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襲的幾率不好說,畢竟一個男人除去外貌,氣質、閱歷、經驗、談吐,都很重要,還有就是上進心,最不喜歡一個屌絲明明一事無成卻嫉妒那些有付出努力的成功人士,不想著怎樣改變自己卻希望自己成為百萬富翁,迎娶白富美。沒有努力,一切都是空談。說到外貌,雖然是父母給的,不能選擇,但是自己也可以做些改變,比如衣著打扮,要適合自己且不失風度,髮型更是重要,這個人的髮型基本上決定了這個人的生活態度,所以一定要好好打理。

所以屌絲逆襲主要還是靠自己,當然運氣好也不一定,別想著做白日夢啦乾杯 ~( ̄▽ ̄)~


實現人生逆襲的概率有多少?科學證明屌絲逆襲幾率少之又少

在貧窮的泥潭裡滾啊滾啊滾

貧窮是個涉及面極廣的話題,各國雖然都在努力讓貧困人口越來越少,但也沒能完全消滅貧窮的頑疾。

在中國,截至2014年底,有14個集中連片的特殊困難地區、12.8萬個貧困村,貧困人口7017萬,所以新時期,政府開出的藥方是「精準扶貧」。

當然,能看到本文的,應該都不屬於上述的貧困人口,但覺得自己生活窘迫的人絕不在少數。《人民論壇》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網友中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的達到73.5%。

貧窮的頑固性毋庸置疑。對於個人來說,一旦踏進貧窮的圈子,就很難再走出去。

有人覺得過窮日子簡單,沒錢就省著點,事實上,沒錢的時候,你做的任何事都沒法為未來積累財富,眼下的環境只會讓你花更多的錢。比如你因為沒錢而只能啃饅頭和速食麵,那麼幾乎可以肯定,你會在未來為健康支付一大筆錢。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調查指出,健康食物比不健康食物平均每天要多花費1.5美元(約10塊人民幣),這樣一個月下來就是300多塊。有錢時這當然不算事,然而連房租都交不起的人,還會關心健康問題?

所以,上班賺錢就成了必選項。首先,你得能到達工作的地方。自駕車暫時不要想了,公共交通更適合低薪階層。這就意味著時間上的犧牲——公交半小時,開車十分鐘,那些浪費的時間本可以坐下來吃個健康早餐的。

找到一份過得去的工作,就得為面子做投資。既然窮,可以少買點新衣服吧?Nonono,你得穿著得體,還得有一些能參加大場面的名牌。窮日子的開支無處不在,經常有莫名其妙的隱性開銷,瑣碎的衣食住行讓人疲於算計,鬥志全無,稍有差錯就錢包吃緊。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人有限的精力很容易被壓榨乾凈,難以為長遠做出合理的規劃。

所以,如果你今年有大幅的收入增長,擺脫窘迫、改善生活。

命苦可以賴社會嗎?

對個人來說,收入的增加並非不可實現,不少人都是從欠房租、吃泡麵的苦日子裡熬過來,到今天能淡定地「憶往昔、看今朝」。還有那些人人相傳的同事、同學、親戚、朋友,或者被知名外企挖角年薪翻番,或者投資生意凈賺百萬,機場書店也傳遞著馬雲的財富故事、巴菲特的投資秘籍……

好像拼上性命或遇到貴人,就真能成功逆襲呢。

沒錯,命苦有時是可以賴社會的。

從社會層面分析貧窮問題,就會涉及到「階層流動」的概念,它和「階層固化」、「貧富差距」在數年前一度成為熱門討論。

「階層流動」可以分為「代際流動」和「代內流動」,前者指的是兩代(或多代)人之間的階層變化,比如相對於你父母,你是不是變身高富帥。代內流動是人一輩子的階層流動軌跡,你50歲時相對於20歲時是否有進步。

既然是流動,就有方向也有大小。比如我們都想看到向上流動,也就是窮人提高經濟和社會地位的「diao絲逆襲」。向下流動也為群眾所「喜聞樂見」,中產家庭破產或者精英一夜回到解放前。

好多俗套的電影情節,無非就是在幾個階層里上上下下。

比如郭靖本來是個孤兒,結果莫名其妙被小妖女看上,成了洪七公的徒兒、黃老邪的女婿。這什麼概念?相當於一個土錘走在大街上,忽然劉亦菲跑出來說非你不嫁,然後馬雲和馬化騰哭著喊著要你做繼承人。

問題是即便是金庸小說里,這樣的奇遇也只能是主角光環,大多數人更可能是宋兵乙,撐死了成為沙通天、彭連虎。

相比「代內流動」,實現代際流動的光宗耀祖難度更大。表面上看,在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過程中,市場機制改變了社會的資源配置,進而給階層流動製造機會。然而不好的消息是,中國的社會結構走向了日益固化的趨勢。

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變遷」課題組的研究發現,老爸是幹部、企業高管的人群中,100個人約有7個兒女能接班成為國家或企業的管理者;

在專業技術人員中,父親也是技術人員的比例達到20%;

農業勞動者則體現了高「忠誠度」,十餘年前,54.9%的農民家庭子女仍去務農。之後,隨父母進城的農民工子女大多不再種地,轉而成為產業工人,但想擺脫體力勞動成為白領,還是mission impossible。

