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載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是艦艇的最後一道自衛防線,各有各的特點和作用範圍,近防炮主要應對5公里以內的目標,而近防導彈則主要針對5-10公里的目標,從攔截能力上來說個人認為並沒有實質性的差距,但是從火力持續性上來說近防導彈系統更具優勢!

052D和055驅逐艦(早期效果圖)的近防系統均採用730/1130近防炮+HHQ-10近程導彈的組合配置德國F124「薩克森級」護衛艦則採用前後各1座21聯裝「拉姆」近程防空導彈的配置

反艦導彈是現代海上對抗最重要的武器,數量眾多、性能各異,從攔截角度來說,反艦導彈飛行速度越高、彈道越低、末端機動能力越強,攔截的難度也就越大!如果美國的「魚叉」反艦導彈,飛行速度約為0.9馬赫,雖然在飛行末端會攀升到一定高度以攻頂方式打擊目標,但是由於飛行速度慢、彈道可預測性高,比較容易攔截,不論是近防炮還是近程防空導彈都有較高攔截成功率!但是對於有些飛行速度超過2馬赫且具有末端變軌機動的反艦導彈來說,攔截難度就非常大的了,如果鷹擊-12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飛行速度約2.5馬赫、末端可以S形機動規避攔截,以目前各國裝備的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來說,攔截成功率都很低。對於亞音速飛行的反艦導彈來說,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都有較高的攔截效率鷹擊-12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攔截難度極大

目前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領域最典型的代表分別為我國的H/PJ-11型11管30毫米近防炮(簡稱1130近防炮)和美國的「拉姆」近程防空導彈。按照公開的信息顯示1130近防炮最大射速可達11000發/分鐘,對導彈攔截距離約為3000米,備彈1280發,對飛行速度2馬赫左右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也具有較高的攔截效率,是目前綜合性能最好的近防炮系統之一;「拉姆」是基於「響尾蛇」空空導彈技術研發的一款艦載近程防空導彈,採用21聯裝發射箱(「密集陣」系統改造的「海拉姆」為11聯裝),飛行速度約2馬赫,對導彈攔截距離約為10公里,據稱對於普通反艦導彈單發命中率可達0.8以上,但是對於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攔截效率就大打折扣了,不過肯定優於美國軍艦普遍裝備的「密集陣」近防炮。國產1130近防炮,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近防炮之一

美、德聯合研發的「拉姆」近程防空導彈系統

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的組合搭配是目前各國海軍主戰艦艇的主流配置方式,雖然都是近防系統,但是作用距離遠近結合、打擊方式也不相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攔截效率和整體的可靠性(同時失效的可能性小)。個人認為總體來說1130近防炮對於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攔截效果更好一些,但是火力持續性相對較差,而已「拉姆」為代表的近防導彈雖然對於超音速反艦導彈攔截效果可能較一般,但是作用距離遠、火力持續性較好,二者結合是最好的選擇。近期美國海軍宣布將會在「阿利伯克」驅逐艦上部署激光近程攔截系統,一旦推廣那麼近防炮的生存空間就會被大幅壓縮,激光+近防導彈可能是未來的主流形式。

艦載激光緊湊防空系統

歡迎關注「威吶解析」,閱讀更多原創軍事內容(圖片源自網路)。


這是個無厘頭問題,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到底哪個對反艦導彈的攔截性能更出眾?只能說是各有優劣,不同武器型號之間對比,在性能上都有獨到的區間優勢,因此,不具備橫向對比的條件。

現代軍艦防空反導作戰通常由遠程艦空導彈、中近程艦空導彈、近程艦空導彈以及近防炮末端攔截系統共同構成四層防護網,但是實際布置中,最大只能有兩至三種防護網,比如我國052C型導彈驅逐艦防空網由海紅旗-9區域艦空導彈和730近防炮組成;052D型則由海紅旗-9B區域艦空導彈、海紅旗-10近程艦空導彈和730近防炮組成;此外美國海軍宙斯盾艦具備一坑四彈發射能力,也只能搭載「標準+海麻雀+密集陣」三層防空反導模式。

