然生出一種打開門跑出去的衝動。

想歸想,小玉還是唯唯諾諾應承了下來。

回家後,連續熬夜好幾天的小玉,本想先補一覺,但是,上司又發來幾條催促信息,還讓她另外再準備一份PPT。

小玉頭疼欲裂,想發個朋友圈宣泄,又覺得負能量太多,只會讓別人擔心,又默默一個字一個字刪掉了。

我真覺得自己快崩潰了,吐槽完後,小玉就繼續去加班了。

第二天,我問小玉,事情處理得怎麼樣了。

小玉回說,還算順利。忍一忍,堅持一下,到底還是過來了。

想到一句話,成年人的崩潰,總是在深夜零點以後。

但是崩潰過後,還要儘快自愈,絕不讓情緒過夜。

第二天推開門而出時,依然是那個強大而體面的自己。

一個合格成年人的必備修養就在於此。

作者楊海濤說,突然發現,人很容易崩潰,也很容易自愈。但都是一個人悄悄崩潰,悄悄和自己和解

人很容易會因爲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瞬間變得很喪,崩潰總是來得悄無聲息。

生活沒有容易二字,但幸好,每個人都早已掌握了隱忍的生存法則。

面對生活的試煉,他們都有一套自我修復系統:

或是深夜舔舐傷口,或是車內獨處抽根菸,或是廁所痛哭5分鐘……

這些方法就像速效救心丸,在難過時讓情緒有個出口,在崩潰邊緣時能夠自我救贖,迅速治癒。

3

上次跟朋友一起吃飯,我提到,好像有一陣子沒看見她了。

朋友說,前一段時間生活中發生了很多事情。

1月做了一個手術,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

去年借給前男友10萬塊錢,還沒有要回來。

現在是自己最窮的時候,每個月都在透支信用卡,給家裏的錢也辦法按時匯過去。

工作上,公司最近在人事改革,本來以爲可以漲工資,但現在可能還要下調。

這段時間,她天天熬夜加班,每天晚上只睡4個多小時。

我小心翼翼地問她,那你是怎麼撐過來的。

朋友想了想,說,我曾經也覺得自己快要崩潰了,可是,我告訴自己,我只能繼續走下去。

問題總能一件件解決,與其垂頭喪氣,還不如振作起來,解決了一件,煩心的事就少了一件。

她笑了笑,最後我發現,自己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崩潰。

確實,人遠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堅強。

很多時候,你以爲自己快撐不下去了,但最後總能找到一條小路,彎彎曲曲地走出來

而當你走出這段黑暗的隧道之後,就會發現自己安然無恙,搖搖欲墜的生活最終也沒有崩塌。

甚至到最後,你覺得還能變得更好一點。

人生不如意十八九,生活不可能像我們所想的那樣好。

但是,面對生活的不容易,你還可以選擇用自己蓬勃的生命力去抗爭。

只要足夠堅定,無論境況有多糟,都沒關係。

因爲你始終沒有認輸,你一直在努力,希望就還在。

莎士比亞說,黑夜無論怎樣悠長,白晝總會到來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但等你跨過去了,就會發現,那些其實不值一提。

4

時常覺得,一地雞毛纔是人生的常態,纔是生活原本的樣子。

身上存款不足四位數的年輕人,換了好幾份工作,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

想出去工作的全職媽媽,擔心不能兼顧家庭,又不能得到丈夫的理解;

在一段感情裏傾其所有的姑娘,得到的只有冷暴力和背叛,還要面對外界的閒言碎語……

每個經歷了各不相同的人生和命運的人,都曾有過快要崩潰的時刻。

可是,等所有事情都過去了,那些當初以爲自己會崩潰的人,發現自己最後還是扛過來了

不管曾經經歷了什麼,他們始終沒有讓自己徹底陷入絕望,最後還是選擇努力向前,重新出發。

生活難免會有失落和沮喪發生,最難熬的時候,你會質疑,會絕望,會覺得彷彿置身於深淵之中。

但其實,很多時候你並沒有意識到,那些讓你痛苦的事,如果放在一個更長的時間軸上去看,其實不算什麼

你所承受的痛苦,別人也曾經歷過。

而你的生活,也許是很多人拼命踮起腳尖也夠不到的。

甚至,還有人正在經歷着你可能無法想象的事。跟他們比起來,你所經歷的只是很小的事情罷了。

生活不易,但也沒有那麼不堪。

換個角度看,事情也沒有那麼難以忍受。

崩潰過後,請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沒有人會死於心碎。

5

《圓桌派》有一期談到,如何面對逆境。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都能順利實現理想。失敗和失去,是我們都會面對的逆境。

