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立臺灣博物館(圖/國立臺灣博物館粉專)
▲國立台灣博物館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共同發表國內首見「博物館處方箋」。(圖/國立臺灣博物館粉專)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平均每3秒鐘就新增1名失智症患者;而從台灣的推估資料看來,每84人中就有一人是失智者。國立台灣博物館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7日)共同發表國內首見的「博物館處方箋」,讓失智症者和照顧者能到博物館參與文化活動,緩解患者的孤獨感、憂鬱、壓力等情緒,這方法在英國也有成功案例。

根據台灣在2018年底推估的資料,失智人口已達28萬2,364人,占全國總人口1.20%,換句話說國內每84人中即有1人是失智者。失智症的影響,已經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戰,因此國立台灣博物館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在7日簽署合作備忘錄,宣示雙方將持續合作營造整合性失智者照護環境,透過志工服務訓練、聯合宣傳、辦理推廣活動等面向,進行組織共學及資源共享。

▲▼每3秒就多1名失智症患者!全國首見「博物館處方箋」讓患者解憂(圖/文化部提供)
▲雙方聯合發表國內首見「博物館處方箋」。(圖/文化部提供)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雙方共同發表國內首見的「博物館處方箋」,往後民眾到北市聯合醫院看診,將由醫師評估其需求開立處方箋,轉介失智症者及照顧者到博物館參與文化活動,藉此增進生活品質,促進失智者活化記憶,進而減輕照顧者壓力。

台博館館長洪世佑舉例,921地震時政府曾以音樂及表演藝術慰藉受災戶,還有英國推動「社會處方箋」,都有成功案例,緩解患者的孤獨感、憂鬱、壓力等情緒,說明文化藝術及醫療結合對社會的助益。

他也表示博物館應保障民眾文化近用權,因此台博館的第一線服務人員、志工自今年2月起,陸續進行失智者服務培訓課程,目前已有32位志工完成培訓,未來也將繼續與醫療體系結合,提供全民更友善的觀眾服務。

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表示,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推動之失智友善社區計畫,北市聯醫走入社區,推動「進入生活、守護生命」的概念。他也強調,失智友善不止對失智者重要,也是讓大家理解健康追蹤應該是離開醫院,進到生活中,促進自己的健康,也照顧身邊的人。

「失智友善博物館處方箋」以醫療與文化的整合,創新合作關係,台博館與北市聯醫未來將持續透過各項服務,進行雙方共學及資源共享,倡議「失智友善」理念,減少失智汙名化,更鼓勵家庭成員共同出遊,舒緩主要照顧者長期身心負荷與壓力,期望讓更多人正確認識失智症並共同營造失智友善社區。

▲▼每3秒就多1名失智症患者!全國首見「博物館處方箋」讓患者解憂(圖/文化部提供)
▲獲「失智友善天使」認證之志工,為失智病友、陪伴者及來賓進行導覽。(圖/文化部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