通常,近防炮作為海軍最後一道防禦屏障,成為現代各類水面艦艇的必不可少的標配武器;在裝備普及角度來看,近防炮更能得到世界各國海軍的青睞。這主要在於近防系統具有成本低、末端攔截效果較好以及攔截目標種類較廣的特點。

近程防空導彈系統裝備普及度有所下降,主要低配裝備於各類中小型作戰艦艇,這與使用國海軍作戰理念有直接的關係;現代海軍主流崇尚區域防空作戰能力,對於近程點防空作戰更多的體現在輔助運用上,比如美國宙斯盾驅逐艦,具備一坑四彈發射能力,但標配數量還不到發射單元總數的四分之一;我國052D在布局上選擇均衡分布,這主要與海紅旗-9B最低射高過大有直接關係,確切的說是完善作戰體系。

在美系航母裝備體系中,航母自衛防禦體系主要由近程艦空導彈和近防系統構成;美國尼米茲和最新的福特級航母自衛防禦作戰體系由海麻雀近程艦空導彈和密集陣近防系統構成,我國遼寧艦和國產航母也採用類似海紅旗-10+1130近防炮配置;由近程艦空導彈和近防炮一道構建航母自衛防禦作戰體系,缺一不可。

由此可見,近程防空導彈和近防炮這兩款作戰性能完全不同的武器系統,都有各自獨特的區間優勢,到底哪個對反艦導彈攔截效果更好,目前還尚未有服人的實戰數據來作出對比;目前各國海軍對於兩款武器運用更多的包含著使用國對現代海戰的理解和作戰理念。

其實,有條件兩者搭配效果更好,遠比單打獨鬥要來的實在,畢竟多一層防護就多一份安全。


美國有超強強海上力量,對反艦導彈層層設防。一些反艦導彈的飛行速度、變軌能力使防空導彈無能為力,這時候就只有依靠近防炮能夠完成攔截。

近程防空導彈如美國的愛國者導彈,攔截目標大約需要四分鐘的時間窗口,如果導彈四分鐘的飛行距離上軌道是相對固定的,可以反射多枚愛國者導彈攔截,多枚導彈可以提高攔截成功率。近爆方式攔截的愛國者導彈,會在接近目標時爆炸形成大面積的彈片,最大限度的摧毀目標。愛國者導彈通常是先發射後鎖定,如果目標飛行速度太快或者多次變軌是不能攔截的,愛國者導彈沒有修正彈道的時間,攔截目標速度不能超過6馬赫。

反艦導彈從幾千里外擊中移動中的艦艇,比攻擊固定目標難的多。反艦導彈越接近艦艇,受到干擾的情況就越嚴重,一般在距離目標幾十公里外,反艦導彈就朝著預訂的方向飛行,不能再變軌機動,不能再接收制導數據。近防炮在這時候就可以對目標打擊。

中、俄現在能裝備的反艦導彈,可能速度超過10馬赫,近防炮即使在近距離擊中導彈,產生的碎片依然可以毀傷目標。近防炮每分鐘可以發射一萬枚炮彈,對目標是密集型的面積打擊,炮彈反導彈精確度很低,攔截一枚導彈近防炮可能要持續開火,幾秒鐘就打出上千枚炮彈,很快就打光了。


大家好,我是環球視野:一個專註軍事武器的頭條號。

哪個彈截性能更好?

