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可以肯定是幼兒園時期不適合背誦,除了少部分真正感興趣的人之外,背誦是很枯燥無味的東西,現在教育部都提倡給幼兒園減負,連基本的算術,字母都不教,更何況還背什麼《弟子規》?完全與國家政策背道而馳,不可取!

其次,沒有經過講解,大人尚有些不明白弟子規的意思,你讓小朋友怎麼明白?不要被所謂的老師忽悠了!況且,就算真的明白什麼意思又如何?小朋友的言行絕大多數都受父母現實生活影響,父母沒做好的話,別指望小朋友能通過一本書的背誦就能做好的。更何況還有不少大人明知道是這個道理,可就偏偏不去做。。。

再次,也是最要命的,小朋友上幼兒園主要的目的是再玩樂中培養學習的興趣,你這一上來就讓他做最枯燥的學習,做背誦。對於沒有背誦天賦的人來說,很難記得住的,甚至是討厭的,這一來二去,可能孩子僅有的一點學習熱情也被你給折磨沒了。這將對以後的學習影響是致命的。所以,趁早斷了幼兒園背誦的念頭吧。


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會讓孩子背誦《弟子規》《三字經》等國學經典,雖然,這麼大的孩子,不一定會理解其中的意思,甚至連裡面的字都不認識。但是,這些經典通常都朗朗上口,就像兒歌一樣,孩子們很容易跟讀。而且,幼兒園時期的孩子正處於記憶的黃金期,擁有非常好的記憶力,多聽幾次就很容易記住。

有句話說的好,讀書百變,其義自現。小朋友們現在也許不明白,但等他們慢慢長大了,自然就能領悟其中的意思了。


可以背誦的,至於對理解意思來說,我覺得熟能生巧,背熟了,等大一點,意思自然就懂了!當然,如果孩子理解能力好的話,家長也可以告訴孩子每句話的大概意思,這樣孩子可能會更容易記住!

我家閨女在兩周歲多的時候,就教她背誦的,效果還不錯哦!現在《弟子規》能背到第三部分了,《三字經》也是到第三部分!(我都是每晚背一種,兩種就這樣循環著)。

對於《弟子規》和《三字經》,起初,我並沒有讓他們會背誦之類的意圖,就純粹只是為了代替搖籃曲來哄他們睡覺罷了(倆娃都是我自己帶的,睡覺一邊一個,那會我有個習慣,上床就是睡覺,不幹別的,所以都躺下以後,燈就關掉了,那時倆孩子還小,不熄燈的話,就在床上活蹦亂跳的)。熄燈以後,孩子們也需要醞釀睡意啊,然後我就有一句沒一句地背給他們聽(當然,我事先先背好了,話說我上學那會,《弟子規》還真沒背誦過,偶爾就是其中的幾句來應付考試)。可能是「日久生情」吧,後來在我給他們背誦的時候,我兒子(那會閨女三周歲多,兒子兩周歲多)竟然也跟著背了起來,我很驚奇,就故意每句話提示一個字,讓他接後面的,居然都能夠說對,小孩子的記憶真的是無所畏懼啊,後來我就教他們背,沒有別的意思,就是給他們找找感覺!希望他們大一點能夠理解其中的寓意。

所以,我個人認為,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背誦《弟子規》,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話說,中國的傳統文化,是相當有學習性的,多多背誦,不僅能教育孩子尊老愛幼,還能夠培養孩子的個人氣質!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


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是可以背誦《弟子規》的。《弟子規》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經典。

《弟子規》語句比較短小,朗朗上口,對小朋友來說,背誦並不是很難。

但是,按照幼兒園中班小朋友的理解能力,直接背誦,他可能並不能夠理解《弟子規》中的涵義。如果想要小朋友理解,家長可以對他進行一些解釋。

如果家長覺得解釋了,孩子也不一定懂,那麼,在背誦這些文章的時候,也不需要有太功利的想法,僅僅教會孩子背誦,培養語感也是可以的!


其實別說幼兒園的孩子,就是很多大人也不見得能理解!但是,《弟子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特別容易閱讀,所以作為小孩子灌口很好的,不需要全部理解意思,那句比較簡單適合他們年齡段理解可以講解一下。現在小,記住了,大了再去理解裡面的含義,甚至可以引入自己的理解非常好,所以我認為,背可以,不求明白含義。


回答這個問題就好比孩子問你,媽媽我為什麼要上學呢?你告訴他一大堆上學的道理,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或者未來你會有更高的社會地位。可是,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工作和地位離他很遠,他依然想不明白。但是,他從你的語氣裡面聽明白了一點,上學這件事是逃不掉的,非做不可!

