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同時在複習SBL和APM的同學會對這兩門課中的相同模型傻傻分不清楚,大家在看APM的時候有沒有恍惚間懷疑自己是不是在看SBL,哈哈。今天就為大家解釋一下同樣的模型,在SBL和APM中應該如何運用得當,以便有針對性地答題,拿到分數。

「績效」主要指的是任務的完成情況。不同的企業績效衡量標準是不一樣的。SBL主要考察的是企業如何做決定從而來提高績效。APM主要考察的是企業如何制定績效考核體系來評估績效。

很多同學對這兩門課的理解是混亂的,經常會用回答SBL的思路來回答APM的題目,導致APM的考試通過率很低。

【預告】以後我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來說一下為什麼APM的考試通過率這麼低~~~

績效指標的建立(APM)與SBL中的一些模型和理論是緊密聯繫的:

1、產品周期模型(Product life cycle)

SBL

在SBL中,企業用來判斷產品處於該模型的哪個階段從而來制定發展戰略。例如,處於Growth階段的產品,企業可能需要考慮加大投資;而處於Mature階段的產品,企業可能會考慮減少投資。

APM

在不同的生產周期段,企業應制定不同的績效考核指標。例如,在Growth階段,企業應制定與增長市場份額相關的績效考核指標。而當該市場逐步成熟的時候,績效考核指標應以降低成本,保持市場份額為主。

2、BCG模型

SBL

在SBL中,企業藉助BCG模型通過比較市場份額和市場增長率來確定公司的發展戰略。例如,如果一種產品處於BCG模型中的 「Question mark」位置,那麼BCG模型暗示公司應採取的正確方式是1、選擇撤資,2、選擇繼續投資從而使其轉移到BCG模型中的「stars」的位置。如果公司選擇繼續投資,那麼暗示公司應注入更多的資金到產品促銷,產品增值與研發上。

APM

在APM中,管理層通常參考BCG模型來制定績效考核指標。例如,對於一種處於star位置的產品而言,績效考核指標通常是以市場份額的增長率為主而不是利潤。一旦產品進一步轉移到了「cash cow」的位置,績效考核指標通常以銷售收入,成本,利潤為主。

3、PESTEL & 波特的五力模型:

SBL

在SBL中,PESTEL模型主要是用來分析企業外部的宏觀環境。例如,政治因素,經濟因素,社會環境等。波特的五力模型主要是用來分析一個行業的整體情況,例如,當一個企業需要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時,通常可藉助波特的五力模型來分析該行業的發展前期。

APM

在APM中,這些模型都是與企業的績效考核體系聯繫起來的。企業需要頻繁地監督這些方面來確保企業達成目標。例如,如果新出了一則法律表明企業必須在60天內給供應商付款,那麼企業必須制定相應的績效考核指標來確保在60天內完成付款。

總而言之,SBL考察的是考生如何藉助模型來做能夠提高企業績效(Performance)的戰略決策,而APM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如何制定企業績效考核體系並進行評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