答:都是保護艦艇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各有各的優勢,搭配使用效果更好。應分情況而決定。中近距離:近程防空導彈攔截效果好;近距離:近防炮攔截效果好。

防空系統都是採用「分層防護」的,即艦艇的防護火力應當分為遠、中、近和高、中、低的層次,多類武備各司其責,彼此調配和遞進。

近程防空導彈和近防炮都屬於上面講的「中、近」和「中、低」層面防護的。

【情況1】來襲導彈的數量少,中近距離,這時發射近程防空導彈比較好;

【情況2】來襲導彈的數量多,離艦距離近,由於近防炮射速快,單價便宜、數量多的優勢,可以築起一道「防火牆」,全面掃射來襲導彈,屬於最後一道保命的防空武器。


現代艦艇上較多的是使用防空導彈與近防炮構成對空防護系統,它們各有本身的優缺陷。防空導彈因為技能限制,遭到最小射程的限制,導彈在脫離發射設備後需加速到必定速度才能發揮作用;此外,防空導彈還存在小視點跟蹤功能差、簡單受電子干擾、火力搬運和通道安排相對較慢、備彈相對較少等缺陷。

不管艦艇配備多少枚、多麼領先的防空導彈,都不能確保對來襲的反艦導彈具有絕對的阻攔概率,也很難只是使用艦載防空導彈來抵擋來自空中的飽滿進犯。

尤其是關於進入2~3千米直至數百米範圍內的反艦導彈,已經是通常艦載防空導彈的阻攔盲區,而這一區段恰是近防炮最能發揮作用的區段。因此,它可以有效彌補反導導彈的防護盲區,是艦艇真實的「貼身警衛」。


以052D中華神盾艦為例

隨著055型萬噸大驅正式成軍,原先人民海軍最強驅逐艦052D型,只能退而求次之了,是軍工數十年來不懈努力的必然結果,曾經的052D型驅逐艦也非常強大。

052D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將近7000噸,艦長155米,艦寬19米,採用2燃2柴交替動力,航速超過30節。艦載武器有1門單管130毫米艦炮、1門730或1130近防炮系統、1座24聯裝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2座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4座18聯裝多功能火箭發射器、1架直-9C或卡-28反潛直升機等。

對現代化水面艦艇危脅最大的就是各種類型的反艦導彈,各國海軍對來襲反艦導彈,除了欺騙等軟殺傷手段以外,更注重的是硬攔截手段,主要就是防空導彈主動攔截,以及近防炮系統的終端攔截,方法和手段多種多樣,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載艦的生存能力。

052D型驅逐艦,對來襲反艦導彈攔截這塊也非常重視,在艦艏C炮位有1座730近防炮系統(前期服役)或1130近防炮系統,有超過180度的攻擊範圍,對艦艏以及左右舷方向來襲的反艦導彈,至少有3-5個波次的攔截能力(屬於對遠中近三種防空導彈攔截失敗的反艦導彈終端攔截),其實這已經足夠用了。

052D型驅逐艦裝備1座730或1130近防炮系統,再加1座24聯裝海紅旗-10近程防空系統,對來襲的反艦導彈的攔截效果,要遠高於2座730或1130近防炮系統。

從055D型神盾艦上可看出:採用近程防空導彈+近防炮搭配使用效果更好。

結束語:

近程導彈和近防炮仍是艦艇應對現有各類要挾必不行少的「分層防護」手法之一,是其防護火力圈中不行分割的一個構成部分,是艦艇的「最終一道」防衛屏障,其作用是不行代替的。


@頭條號 @第一軍情 其實這個問題比較難回答。在海軍體系作戰系統內,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都是防空體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只是分工略有不同而已,很多時候是並肩作戰,成為現代艦艇的最後一道屏障,硬要去區分誰對反艦導彈的攔截功能更好,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如果是同一國家同一體系中的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由於指揮系統兼容,火控和雷達系統相互協調,你就很難分出伯仲。例如,目前中國主力驅護艦上裝備的國產11管近防炮和還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性能都非常優秀,對反艦導彈的攔截效果都很好,就沒必要去鑒證優劣了。

如果是不同國家不同系統之間,或者不同代的武器系統,他們就會有很多區別了。比如一些國家海軍裝備的落後近防炮就沒法與海軍強國的先進近程防空導彈相比了,比如用我國海紅旗10防空導彈與俄羅斯630近防炮比,他們不是一個時代的產品,肯定是海紅旗10更為優異些。又如拿俄羅斯的卡什旦近防系統與中國的海紅旗7比,他們也隔代了,顯然卡什旦系統更為優異些。還如,中國的海紅旗10與早期雙35近防炮比,海紅10無疑優秀很多。