三字經也好,弟子規也罷這是傳統的國學範疇。理解裡面的含義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傳統文化的尊重!這是世界上每一個偉大民族文藝復興的必由之路!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猶太人,在中東這個環視為敵的地方,小小的以色列何以坐大?答案是,文化和信仰!

文化傳承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一個字,一個詞,接觸的時間長了就會變成符號深深地刻在靈魂裡面,一輩子忘不掉!古人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

弟子規這類國學,幼兒園小朋友要不要背誦呢?當然是可以的,而且應該大力推廣。


我覺得幼兒園的娃不要從背誦的角度去考慮。因為,背誦往往 是對於大孩子會理解的基礎上說的。幼兒園裡可以不做要求。

幼兒園的孩子,玩遊戲是他們的主要學習方式,可以用吟誦的方式學《弟子規》。

吟誦的方法分兩大類。有格律者(近體詩詞曲、律賦、駢文、時文等)為一類,依格律而吟誦;無格律者(古體詩、古文等)為一類,多有上中下幾個調,吟誦時每句或做微調,組合使用,以求體現詩情文氣。

幼兒的記性非常好,他們可以通過吟誦很快就能記住。他們一開始可能不明白意思,但是「讀書百遍,其意自現。」


感謝邀請!

幼兒園中班基本上都是4—5歲的孩子,這個年齡段背誦一些比較淺顯的古典文學作品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比如《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以及一些通俗易懂的詩詞都非常適合4、5歲的孩子去背誦,他們是完全能記得住的。

至於是否能夠理解其中的含義,憑大多數4、5歲孩子自己的理解力是肯定做不到的,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們要耐心、認真地做好解釋和講解工作,讓他們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和含義,這也有利於他們記得更牢。

但是對於《弟子規》、《三字經》這樣的古典德育教材,同單純的記憶與背誦相比,如何能讓孩子們真正地「遵守」、真正地「做到」,才是更加重要的事情。如何引導他們去遵守並做到先人們總結出來的這些思想行為規範,是老師和家長們更應該花時間、花精力去完成的工作。

當然了,並不是古書裡面所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我們都必須全盤接受,對於個別不是很符合現代科學理念的觀點或訓戒,我們應該摒棄。這也就是我們常常聽到的那句話——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最後,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地長大,擁有一個燦爛美好的明天!


一百個不適合。本人就是例子。

我小時候人人誇我聰明,因為老爺教我很多古詩。現在呢?忘的一乾二淨。為什麼會忘?一是死記硬背。二是反而減少了對古詩的興趣,不去鞏固,也就忘了。

前一階段,上幼兒園的女兒回來給我背《弟子規》,背了總則和孝這一部分。看來老師下了很多功夫,儘管有些字不準。

老師讓家長寫評價,我卻寫了建議不要再讓孩子們背了。

老師打電話問我懂不懂教育,教導我,孩子此時記憶力強,一旦記住,終身難忘。

我笑著對她說,我教過二十年學。此時此刻孩子最關緊的是發展語言,開發思維,形成觀念,培養習慣等,最好的方式是遊戲。不要讓無聊的時髦占居了3至6歲黃金時段,不要讓彷彿有成就的查數、背書、寫字等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羈絆……

老師啞然了。

我意識到我有些激動,話說的太多,趕緊解釋。對不起,老師,因為我小時經驗過,不能說完全無益,至少說意義不大。


感謝您的邀請!

我認為:可以背的!正如古語所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道理!雖然孩子小,但是在他們誦背的千百遍中,句子中所蘊含的意思、意義,也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或閱力的增深,慢慢並逐漸領悟的!

所以,孩子雖小,但是機械記憶不能少!此時的小孩子好奇心強!語言模仿能力強!家長們應積極配合老師,發展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和綜合的語言學習與表達能力!讓孩子多讀書!多好書!唐詩宋詞不能少!古語警句也誦讀!顏語古訓也了解!現代小詩或順口溜等也背背!看圖說話也練練!通過多種方式與途徑,增加孩子的閱讀量!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也能開發智力!久而久之,孩子的語文水平也提高了!寫作水平也會大大提高!沒準孩子將來還真能成為詩人或作家呢!

總之,希望在您的幫助和支持下,願您的孩子將來前途似錦!也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謝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