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前熟悉的蘇軾是個詩文書畫無所不能、聰敏異常的全才,其實他也算得上是一位美食家。 會給他「老饕」 這個稱號,是他有寫一篇《老饕賦》,以饕餮自居。不過,他並不是特別追求奇珍異味的奢侈, 更多的追求是一種美食樂趣,和他那些詩詞中表達出來的意境頗有同感。

蘇東坡和美食的故事,講來都是十分有趣的。當時他和史學家劉貢父說:」 我曾與人共享三白 ,覺得十分香美,讓人難以相信世間還有八珍之饌。」 貢父就問他,「三白」 是什麼?結果你猜蘇東坡怎麼說? 他說三白就是「一撮鹽、一碟聖蘿蔔、一碗米飯」,原來就是生蘿蔔就著鹽佐飯,讓人捧腹大笑。 (三白在唐代就是貧寒飲食的代稱,並不是蘇東坡的發明。此處是他調侃,表明追求樸素美食)

蘇東坡並不愛飲酒,他寫過一篇《書<東皋子>傳後》,描述了自己對飲酒的態度:自己雖然整日喝酒,加起來也不過五合。我所體味到的舒適,自以為遠遠超過了那飲酒的人。但是他又極善於釀酒。 但是他愛吃豬肉啊~都知道他在黃州創製的「東坡肉」,還專門寫了一篇《食豬肉》。

冒險吃河豚。這是宋代江南流行的話,東坡先生雖不是江南人,也要冒險一試。有故事記載說有一個士人家極擅長烹飪,然後請他去品嘗,躲在屏風後面聽。結果這位大學士一聲不吭,只顧埋頭吃,失望之中,忽然聽的一聲大喊:「也值得一死!」

晚年主張素食養生。有一篇《養生說》,大意就是說餓了再吃,不要吃太飽,未飽先止這樣;飯後散步逍遙,但不要等到肚子都感到空了,腹空的時候就應該呆在家裡。還有《記三養》說,他晚年生活一日不過一杯酒一盤肉,來了客人菜品也不超過三盤,有人邀請他去宴席,也先把自己的標準告訴主人家。這種養福、養氣、養財的三養論,是他吃遍大半生,64歲才悟出的道理。

東坡豆腐

所以,老饕一生愛美食,大吃大喝,什麼都敢吃,在他留下來的詩文中各種美食和烹飪方法,有對葷菜豬肉的獨家秘方,有「東坡魚」;還有各種蔬菜做法,像「東坡羹」、「東坡豆腐」、「東坡玉糝羹」這樣的,提到過很多蔬菜名字:蔓菁、青蒿(青蒿涼餅)香滑可口、東坡豆苗等。 但是他並不是一個只注重口腹之慾的人,也不極盡所能去追求珍品,在飲食上還是體現出 他的文人品性和質樸的態度。

東坡羹

東坡玉糝羹

文/ GSN


蘇東坡,這個又會吃,又會寫的男子,留下的詩歌墨寶不少,但是我想大家上學的時候背他的詩詞,比背一些文人的詩詞要帶感很多。有豪邁、有情懷、背的暢快!

「老饕」蘇東坡,除了給後人留下了東坡肉之外,還給大家留下了很多關於吃的段子。

例如,蘇東坡貶謫黃州的時候,雖然環境比較艱苦,但是還是擋不住他一顆吃貨的心,他親自帶領家人開墾田地,修築堤壩,開挖魚塘,成為「魚塘主」,想吃就種啥,想吃啥魚,就撈啥魚,真的比我們現代人幸福很多了~

同時,他還在黃州創造了「東坡魚」。「在黃州,好自煮魚,其法:以鮮鯽或鯉魚治斫,冷水下。入鹽於堂法,以菘菜筆之,仍入渾。蔥白數莖,不得掩半,熟入。生薑、蘿蔔汁及酒各少許,三物相等,調勻,乃下。臨熟,入桔皮片,乃食。」——蘇東坡《煮魚法》

這種烹魚方法,就是至今仍被眉山一帶老百姓所保留的「水煮魚」,或者又叫「江水煮江魚」。具體做法是:把魚去鱗剖腹,掏出內臟,再用刀在魚肋兩邊各輕劃五刀,然後放入沸水鍋內文火煮,煮時鍋里加入姜、蔥、桔皮等作料,起鍋時再放鹽。

這種文火煲出的魚湯又釅又白,如同牛奶,而魚肉則又嫩又滑。這同樣屬於蘇東坡擁有專利的吃法,人稱東坡五柳魚,或是東坡魚。

蘇東坡在被貶嶺南的時候,被嶺南的荔枝征服了,說自己甘願長居此地!在嶺南的時候,他還自己嘗試釀酒,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煙火氣的大文學家了。

被貶惠州的時候,蘇東坡還自創了一道菜——烤羊脊!惠州城小,很少有豬肉賣,惟一的一個市場上,每天只殺一頭羊,僧多粥少,要吃上羊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成想,這種艱難的條件,蘇東坡發明了烤羊脊:

全惠州每天只殺一頭羊,蘇東坡說他「不敢與在官者爭買」,於是叮囑屠戶,把羊的脊梁骨賣給他,這些脊梁骨之間有沒法剃盡的羊肉。蘇東坡把羊骨煮熟,然後用熱酒淋一下,再蘸上鹽巴,放到火上燒烤,烤熟後就用竹籤慢慢地挑著吃。羊骨的肉很少,因此得「終日摘剔」,好像吃螃蟹一樣。

不知道回答是否滿意~更多美食相關問題,可以關注大美醬哦~O(∩_∩)O~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20歲考中進士,做官多年,但沉浮不定。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在飲食烹飪上有極高造詣,對後世影響很大。如今,傳統名菜中有以「東坡」命名的,如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墨魚,甚至筵宴、餐廳也有稱東坡宴、東坡餐廳的。

蘇軾一生喜好飲食,幾乎每到一地,都要品嘗該地風味菜肴,並且將所吃菜肴寫入詩中。他的足跡遍及東西南北,吃過各地的風味食品,因此他寫的飲食詩文也非常多,較詳細地記下了宋代許多地方菜肴和飲食風貌。蘇軾不僅好吃,而且懂吃、會吃,還親自動手和教人烹飪美食。他黃州時,看到當地豬肉價廉物美,而百姓因不懂怎樣做才好吃而很少吃,便寫了《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凈洗鍋,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將燒燉豬肉的方法明白地表達了出來。後世據此文歸納出燒肉的13字用火經,並以此製作出「東坡肉」這款名菜。蘇軾親手創製了不少菜肴和美酒。如他創製了兩種有名的羹,一種是用蔓菁、蘿蔔製成,一種是以薺菜為主料烹制的薺糝,當時人和後人分別將這兩種羹都取名為「東坡羹」;他釀製的酒則有蜜酒、桂酒、天一酒等,供客人品嘗。可以說,蘇軾的一生不僅是文學家的一生,也完全稱得上是美食家的一生,對文學和飲食烹飪的貢獻是中國人的驕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