於是就出現了「官」、「知」、「富」和「窮」的二代組合,大家並不能在一起愉快地玩耍。日本著名社會學者工藤新一就表示↓

不同階層間本就存在著難以逾越的界限,你和思聰可能聊到第四句的時候就分了岔。精英們掌握著更多財富和更優秀的教育、關係資源,能讓子女繼續留在精英階層。前幾年一項對北大清華生源的調查顯示,一個典型清華學生的形象是「出身城市、父母是教師或公務員、每年有能力旅遊、出國遊學」。同年,考上清華大學的農村學生只有17%的比率。

上層被封閉,下層向上流動的機會就更少了。二代們肯定也需要努力自學,不過在當下,家庭背景還是能很大程度決定你的社會地位。

diao絲逆襲,並沒有什麼easy的國家

在中國難以翻身,我們換個easy模式吧,「美國夢」不是宣稱自己是命運的主人嗎?

省省吧,那邊也一樣。

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家庭和教育的不平等,往往會導致不平等再生,繼而擴大階級差異。道理很簡單,富人家的孩子從小跳芭蕾、參加課外活動,父母時刻關懷身心健康;窮人家的孩子待在家裡看電視、打遊戲,家長擔心的是出門會不會挨槍子或者吸大麻。

社會學家安妮特?拉羅從1990年開始,對不同階層的88個家庭進行研究,發現高收入家庭的子女更容易在學校和工作中取得成功,他們的下一代也會繼續受益,因為中產階級的教育更符合學校和社會的要求。至於工薪階層的子女,就撒開膀子奮鬥去吧。

一般的觀點認為,雖然貧富差距在加劇,不同階級間的教育鴻溝是可以縮小的,美國政府推進的公立學前教育和讀書普及活動,被證明能讓公共教育更加公平。中國領導人也指出過,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兩大關鍵是教育與就業,要讓農村孩子獲得公平教育的機會。

但一個讓人沮喪的現實是,學習的能力本身就受家庭影響非常大,一個中產階級的家庭的孩子,比貧困家庭的同齡人更容易學會在學習上主動和專註。

美國經濟史學家G?克拉克的結論更讓人失望:無論在什麼體制和文化背景的國家,社會粘滯性都是極高的,上層和下層人士停留在自己的階層,往往能有幾代人乃至十幾代人。

按照他的計算,父子的代際傳承率大概是75%,也就是說,老爸社會地位的影響力,到你的身上還有75%的能量。過了十代人,祖上的影響力還有7.5%。

因此,一個家庭要在一代人內從社會中間躍升到頂層,機會只有五億分之一(文科生問,後邊有幾個零),從英國誕生以來,還沒有人能實現;要想一代人從社會底層(0.5%)翻到頂層(99.5%),概率等於零。

所謂風水輪流轉,真的只能再活五百年。

可有些人會覺得,自己比老爹一輩掙得多、活得好。要知道,這完全算不上什麼逆襲,短期物質收入的提升並不代表社會流動性。社會地位、獲取資源的能力是一門綜合的學問,除了錢,還有教育、職業、社會關係網、健康等等因素。就算你比蓋茨的兒女薪水高,也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人家並不用為財富打拚。

當你以為自己的努力是這樣的時候↓

人家的視角基本是這樣的↓

至於怎樣實現逆襲,克拉克的回答是嫁(娶)得好。這個好,不僅要他(她)有錢、面容好,還要看他爹媽的財富、教育、職業、社會網路、健康等等,更重要的是,他的兄弟姐妹、祖父母、曾祖父母以及老祖宗是否也成功。

對於沒有祖輩光環的人來說……還是埋頭看(ban)書(zhuan)去吧。

雖然階層流動、屌絲逆襲被科學證明了難度很大,但

人生並不能僅僅用成功這一個標準來衡量。只要你保持高尚的情操、學習的習慣、上進的動力,你還是能夠像那些成功人士一樣活到死。


謝謝邀請 依我說屌絲逆襲的幾率是百分百。每一個人都可以有兩種人生,要麼活得很累,要麼活得精彩,關鍵看你怎麼安排自己的人生,你願意做屌絲,沒有人可以攔得住,當然,你願意做立絲也沒人攔得住,畢竟天生我材必有用。就例如化妝,天下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同樣,天下沒有人天生就是屌絲,只看你願意怎麼活。


謝謝邀請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 我的見解是 屌絲只是身邊的朋友 或熟人 對這個人的基於 過去和現在 的行為上和 言語上 理解 而給的一個雙名詞 。但每個人都會隨箸時間而改變 變得圓滑 變得溫潤。 我覺得逆襲的機率 55開吧 只要自己 能改變 就會增加逆襲的機率。 還有就是有 糧票的 王濕蔥 大家都懂.


謝謝邀請。其實我的觀點也有人提到過了,你眼中他是屌絲,指不定人家可是別人心中的男神。逆襲的幾率,50%吧,成為人們眼中的高富帥你總要具備點什麼吧,所以咯,成不成功看個人,靠運氣只存在極少數人,難道你還有一個擁有億萬身家在在等你相認的老爸?安啦,去拼搏,求逆襲


謝謝邀請,百分百。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想要怎麼活由自己決定,你眼中的屌絲說不定就是別人眼中的男神(女神),只是每個人的定位不同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