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這些真正的女權主義先驅?

  18世紀,遠程火器的發展和普及,突然降低了戰爭對士兵身板的固有依賴。熟練掌握使用技藝的女性,一樣可以擁有男同胞們才具有的重大殺傷力。而在地廣人稀的北美大陸,一些殖民地的女性也會像男人一樣狩獵或者保衛家園。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部分女性走上了戰場與男性戰友們一起並肩殺敵。

  她們或者以女性的身份加入戰鬥,激勵着男性繼續奮戰。或者女扮男裝,將自己的社會性別設定爲男性。今天的小短文,介紹的就是這樣幾個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時期的女戰士。

  南希-摩根-哈特的墓誌銘

  南希-安-摩根-哈特,於1735年左右生於北卡羅來納的雅德金河谷。在17世紀70年代初,南希和家人離開北卡羅萊納州移民到佐治亞州,定居在大峽谷東北部的皮埃蒙特地區。在那裏她學習到了許多在邊境生存的必備技能,包括狩獵、射擊和草藥技術。因爲男性化的生活方式和熟練的戰鬥技巧,她被當地的切羅基印第安人稱爲“女戰士”。

  在獨立戰爭期間,有很多關於她的傳說。比如充當狙擊手伏擊英軍、女扮男裝成獵人和商販,以及進入英軍營地刺探情報。但唯一被證實的事件,是幾名親英派民兵來到哈特家中搜捕獨立派人士。哈特假意招待他們在屋裏吃飯。趁着他們酒飽飯足時,取走了一支槍,並將其他槍支推出屋外。隨後他勒令這些民兵頭投降。在開槍打死了兩個抗命者後,南希堅持到了丈夫回家,並將剩下的俘虜絞死在樹上。

  在家裏與親英派民兵對峙的哈特

  1912年,在埃爾伯頓和東部鐵路工作的建築工人發現了一些證據,從而證實了傳說。當他們在離哈特家祖宅不到一英里的地方給鐵路站點施工時,他們發現了五六具骨架整齊地埋在一起。一些骷髏的脖子斷了,表明他們是被絞死的。從年代上看,他們已經至少被掩埋了100年。

  如果說南希是獨行俠,那麼接下來的兩位就是陪着愛人出生入死。

  海耶斯雖然不是戰士 卻有着非比尋常的勇氣

  1744年,瑪麗-路德維格-海耶斯出生於賓夕法尼亞的費城。三年後,她的丈夫威廉海耶斯應徵入伍,加入賓夕法尼亞第四炮兵部隊。當年冬天,瑪麗追隨着自己的丈夫來到福吉谷的軍營中,成爲了一名隨營婦女。在1778年年初,威廉開始接受炮兵訓練。營地婦女的職責是給訓練場送水,並且在發炮後用海綿清洗炮管內的燃燒物顆粒。周圍人因此送了瑪麗一個綽號--Molly Pitcher(大水罐茉莉)。

  在1778年6月的蒙茅斯戰役中,瑪麗負責給士兵們供水。由於正值酷暑時節,她的丈夫威廉因爲酷熱而中暑倒下了。在將丈夫安全轉移出陣地後,她迅速拿起丈夫的推彈杆繼續裝填加農炮,而且動作十分麻利。一顆子彈一度射入她兩腿間的空檔,撕裂了裙子的底部。但瑪麗還是繼續着自己的職責。

  丈夫中暑倒地後 海耶斯依然堅守自己的戰鬥崗位

  由於夜幕降臨,戰鬥暫時停止。儘管喬治-華盛頓和他的指揮官們預計戰鬥將在第二天繼續進行,但英軍卻選擇了撤退。戰後,由於瑪麗的英勇表現被很多人所看到而且傳唱,所以華盛頓將軍詢問了她的情況。爲了紀念瑪麗的勇氣,他向其發了一張作爲士官的委任書。後來,她被人稱爲“茉莉中士”,這是她餘生所用的暱稱。1822年,聯邦政府決定授予她一比40美元的年金補貼,以感謝她爲獨立戰爭做出的貢獻。

  與瑪麗經歷類似的是瑪格麗特-科爾賓。她於1751年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富蘭克林郡,是美國第一個領取到軍隊退休金的女性,也是西點軍事公墓中埋葬的唯一女兵。

  位於西點軍事公墓中的瑪格麗特墓

  在25歲那年,瑪格麗特追隨丈夫參加了大陸軍,並在營地中作爲醫護人員和後勤人員。1776年11月,瑪格麗特和丈夫所部接到任務,他們將參與對紐約附近的華盛頓要塞的圍攻。當時瑪格麗特的丈夫是炮手助理,在主炮手陣亡後,自然接過了這個職責。瑪格麗特則成爲了助理炮手,併爲丈夫擦拭炮管並裝彈。在丈夫也戰死之後,她親自操炮射擊,並在戰爭結束之後獲得了獎勵。

  在丈夫陣亡後繼續開炮射擊的 瑪格麗特

  剛纔的兩位還不是真正的女戰士。但在當時的美國,女扮男裝的女兵其實大有人在。

  黛博拉-桑普森於1760年出生於馬薩諸塞州。她的家族是乘坐五月花號來到北美的最早一批清教徒。由於父親缺乏經營頭腦,而且還搞婚外情。於是拋棄妻兒,讓母女8人生活在貧困之中。黛博拉被迫和其他孩子們被寄養在親戚朋友的家裏。