竇文濤認爲,面對逆境,只要沒有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例如財產上蒙受了雖然大但是可以承受的損失,或者情感上遭遇了什麼挫折,只要作爲一個獨立的人,有獨立的生活,有自己的寄託,那這個坎就不算是什麼絕境,是逆境,痛一下就過去了。

其實,很多人不是過不去生活的坑,而是過不了自己心裏這一關,不懂得如何跟自己打交道,也就把路給堵死了。

當現實讓你倍感壓力時,你要儘快自我調整,學會跟自己打交道。

未來不雜

現代社會,人很容易陷入長期性的壓力和焦慮中。

這是因爲,人類生活在一個研究人員稱之爲“延遲迴報環境”的模式下。

我們所做的大多數選擇不會立刻得到回報。比如,幹滿一個月才能拿到工資、爲了退休生活而存錢。

對未來的不確定就成了我們最大的焦慮來源:下個月的賬單能還上嗎?工作中能夠升職嗎?還能跟前任複合嗎?

在延遲迴報環境下,問題很少能夠立馬得到解決。

作家吳曉波也曾提到,年輕人焦慮的原因之一就是,不確定性,我們面對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不知道以後去往什麼地方,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焦慮永遠沒有盡頭,可是,我們應該學會活在當下,把自己從擔憂和不確定中拯救出來。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詞條《403:沉沒成本》裏提到:不爲未來的不確定性所憂慮,不被當下的外界環境而左右,不沉溺於過往而被牽絆

掌握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才不至於被不確定的事情所困擾,不至於遇到一點小事就玻璃心。

找到寄託

太宰治在《晚年》這本書裏寫到,

我本想這個冬日就去死的。可正月裏有人送了我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作爲新年禮物,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那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成年人的治癒,有時候是如此簡單而隨意。

因爲經歷過太多悲歡離合,也遇到過太多冷眼漠視,反而容易被一點小小的溫暖感動到。

就像馬東說的,心裏有很多苦的人,只需要一絲甜就能填滿。

事實上,那些讓人沮喪的事情,並不是生活的全部真相,還有很多讓你支撐下去的東西

哪怕只是一點微不足道的肯定和寄託,都能幫助自己突破生活的重圍,讓自己在低谷期能夠走下去。

到最後你會發現,那些受傷的地方早已變成你最強硬的盔甲。

行動起來

看過這樣一段話:

當我遇到自己不敢直面的困難時,就會閉上雙眼,想象自己是一個80歲的老人,因爲人生中曾放棄和逃避過無數困難而後悔不已。當我進入那個老人的心態中之後,我會對自己說,我現在最希望的,就是可以再年輕一次。

然後睜開雙眼,我已經再年輕一次了。

感到很喪的時候,不妨想想,你現在還年輕,怕什麼來不及。

崩潰過後,把所有委屈和無奈藏進心底,繼續努力,用行動與生活抗爭。

一直喪下去是沒有用的,崩潰也是沒用的,唯有行動和堅持才能解除你所有的不安。

6

詩人艾佛列德·德索薩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一樣;跳舞吧,像沒有人會欣賞一樣;唱歌吧,像沒有人會聆聽一樣;工作吧,像是不需要金錢一樣;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樣。

成人的世界並不容易,每一個不願輕易放棄的人,都是走過不少彎路,流過不少眼淚才跌跌撞撞走到現在。

但是,看透了生活的苟且和無奈之後,你也依然要選擇不敷衍、熱愛生活。

努力對自己有所交代,努力活出淋漓盡致的人生,這就是生活的最動人之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