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閩菜作為八大菜系之一,但比起其它,真的太過低調,還好還有這道佛跳牆算是名氣在外了。

佛跳牆的來歷,有這樣的傳說。

清光緒25年,有一天時任福建按察使的周蓮去官錢局的一名官員家吃飯。

這名官員有位紹興來的妻子,她在裝紹興酒的罈子里加入雞鴨豬肉和海鮮,煨出了一道濃香四溢的湯,並取名叫「福壽全」。

這道菜果然對了周蓮的心思,他讓自己的衙廚鄭春發去學了這道菜的手藝,鄭春發學成又加以改進,用海鮮代替了肉類,做成了升級版的「福壽全」,香味更勝一籌.

鄭春發後來辭了「鐵飯碗」,在福州開了「聚春園」,自然「福壽全」也成了招牌菜.

後來一次一位秀才吃了這道菜驚為天人,情不自禁地寫下了「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的詩.於是就有了「佛跳牆」的名字.

其實在我們福州話里兩者讀起來也挺像的。

首先,這是一道「用料隆重」的菜,正宗的是要有魚翅、鮑魚、海參、花膠、竹蟶這些海產,也有香菇、筍尖、這些山珍,雞肉、豬肉、蹄筋、火腿也都包含其中,幾十種是有的。

比如說鮑魚,並不是所有的鮑魚都可以做成佛跳牆,還要選用「國產九頭鮑魚」,海參要選日本關東的,花膠要選母鰩魚的,講究可多著呢!

隨便拿一種都是可以獨當一面做成一道名菜的,但在佛跳牆裡,也不過淪為一個配角,還要擠著腦袋讓自己表現得不遜色。

其次,這道菜看似普通,但極花時間,很考驗師傅的功力。

湯底採用的是高湯,是用豬腿骨、雞骨、鴨骨經過10小時的大小火交替熬制而成。高湯做成,又要與炒制好的肉類一起小火慢煨4-5小時才算準備工作完成。這一道工序一定要用荷葉封口,才能讓香氣完整保留在湯罐中。

海產品要保持其鮮香味道,有不同的處理技巧,以鮑魚為例,需要8天時間來處理:冷水泡發需要3天,再用80度熱水保溫浸泡2天,之後再單獨地煨3天才算準備好。

一鍋好的佛跳牆需要前後10天的時間來準備。

熬出來的湯清亮鮮美,鮮而不膩,香味四溢,無論從身價、從顏值、從技藝,從知名度……的確沒有哪一道閩菜能超越它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