  男扮女裝成爲輕步兵精英的 黛博拉

  黛博拉因此吃苦能幹,先後承擔了女傭、木匠和縫紉工等工作。而且在工作之餘,她還抽出時間接受教育,甚至成爲了一個業餘的暑期家庭教師。她吸取當時北美獨立思想家的觀點,爲日後從軍作戰的選擇打下基礎。她不是爲了追隨愛人或者是單純爲了尋求冒險的刺激,而是出於思想上的認識。到1782年年初,在聽從了占卜者的建議之後,黛博拉決定女扮男裝。隨即化名蒂莫西-塞耶,在馬薩諸塞的米德爾斯布恩加入軍隊,成爲馬薩諸塞第四軍團的一名輕步兵。

  當時的輕步兵都是軍隊中的佼佼者。他們主要承擔後衛、側翼包抄或者作爲前鋒使用,所以比普通戰士更加高大矯健。而天生高大的黛博拉因爲身板優勢,所以成功地混入了這支隊伍。又因爲在訓練和戰鬥中表現得十分積極,就更沒有人會去懷疑黛博拉的真實身份了。

  帶隊衝入英軍陣地的 黛博拉

  1782年初,她率部偵查曼哈頓的近郊地區,爲後來華盛頓率部展開的大規模進攻做先導。同年6月,她和兩個中士帶着30多人突襲親英分子的駐地,並俘虜了15名敵人。在圍攻約克鎮的戰鬥中,她身先士卒,帶人突襲並橫掃了英軍的壕塹。

  7月3日,在紐約附近的塔裏敦的散兵戰中,她的前額負了刀傷,大腿上中了兩彈。爲了防止戰友們發現她的真實身份,她甚至祈求戰友們讓自己死去。但是出於袍澤之誼,戰友仍舊用戰馬將她送到了軍醫院裏。爲了避免治療腿傷時被醫生髮現祕密,她強忍劇痛逃出了醫院,用縫衣針和小刀取出了一發子彈。另一發子彈因爲深入皮肉而無法被取出。於是她此後常年一瘸一拐地走路。

  黛博拉由於作戰英勇 從未被戰友們發現女性身份

  1783年,因爲生病,她在接受治療時被巴拿馬-賓尼醫生髮現了真實的性別,還發現了她常年使用布帶束胸的祕密。在此之前,她掩藏的太好,可謂“安能辨我是雄雌”。

  爲了預防可能到來的懲罰,賓尼醫生選擇保守祕密,並將她接到家中由妻子和女兒代爲照料。雖然最後他的真實性別還是被上級帕特森將軍發現,但是除了口頭性的開除和警告處分之外,沒有受到其他的懲戒。黛博拉還得到了一大筆全額的退役金。這是當時其他女兵所沒有的待遇,以便讓她回家安頓就業,迴歸了正常的性別角色。

  到了南北戰爭時代,這樣的女戰士傳奇依舊存在。

  女扮男裝隨丈夫參軍的 克萊頓

  1830年,弗朗西斯-克萊頓出生於伊利諾斯州。後來他與農民艾莫爾克萊頓結婚,兩人育有3個兒女。然後全家五口搬到了明尼蘇達的一座農場上居住。在1861年,她的丈夫應徵入伍。爲了離自己的愛人更近,她女扮男裝,化名爲傑克-威廉姆斯和丈夫一起被編入了密蘇里炮兵部隊。她的面部棱角分明、眼窩深陷,看上去比較有男性氣質。平時走起路來也是昂首闊步、步伐較大,這讓弗朗西斯很容易僞裝成男性。

  爲了掩藏自己的真實性格,她學着其他的戰友抽菸、賭博、咒罵、打架,幾乎成功地騙過了所有的人。而且因爲身體素質過硬,甚至比一般的男性更加能打,一直被當做模範士兵。

  克萊頓的男性化相貌 很少讓人心生懷疑

  1862年12月31日,在聯邦軍損失最爲慘痛的石河之戰中,包括她的丈夫艾莫爾在內的1600人紛紛陣亡。她的丈夫就中彈倒在自己腳下。爲了防止身份暴露,她依舊強忍悲傷,在跨過亡夫的遺體後繼續作戰。在繼續作戰一段時間之後,她因爲負傷而被人識破生理性別,隨後被遣返回原籍。此前,她一共參加了十餘次慘烈戰鬥。但因爲奮勇殺敵,沒有一次被人識破生理性別。

  她帶着戰利品回鄉,整理和收拾丈夫的遺留物。但所乘坐的火車遭到了南方聯邦游擊隊的突襲,她的隨身財物和身份文牒都被劫走。好在當時有6家報刊登載了她的傳奇經歷,所以在戰友和朋友的幫助下,她成功地籌集到了旅費,從密蘇里州一路輾轉回了伊利諾斯的故居。

  南北戰爭結束後 美國女戰士傳奇也暫時告一段落

  此後的美國,進入了一個缺乏戰爭的和平時代,女戰士傳奇也暫時告一段落。直到1917年,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女性的整體地位才獲得了真正的提升。由於大批男性趕赴歐洲戰場,很多工業流水線的作業便交由女性承擔。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模式,也讓男性的體格優勢不再成爲必須。女性也因此在戰後開始擁有了投票權。類似的進程在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又重新加深了一遍。

  今天,女性地位的實際高低,已經成爲了平叛某個地方文明水平高低的標準。女性的真正地位提升,並不是出於個別男性的附庸風雅,而是科技與產業升級給人類社會本身帶去的一種必然進步。任何打拼在事業最前線的女性,都會得到大部分人的尊重。而僅僅憑藉花枝招展就企圖矇混過關的假女權們,勢必成爲某個特定歷史階段的黑色幽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