所以要論近防炮厲害還是近程防空導彈厲害,必須要解決一個前提和參照系,不能一概而論。我覺得美國的最新型「密集陣」系統,中國的1130近防炮,俄羅斯「卡什旦」彈炮合一系統都是當代非常優秀的近防炮系統。中國的海紅旗10和美國的「海拉姆」防空導彈都是當今世界上最優異的近程防空導彈。@張召忠說 @杜文龍 @靜靜的拒馬河 @梁國平27 @書房點兵 @胡錫進


兩者各有其優點,近防炮的攔截效率會更高一些,但攔截距離太近,即使導彈被毀傷,剩餘的部分也能依靠動能砸到艦船上對艦船造成破壞,這是最後一道攔截網,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近程攔截系統攔截距離就在5~15公里左右,命中來襲導彈能夠有效破壞,而且讓其偏離準頭,破壞部分多半的結果是墜海,或者偏離方向,對艦船造成傷害並不大,但近防導彈受海平面的影響其攔截效率並不高,否者近防炮系統很可能就被近防導彈淘汰了!

為何近防導彈的攔截效率不高呢?

主要還是受到海平面的影響,目前世界主流的近防導彈攔截最大距離在10~15公里左右,而主流的反艦導彈在末端都採用掠海超音速突防,更先進的甚至還帶著機動突防,給攔截帶來了難度。這還不是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近防導彈都是採用個頭較小的紅外引導頭,而一枚來襲導彈的紅外指示源有2個,第一是導彈自身的尾噴流,第二就是這個尾噴流紅外在海平面的反射,而且海平面反射的紅外信號與尾噴流的紅外信號差不多,甚至更強一些,原因當然是導彈自身的原理造成的,導彈的前身對尾噴流紅外信號有一定的遮擋效果,這讓近防系統導彈發射出去後分不清目標的方向,因此攔截效果.......

目前世界上比較有代表性的近防系統是美國的拉姆,他採用紅外引導頭+被動雷達組合引導,感覺是一種非常可靠的引導方式,但可能因為雷達太小,紅外引導頭上面說了不太可靠,被動雷達引導可能也因為反應時間太短或者導彈太小限制了性能,其服役20年效果也就那樣,否則哪裡還有密集陣繼續服役的時候。估計中國的海紅旗10性能也差不多吧!

而近防炮系統則不存在這些問題,我們看上圖的1130近防炮,除了火控雷達外,還有紅外+光電集成設備,而且採用彈幕攻擊,攔截效率是非常高的,但是缺點就是攔截距離是硬傷,對於無人機、飛機或者亞音速的導彈,最大攔截距離可到4公里左右,但是對於超音速掠海飛行而來的導彈,其有效攔截距離只有2公里左右,結果就是即使導彈被有效毀傷,依靠原有動能也能砸到艦船上造成一定的破壞,當然總比帶著彈頭的導彈貫穿要好一些!


大家好,我是武裝POUNCE,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應該說各有各的優勢!但是要分情況討論。

首先呢,是他們的造價。

我們都知道,導彈和炮彈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武器,而且造價也是相差著十萬八千里。

一枚近程防空導彈造出來大概需要幾百萬人民幣,而一枚近防(機)炮的炮彈大概在幾百~幾千人民幣。

▲我國7管30mm近防炮(簡稱730近防炮)近照

其次,是他們的攻擊範圍。

先說說近程防空導彈。這裡我也舉個例子:我國的海紅旗-10艦空導彈。我查了一下資料,上面顯示它的最大射程為9km,最高可以攻擊到6km。不論是遠程導彈還是近程導彈,終究都是導彈,射程一般不會太近。

而近防(機)炮的射程就要短不少了,就以我國的730近防炮為例,它的最遠射程僅為3500km(對大中型目標),可它的最佳射擊時機卻是在短短的1-1.5km的距離上。

