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出的「口罩生產資助計畫」今接受申請。圖為林鄭月娥檢視各界捐贈的口罩。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早前推出的「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畫」細節昨日出爐,申請者今日下午三時可於生產力促進局網站申請。申請人須持有有效香港商業登記證及公司註冊證明書的公司,除了要有生產設備、原材料、廠房以及無塵車間,也要確保每條生產線每月生產至少五十萬個口罩。政府除了為每條生產線提供最多三百五十萬資助外,還會每月向每條生產線包銷二百萬個口罩,包銷費與原料及租金成本掛鈎,每個購入價或會低於一點一元以至二點四五元以上。率先表示會自行生產口罩的工聯會及行會成員林健鋒都表示,至今無意申請政府的資助。

「本地口罩生產資助計畫」由生產力局負責管理及擔任秘書處,商經局負責審批。申請人須為持有有效香港商業登記證及公司註冊證明書的公司,並須證明符合相關條件(詳見另表),方可遞交申請。每家公司獲批資助的第一條口罩生產線,可獲最高三百萬資助;獲批資助的第二條生產線,最高可獲額外二百萬資助。資助只涵蓋生產設備、設置廠房、配置無塵車間,以及測試與標準合規的成本,即不包括員工薪金及運輸費。計畫接受每家公司最多兩條生產線的申請,獲資助的生產線必須於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前開始批量生產。

文件顯示,申請人首要通過文件審批及實地巡視,並需符合階段條件,如要提供證明生產的口罩達ASTM F2100 Level 1標準等,再分四階段批出資助。據悉,政府會以實報實銷方式,批出資助。除了一筆過的資助外,政府還會在一年內,向每條生產線採購二百萬個口罩,採購價分成五個層級,因應每個口罩的原料及租金成本而定,以成本價錢最低的層級計算,若每個口罩成本低於五毫,政府會以額外六毫作包銷,即以每個口罩一元一角或以下的價錢購入;而成本愈高,政府提供的額外包銷價愈低,若成本高於二元,額外包銷費只有四毫子。

政府消息人士解釋,採用這個方法,是因為目前的口罩原料是「海鮮價」,政府難以劃一口罩成本。在平衡鼓勵生產同時要善用公帑的原則下,制訂採購價格的計算方程式。他指這個方程式的特點,是成本愈低,可獲得的額外包銷價愈高,以鼓勵生產商減少成本。至於會否誘發生產商造假抬高成本價,消息人士指此舉會觸犯刑事罪行。

資助計畫又規定,參與計畫的生產線除了要向政府優先出售二百萬個口罩外,餘下的口罩只規定不能出口,不會限制在香港出售的價錢。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昨日在電台表示,本地生產的口罩已初步定出每個採購價,為成本價再加多幾毫,好讓廠家有確定性,願意持續生產,他相信為一個合理的價錢。他又指政府致力推動本地口罩生產線,務求短中期解決口罩短缺的問題,惟除了資金的問題外,亦涉及廠房、物料、機器的問題,故此政府接觸合適的廠房,在科學園尋找地方,而懲教署亦會增加口罩生產量。

身兼行會成員的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早前表示會設廠生產口罩,他指暫無打算申請計畫,「我們的初心為讓港人有口罩用,沒想過政府會有資助,不想瓜田李下申請資助」。工聯會理事長黃國昨日亦明言「不會考慮參加」,因只應急生產半年口罩,待疫情形勢好轉,估計七月時就不用再生產。他指有足夠資金營運計畫,料營運半年開支七百至八百萬,「有信心籌到,已籌得多於五百萬。」。

新思維創黨主席、香港家庭教育學院總監狄志遠聯同新思維副主席鄭承隆等人,上周亦公布設口罩廠。鄭承隆昨日表示,暫時不會申請計畫,「不會以這個組合(新思維代表)申請,政治色彩太重」,同時想確保口罩生產穩定等因素,之後再作決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