如果將它們兩個單獨使用,都發揮不出最佳的效果,只有結合起來,組成兩道防線,才能保護好艦艇本身。

可以這麼說,近程防空導彈在敵方攻擊較為密集的情況下,先在較遠的距離上幹掉一部分,剩下的一些漏網之魚,交給近防炮。

最後,是他們防禦對象。

近程防空導彈的使命一般是反導和攔截敵機。近防(機)炮的使命就比較雜了,既有攔截反艦導彈和對我艦攻擊的飛機、直升機,又有對海面目標實施射擊。

所以,一個強不是強,集體強才是強!只有這樣,才能優勢互補,打造成一個堅不可摧的防禦盾牌。

好了,對此你們還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我是武裝POUNCE,是個負責任的小司令。你的關注、評論+轉發是我前進的動力,再見!


大家好,近衛炮和近程防空導彈二者相輔相承,共同組建了艦船的最後一道防禦系統,可以說突破這一層,艦船離殘廢就不遠了,多挨幾下或者一下打到要害甚至有沉沒的風險!

二者一般共同負責最後一道防禦。

不過最近美國的一個動作讓我們不僅對近衛炮和進程防空導彈的選擇上有了新的認識,這裡可能需要說一下,構建在「阿利伯克級」上的軍艦防禦系統,主要防禦對象就是敵方高速突防的反艦導彈。目前看很少可能會出現末端亞音速的反艦導彈還能衝到「密集陣」面前,需要它端起加特林掃射的情況!中遠程防空導彈已經搞定了這些飛的慢的傢伙,而最後突破軍艦防線肯定都是重型超音速反艦導彈那種大傢伙,所以「密集陣」最後端著加特林基本上跟擺設差不多。密集陣雖然有著1500多發的備彈,但實際攔截效率大概只能射擊5-6次!

而「海麻雀」整體重量只有5777公斤,與5700公斤的「密集陣」差距不大。但「海麻雀」裝彈21發,也就是說在同等重量下,「海麻雀」可以攔截21次,至少從使用效率、攔截次數上來看,無疑「海麻雀」更高效。何況,「海麻雀」射程更遠達到9公里,顯然防禦範圍比「密集陣」要更廣闊。所以從實際使用效果來看必然選擇了海麻雀!

當然這可能與阿利伯克級艦船自身防空任務有關,但一樣可以管中窺豹,二者相比必然是進程防空導彈更穩妥!二選一的話肯定選擇進程防空導彈!而在航母戰鬥群當中,任何階段的防空都不可或缺!1500米範圍內的防空只有近衛炮能做到,只有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完整的立體防空網!畢竟中彈一下的傷害根本就不是艦船受的住的!


這個問題有點爭議,如果單發反艦導彈的話,還是用防空導彈吧,比較擅長點對點防空,價格貴,如果多發反艦導彈的話,兩個一起用吧,密集防空效果好點。

雖然是近防導彈,但是射程還是遠點。

近防炮一般作為最後的保命手段。

反艦導彈一般掠海飛行,雷達不怎麼好發現,近防炮則有一定的射擊角度。

個人傾向於防空導彈!


首先,你這個問題問的就不對。如果真想了解艦用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導彈,對攔截反艦導彈的性能哪個好,你首先要了解艦用防空系統的組成。一般都是有警戒雷達、火控雷達和發射單元組成。

其次,驅逐艦的發射單元會包括這些彈種,遠程防空導彈、中程防空導彈、近程防空導彈,最後加上近防炮會組成驅逐艦的防空系統。

如果說已經用到近程防空導彈和近防炮進行防空,說明反艦導彈已經突破了驅逐艦的遠程和中程防空導彈的防禦,意味著該艦的處境已經極度危險,類似於白刃戰已經。

所以說近程防空導彈和近防炮誰的防禦性能好,這個沒辦法判定。只能說近程防空導彈和近防炮是組成軍艦防禦的重要組成部分,相輔相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